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榜语
楠榜语是一种南岛语言或方言集群,约有150万母语人士,主要属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的楠榜族群。 它分为三个变种:Lampung Api(也称为Pesisir方言)、Lampung Nyo(也称为Abung方言)和Komering。 后者有时包含在Lampung Api中,有时被视为一种完全独立的语言。 Komering人认为自己与楠榜人在种族上是分开的,但语言与之相关。
楠榜语 | |
---|---|
cawa Lampung[1] | |
母语国家和地区 | 印度尼西亚 |
区域 | 楠榜省 西苏门答腊省 |
族群 | 楠榜人 Komering人 |
母语使用人数 | 1.5万 (2000年普查)[lower-alpha 1] |
语系 | |
早期形式 | Proto-Lampungic
|
方言 | Lampung Api Lampung Nyo Komering |
文本 | 楠榜文本 拉丁文本 |
语言代码 | |
ISO 639-3 | 分别为:ljp – Lampung Apiabl – Lampung Nyokge – Komering |
Glottolog | lamp1241 [3] |
![]() 苏门答腊的楠榜方言分布。
Lampung Api
Lampung Nyo
Komering | |
虽然楠榜语的用户人数较多,但在大多数用户居住的楠榜省,它是一种少数民族语言。 由于担心语言受到威胁,省政府在全省中小学实施楠榜语言和文本教学。[4]
分类
语言统计和地位
与印度尼西亚的其他区域语言一样,楠榜语在该国任何地方都不被视为官方语言,因此主要用于非正式场合。[10]
楠榜语在楠榜人占多数的农村地区被大量使用。 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人几乎只在家中使用楠榜语,并在更正式的场合使用印度尼西亚语。[11][12]
在不同背景的人相遇的市场中,人们使用多种语言,包括当地通用语,如巨港马来语。[13] 在 1970年代,虽然楠榜语在农村地区还很活跃,但城市地区的楠榜青年已经更喜欢使用印尼语了。[5]

楠榜女性
自20世纪初荷兰殖民时期以来,楠榜省一直是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该计划将人们从人口密集的印度尼西亚岛屿转移到人口密度较低的岛屿 [14][15] 该计划在二战爆发后停止 ,但政府在印度尼西亚独立几年后恢复了它。[14] 到1980年代中期,楠榜人已成为少数族裔,在该省的人口比例不超过15%,显著低于1920年的70%。[16] 这种人口变化也反映在语言使用上; 印度尼西亚1980年人口普查报告说,该省78%的人口以爪哇语、巽他语、马都拉语或巴厘语为母语。[17]
注释
- Combined figure of all dialects from Ethnologue.[2]
参考数据
- Aliana 1986,第39页.
- Lampung Api于《民族语》的链接(第22版,2019年); Lampung Nyo于《民族语》的链接(第22版,2019年); Komering于《民族语》的链接(第22版,2019年)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编). . .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Katubi 2007,第9页.
- Walker 1976,第1页.
- Anderbeck 2007,第7–8页.
- Smith 2017,第459页.
- Dyen 1965,第26页.
- Nothofer 1985,第298页.
- Amisani 1985,第1页.
- Katubi 2007,第4–5, 8–9页.
- Amisani 1985,第7页.
- Katubi 2007,第6页.
- Kusworo 2014,第23–24页.
- Aliana 1986,第18页.
- Kusworo 2014,第25页.
- Katubi 2007,第2–3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