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科迪

柯科迪英语: 聆听i/kərˈkɔːdi/ kər-KAW-dee低地苏格兰语苏格兰盖尔语)是一座位于苏格兰法夫的镇和前皇家自治镇。柯科迪位于爱丁堡以北11.6英里(19邓迪西南27.6英里(44 。2011年人口普查时有49,709人,是法夫最大的人口聚居地。[3]其暱称(listen;很长的镇)指的是镇上16、17世纪地图上可看到的0.9英里(1.4长的主街,这条街的长度后来扩展到4英里(6.4,甚至连接到了附近的自治镇上。原先独立的自治镇戴撒在1930年并入柯科迪。

Kirkcaldy

上:柯科迪西南;左:镇厅钟楼;中上:大街商贾宅邸;中下:铭琪中心;右:旧塔;底部:贝弗域治公园
面积6.9平方英里(18平方)
人口49,709[2]
 人口密度1,669/sq mi(644/km2
OS 格网参考NT275915
 爱丁堡11英里(18) S
 伦敦341英里(549) SSE
民政教区
  • 柯科迪和戴撒
议会区
郡尉辖区
国家苏格兰
主权国家英国
邮镇KIRKCALDY
邮区KY1, KY2
电话区号01592
英国国会选区
苏格兰议会选区
  • 柯科迪

柯科迪的人类居住史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第一份提到此地的文献记录出现在1075年,当时马尔科姆三世准许在此地创建邓弗姆林修道院大卫一世后来将此镇交给了由教堂衍生出来的修道院,1327年罗伯特一世正式确认承认其自治镇地位。1644年查理一世授予其皇家自治镇的地位。

16世纪早期,柯科迪成为贸易重地,因而衍生了当地的制盐业、产煤业和制钉业。1672年出现亚麻制造业,该产业后来在19世纪中期成了镇子的支柱产业。1877年开始生产油毡,产业重心由此转移。1950年代和60年代扩建,但因为油布生产业和其他产业衰退,其发展减缓。

柯科迪有众多娱乐场所,因而成为法夫地区的服务业中心。柯科迪亦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出生地以及其撰写名著《国富论》的地方。

历史

地名缘起

「柯科迪」一词的意思是「坚固堡垒」或「坚固堡垒所在地」。[4]它由「」(意思是「堡垒」)、「」(意为「坚硬」或作当地一位作风强硬的统治者的称呼)[5],和后缀(意思是「地方」)结合并演变而成的[6]

早期历史

柯科迪的人类居住史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柯科迪拥有从沙湾一直延伸开来的自然梯田,而且它靠近东伯恩河()北部,故成为宜居之地。[7]于柯科迪被发掘的11件陪葬品,年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500年,是为法夫地区最古老的葬礼遗址。[8][7]其余四个墓地的建造年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其他近似的墓地也于A92公路以东的波格利或戴撒站立石遗址周围被发现。[7][8]尽管法夫地区几乎没有罗马人集居地,但罗马人柯科迪郊区的卡贝里农场有一个集居地。[7]

牛津大学图书馆管理员爱德华·力高信所述,雷斯战役于596年爆发[9]盎格鲁人达尔里阿达王国国王加布尔之子艾登联同由苏格兰人皮克特人不列颠人组成的联盟会战于柯科迪西部地区。[8][10]

中世纪

1075年,柯科迪首次出现在文献中,当时马尔科姆三世准许在此地创建邓弗姆林修道院[11][12]他规定居民需要为保养教堂支付会费和税款。[8]马尔科姆的儿子大卫一世后来将此镇交给了教堂发展出来的修道院。[11][13]

1304年,英格兰统治苏格兰期间,邓弗姆林修道院院长向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提议为柯科迪举办每周一次的市集和年度博览会。[12][14]柯科迪因而被认为是「最古老的自治镇之一」。[12][13]1327年,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一世(1306-1329年在位)确认了柯科迪的自治镇地位。[11][13]

