欖口村
歷史
欖口村原本由黃氏建村,後來發展成雜姓村落,現時住有張、莫、文、葉和駱氏。欖口村張氏是鄰近山廈村張氏的分支,張氏第十四世祖張君亨於1669年復界後(清康熙年間)遷入欖口村。1911年,欖口村有人口237人。[1]1960年,有人口1,105人,共170戶。
2012年末,欖口村村民間就村口停車場業權問題發生衝突。該地屬於廈村鄧氏祖堂地,有張氏原居民計畫與鄧氏合作發展土地,遭村代表莫福能、張錦福等數十名村民阻止。[2][3][4]
建築
- 圍門(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建於18世紀。[5]
- 神廳(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建於18世紀。[6]
- 仁壽堂(張氏家祠)(香港三級歷史建築):建於1924年以前,1981年重修。[7]
- 四喜堂:建於1960年代,莫、文、葉和駱氏祠堂
- 公立華封學校:建於1958年,建築費用由山廈村、欖口村和政府三方分擔[8],2006年結束辦學。
交通
欖口村居民長久以來都沒有專利巴士或專綫小巴服務,直至1990年代開始才有類似鄉村車模式的巴士服務,近年被正式命名為居民巴士NR957線,由一輛由村民開設的豐田Coaster中型巴士行走。
欖口村居民長期以來依靠不具名村路往返,直至欖口村路於2006年通車,車輛才可採用較平坦的途經。
居民巴士NR957線以欖口村村口為總站,在平日日間及星期日上午服務。
參考資料
- .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01).
- . 聞庫. 2012-07-24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 聞庫. 2012-08-04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 . paper.wenweipo.com.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 (PDF). [2022-06-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23).
-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2-06-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20).
- (PDF). [2022-06-2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6-23).
- 羅慧燕. . 三聯. 20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