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时 (宋朝)
简介
杨时有神童之誉,幼读佛学,少年攻儒学,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调汀州司户参军[1],官至龙图阁直学士。
杨时二十九岁那年前往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杨时学成回归之时,程颢目送他远去,感慨地说:“吾道南矣。”后杨时又从师程颢之弟程颐,杨时与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宋史·杨时传》载“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这是“程门立雪”的典故由来。
杨时继承二程思想,提倡由诚意正心,推之以“平天下”,选择在福建武夷山传播理学,最早把二程理学传入福建,开创理学的“道南系”。政和五年(1115年)往无锡,在东门内七箭河畔,南临清河,搭建东林书院,教学长达十八年。
杨时之后,有罗从彦、李侗、朱熹相继承传。至朱熹时,发展为与“濂学”、“洛学”、“关学”,并称的“闽学”。杨时被尊为“闽学鼻祖”。李纲有诗赞杨时:“儒林仪表,国家栋梁,风云翰墨,锦绣文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