1363年,苏格兰国王大卫二世(1329-1371年在位)颁布了特许状予柯科迪,允许柯科迪的市民买卖货物给昆斯费里邓弗姆林马瑟尔堡市民。[13][15]1451年,柯科迪被授予封地地位,地方官员和地方议会负责处理该镇的日常管理及财政预算,条件是每年向邓弗姆林修道院院长支付2.5马克(换算为33先令4便士,或1.67英镑)。[8][11]

16世纪至18世纪

16世纪,柯科迪因港口建成而成为贸易重镇。[14]柯科迪利用其处于苏格兰东部海岸的优越地理位置,与低地国家波罗的海地区、英国和法国北部开始有贸易往来。[13]1451年,邓弗姆林修道院院长和柯科迪议员签订宪章。[12][13][16]根据16世纪早期一份财政部告,通过柯科迪港口进口的木材(可能来自波罗的海国家)成为福克兰宫爱丁堡城堡的建造材料,并用于造船业上。[13]柯科迪亦出口皮革羊毛皮草鲱鱼鲑鱼等原材料到各地至17世纪。[13][17][18]

1644年,查理一世颁布宪章,授予柯科迪皇家自治镇地位,西敏寺自此不再对柯科迪有管辖权。为此国王赠送8.12英亩(3.29公顷)的荒地予柯科迪居民。[19][20]1638年,柯科迪居民签署《国民公约》,反对赞助长老会教堂,反对为长老会教堂引进更多职位。[21]1645年,基尔赛斯战役爆发,柯科迪居民因支持一群由苏格兰长老会发起的盟约者运动而参战,最终超过250名居民阵亡。[19]基尔赛斯战役结束后,未平息的内战又造成至少480人死亡,内战也摧毁了停泊在港口的贸易船。[14][19]柯科迪的港口直到1660年只有十二艘注册船只,而据称在1640年到1644年间注册的船只也只有100艘。[19][21]

17世纪末,柯科迪的经济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而复苏。1672年,亚麻制造业于柯科迪萌芽,于19世纪中期更成为柯科迪的经济支柱。[18][21]丹尼尔·笛福曾形容柯科迪是「比英国海岸在线的任何城镇都要大、人口更多、建筑物质量更好的城镇」。[21]在1778年到1793年间,柯科迪造船业也开始复兴,期间当地船厂共制造了38艘船。[22]到了19世纪中叶,捕鲸随造船业的发展成为柯科迪其中的另一个新兴的重要产业。[22]1813年,柯科迪第一艘捕鲸船「珀西伯爵号」()向北航行至戴维斯海峡。直到1866年,柯科迪最后一艘捕鲸船「辉煌号」()被卖至彼得黑德,柯科迪捕鲸业才划上了句号。[22]1790年,政府修建了一条从白地古库珀泰尔河畔的新港的高速公路,同时法夫固有道路系统中的其中一个路段得到改善,大大增加了柯科迪商业街的交通流量,并有助于巩固柯科迪的地位。[14][21]

现代

19世纪时,镇上的主要工业是亚麻纺织业。[23]为了应付日益提升的亚麻、木材和大麻进口量,以及煤炭和亚麻的出口量,1843年至1846年期间,柯科迪港口被扩建,新的湿货码头和栈桥落成。[24][25]1847年,帆布制造商米高·乃因()从腓特烈·禾顿获得地布之专利许可,并在附近的帕斯黑德开了一家工厂生产地布。[21][26]1876年专利到期后,乃因和其他地布制造商开始生产亚麻油[26]直到1883年,柯科迪有7家工厂同时生产地布和油毡,共雇用1300名工人。[21]1906年至1908年期间,海港扩建工程完成,油毡和煤炭的出口量因而增加。[27][28]

1876年,柯科迪疆界的扩展令皇家自治镇的边界得以延伸。在这次扩展中,柯科迪吞并了位于阿布沙(Abbotshall)教区的连顿(Linktown)、位于景韩(Kinghorn)教区的延云泰(Invertiel),以及位于戴萨教区的柏夫赫(Pathhead)、辛加敦(Sinclairtown) 和加拉顿(Gallatown)部分村落。[29][30]这些村落曾一度被行会禁止出售其商品至柯科迪。[29][31]1922至1923年,柯科迪的失业居民在失业补助委员会的资助下建造了一座海堤和海滨广场。[32][33]1930年,柯科迪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到戴撒。[34]

