毛宝
生平
毛宝初被王敦指派为临湘县令。王敦之乱后改任平南将军温峤的参军。
苏峻之乱
咸和三年(328年),起兵叛乱的苏峻攻陷建康,温峤起兵勤王讨伐苏峻,并与庾亮打算共推陶侃为盟主。但陶侃心中不满当日未有成为晋成帝的顾命大臣,一直怀疑是庾亮干预的结果,于是拒绝支持温峤。温峤屡次劝说亦不能成功,决定放弃,但毛宝知道后要温峤再度劝说,终能请陶侃领兵与温峤会合,组织义军。毛宝亦领一千人作为温峤前锋。
当时,温峤以他和陶侃的义军部队皆擅长水战而苏峻部队则擅长陆战,决心以自己的长处对抗苏峻,于是命令部队将士不能上岸,违者被杀。而毛宝知道苏峻运送一万斛米粮给与其一同叛变的祖约后,向其部众说:「兵法:『军令有所不从』,岂可不上岸邪!」于是率部队擅自上岸进攻祖约派往接受米粮的桓抚,最终夺去全部米粮,俘获和杀害的敌兵亦以万计,更令祖约陷入粮食缺乏的局面。温峤因毛宝这次的功勋,不但没有追究他擅自上岸,更表其为庐江太守。
同年,祖约派祖涣及桓抚进攻义军根据地寻阳的湓口,陶侃打算亲自率兵抵抗,但毛宝以陶侃是义军领袖而认为陶侃不宜亲自抵抗祖涣等,并自荐讨伐。陶侃听后和别人说:「此年少言可用也。」并准许毛宝所请。当时祖涣等人经过皖城,顺道进攻上一年祖约起兵叛变时不肯与他一同举兵而改驻马头山的桓宣。当时桓宣向毛宝求救,但毛宝部众怀疑桓宣是祖约同党而不信任他;桓宣亦心知众人有此想法,于是派儿子桓戎再向毛宝求救。毛宝于是领兵与桓戎一同营救桓宣,但到时桓宣已和祖涣等作战,而毛宝兵少和武备差劣,于是被祖涣等击败,毛宝更被箭射伤左边大腿。但毛宝没有因而退缩,在命人拔箭以后负伤再次进攻祖涣,却成功击败祖涣并令其撤退,桓宣亦归附温峤。后毛宝进攻在东关的祖约部队,攻破合肥。
义军与苏峻军相持数月后,未有明显战果,而温峤粮食食尽,向陶侃借粮。陶侃以战事无成果而大怒,威胁要返回荆州。毛宝于是向温峤自荐去留住陶侃,劝说陶侃之余更与陶侃约定去断绝敌军粮食,若不成功才让陶侃离去。陶侃同意,先分粮给温峤,又加授毛宝督护。毛宝及后上岸进攻句容和湖孰,出其不意,将苏峻在两处积存的大批粮食尽数烧毁,令苏峻缺粮。因毛宝此胜,亦成功留住陶侃,消除了这次内部危机。
同年年末,苏峻兵败被杀,只由苏峻弟苏逸接管和重收因苏峻之死而溃散的部众。咸和四年(329年)正月,守苑城的将领匡术在光禄大夫陆晔等人的劝说下以苑城投降,陶侃于是派毛宝与邓岳分守苑城的南城及西城。当时,苏逸与韩晃等人一同来攻,毛宝登城射杀数十人,韩晃试图要毛宝出城,说:「君名勇果,何不出斗?」但毛宝回应:「君名健将,何不入斗?」韩晃唯有笑而撤退。苏峻之乱在当年平定,毛宝因功封州陵县开国侯。
后代
参考书籍
-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至九十六
- 《晋书·毛宝传》
参考数据
- 《晋书·载记·石季龙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