1950至1960年代,柯科迪西北部被划作新的住宅区。[35]1960至1970年代市中心的重建工程摧毁了许多旧商业街。[21][36]有人推测到1970年,该镇的人口可能会增加到55,000至60,000人左右,[35]但事实并非如此。20世纪60年代中期,油毡工业的衰落导致人口减少,人口从1961年的53,750人的高峰降至1981年的47962人。[14][35]

至今,柯科迪仍然是周边地区的重要中心,坐拥一个博物馆、美术馆、三个公园和众多购物设施。[10]该镇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林克斯市集,它被认为是欧洲最长的街头市集。油毡工厂已归于瑞资企业福尔波名下,仍继续生产油毡,但规模比以前大幅缩小。[10]柯科迪海港于1992年关闭,2011年10月重新对货船开放。[37][38]赫治臣(Hutchison's)母公司卡尔面粉厂(Carr's Flour Mills)、港口所有者福思港口(Forth Ports)和苏格兰运输公司合作,卡尔面粉厂始能够通过港口运进小麦苏格兰运输公司每年削减卡车数目四分之一。[38]

政府

15世纪中叶,柯科迪皇家自治镇地位得以确立,意味着柯科迪有自己的镇议会处理行政事务和财政政策。[13]对镇议会最早的记载出现在1582年左右。议会议员多在公地(现「志愿者绿地」,Volunteers' Green)或镇公所街上的镇公所开会。[13][39]1644年,柯科迪成为皇家自治镇,镇长一职最初由地方官员、议员或裁判官担任。[19]第一任镇长为罗伯特 · 惠特(Robert Whyt),大约在1658年履任。[31]柯科迪是苏格兰在17世纪时四个使用两个纹章的自治镇之一,[40]其中一个纹章上面刻有格言「我通过观察来确保安全」(Vigilando Munio),另一个纹章则刻有柯科迪守护神圣布赖斯的雕像。[41]根据1973年《地方政府(苏格兰)法》,柯科迪的皇家自治镇地位于1975年废除,柯科迪改用三级地区制。[10]柯科迪皇家自治镇与属法夫地区的三个行政区之一的柯科迪区合并。根据1994年《地方政府等(苏格兰)法》,区议会于1996年废除,令柯科迪区成为单一议会区。[42]新的法夫议会将其属下地区归其监管,设立了代表每个地区的地区议会。

柯科迪政府由几级民选机构组成。柯科迪分为6个社区理事会区域:宾路治(Bennochy) 、希菲(Hayfield)、戴撒(Dysart)、东柯科迪(Kirkcaldy East)、北柯科迪(Kirkcaldy North)、西柯科迪(Kirkcaldy West) 和天宝贺(Templehall)。其中,只有戴撒、北柯科迪和西柯科迪有社区委员会,向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传达社区上的声音。[43]柯科迪与附近的桑顿(Thornton)构成了民政教区柯科迪和戴撒」,但民政教区没有实权。[44]

总部位于格伦罗西斯的法夫议会是管辖柯科迪唯一的地方政府机构,负责地方治理的行政、审议和立法。[45]柯科迪镇公所是柯科迪地方政府总部。[46]柯科迪选区在法夫议会中占了十一席,由三个选区选举产生。[47]英国议会权力下放予苏格兰议会,让其负责一部分英国事务,如教育、卫生和司法。[45]

1710年,阿伯甘比上校(Colonel Abercrombie)成为第一位从柯科迪议会进入英国下议院的国会议员。[48]1707年联合法令》颁布之前,柯科迪议会曾派遣一名议员前往旧苏格兰议会会议(通常在爱丁堡举行)。[49]1707年到1832年,柯科迪受戴撒自治镇选区(Dysart Burghs,由柯科迪自治镇、戴撒、景韩和本泰兰(Burntisland)组成)管辖。[48][49]后来,柯科迪自治镇选区根据1832年改革法令成立。罗伯特·费格逊(Robert Ferguson)再次当选为国会议员。[50]柯科迪成为英国柯科迪和考登毕斯郡选区(英国国会选区)的一部分,整个郡选区以「领先者当选」制度选出一名议员进入联合王国议会英国下议院。自从2017年英国大选以来,工党的莱斯莉·赖德(Lesley Laird)出任柯科迪和考登毕斯郡选区的议员达20年。[51][52]

柯科迪是苏格兰议会柯科迪选区的一部分,而柯科迪选区是「中苏格兰及法夫」的9个选区之一。每个选区通过「领先者当选」制度选举一名苏格兰议会议员。[53]在2011年的苏格兰议会选举中,苏格兰民族党的大卫·杜云士(David Torrance)胜出,成为柯科迪的议员。[54][55]2011年选举之前,苏格兰议会的选区重新划分后,柯科迪选区沿海岸扩大,纳入巴克黑文、梅瑟尔(Methil)、东维米斯西维米斯的村庄。[56]柯科迪亦选举7名欧洲议会议员。[57]

地理

历史学家不能确定中世纪时柯科迪镇中心的确实位置,但可能在柯克·温德街(Kirk Wynd)和大街交界,[58]皆因该地曾经是市集广场和自治镇的中心。[59]窄长的市集无论对城镇或是邻近的内陆地区都十分重要。[59]主干道铺着大石或是鹅卵石,上面覆盖着小块石板,从山上一直延伸到大街对面的大海。[21]大街后面是市民们的公地或一片平地,他们分布在房子周围。大街靠海的一边是浅地。大街另一边的地块陡峭地向隆蒙德山麓(Lomond foothills)的梯田挺进。[21]柯克· 温德街后面的山街向南通往大街的西端。[21]圣布莱斯教区教堂(现被称为老教区教堂)在柯克温德教堂的上面。[21]

连接东伯恩河支流的小溪流灌溉邓尼基尔庄园土地,之后从维多利亚高架桥下的一条暗渠流出,顺着一条深峡谷,穿过赫治臣(Hutchison's)面粉厂,后与海港平行,最终流入大海。[58]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赫治臣面粉厂就成为了与小溪流沿岸的重要地标。[58]面粉磨坊选择溪流沿岸是因为附近的铁路连接总站和港口,而不是因为需要用小溪流的水流为磨坊提供动力。溪流流至雷斯庄园的土地,形成雷斯湖和它的支流德龙纳奇溪,为居民提供观赏风景和娱乐的好去处。[58]

人口统计

柯科迪的城镇普查始于16世纪末。[21]1639年教区人口的最初估计是在3000人到3200人之间,到1691年约有3400人。十八世纪初时人口有所减少,[21]根据1755年韦伯斯特的统计,柯科迪教区的人口约为2296人。[21]1801年英国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人口已增至3248人。[60]在1841年的人口普查中,柯科迪的人口为4785人,到1901年已经上升到34079人。到1951年人口普查时,人口数目达到了49050人。[61]

柯科迪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对比[62]
柯科迪 法夫 苏格兰
总人口 49,709 365,198 5,295,403
苏格兰裔人口比例 66.6% 63.8% 62.4%
75岁以上人口比例 8.8% 7.9% 7.7%
失业人口比例 6.4% 4% 4.8%

2001年英国人口普查显示,柯科迪的常住人口为46912人,占法夫郡总人口的13.4% 。[63]报告亦指出共有21365户家庭居于柯科迪,14.8%为同居已婚夫妇,16.4%为单身家庭,18.8% 为同居未婚夫妇,7.9% 为空巢家庭。[64]2010年,柯科迪的人口数目稍微下跌至49560人。[65]

2011年英国人口普查显示,人口数字已经增加到49,709人。[66]2016年全柯科迪地区总人口估计为59784人,预计至2026年人口将增加18% 。[67][68]2016年,共有29246户家庭居于柯科迪,其中67% 购入自住房屋,27%居民租住公共房屋,5%租住私人房屋。 36%居民独居,16.1%的居民处于低收入水平。柯科迪每周平均收入为335英镑。[67]

96.52% 居民在英国出生(其中87.15% 在苏格兰出生),0.28%在爱尔兰共和国出生,1.18%来自其他欧盟国家,1.86%来自世界其他地方。[63]16-74岁居中,40.13%担任全职工作 ,当中12.17%担任兼职工作,4.79%是自雇人士,5.68%正处于失业状态。有工作的学生占2.57% ,无工作的学生占3.06% ,退休人仕占15.70% ,家庭主妇/夫占5.51% ,长期病患和伤残人士共占占6.68% ,因其他原因不从事经济活动者占3.71% 。[69]与苏格兰其他地方相比,柯科迪整体移民比例较低,但75岁以上的移民比例较高。[63]

2010年,柯科迪地区有超过7000人申请失业救济,比2009年减少了约90人,但比金融海啸前增加了500人。[70]最近一次苏格兰多重剥夺指数数据显示,法夫最贫困的地区是加拉顿和排名82的辛加敦,此两地均处于苏格兰最贫困地区的5% 。柯科迪的林克敦、西菲尔德、海菲尔德、斯米顿和坦普霍尔东部地区均处于苏格兰最贫困社区的5-10% 。[71]

2017年6月,柯科迪地区有1000名求职者申领了求职津贴,占总人口2.8% ,高于法夫郡和苏格兰的平均水平。[72]

经济

该镇最早发展的工业是煤矿开采和淘盐,自十六世纪早期开始发展。[21]柯科迪和邻近的柏夫赫是早期生产粗布和钉子的重镇,而柯科迪制造的钉子被用于17世纪荷里路德宫的修复工程上。[21]柯科迪的亚麻织造业始于1672年,且对这个小镇愈加重要。亚麻织造厂所使用的纱线由汉堡不来梅进口。[18]

柯科迪的制陶业始于1714年,制陶工场聚集于连顿、 加拉顿和辛加敦一带。[73]由安德鲁和阿奇伯·格雷(Andrew and Archibald Gray)于1817年创立的法夫陶器厂生产了以维米斯家族命名的维米斯陶器。[74]

1828年,米高·乃因(Michael Nairn)成立一家生产重帆布的小工厂。[26]乃因受布里斯托尔的工厂启发,遂从腓特烈·禾顿获得的地板布专利权,并于1847年开始在自己位于柏夫赫的新工厂生产地板布,并开始使用焗炉烘干地板布,减少生产时间。[75]专利权过期后,乃因在1877年转而生产油毡[76]曾经为米高·乃因工作的工人亦纷纷创建工厂,生产地板布和油毡。[26]

大约有22200人在柯科迪地区工作,其中大部分人于柯科迪就业,少部分人到本泰兰工作。[77]柯科迪地区职位数目占法夫郡职位数量的13.6%。[78]服务业是柯科迪地区的最重要产业。零售业和建筑业亦为柯科迪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金融和商业服务业的就业机会较少。[77]MGt电讯是柯科迪最大规模的公司。[79]其他大规模的本地公司包括法夫国民保健署、制造乙烯基地毯的科宝公司 、法夫学院、威禾夫控股面粉厂(Whitworths Holdings)和史密夫安达臣造纸厂(Smith Anderson)。[80]

柯科迪主要的工业和商业区包括米治莱顿(Mitchleston)、伦道夫、希菲和约翰·史密斯商业园。[81]随着2011年柯科迪港重新开放予货船,当地的工业活动也有所增加。[38]卡尔面粉厂(Carr's Flour Mills)、福思港口(Forth Port)和苏格兰运输公司之间的合作促进柯科迪港的重新开放。福思港口提供了超过80万英镑的货运设施补助金来兴建新的信息烟囱和发送系统,使船运更快速。[38]

柯科迪市中心是柯科迪约13万居民的聚集之处,居民只需花20分钟便可到达市中心。柯科迪亦拥有法夫郡最大规模的购物中心。[82]2010年,法夫议会计划为柯科迪市中心设立商业改善区,获得当地企业投票支持。[83]大街与滨海中心(Esplanade)平行,沿路有墟市购物中心(Mercat Shopping Centre)和布斯廷购物中心(Posting Shopping Centre)。大街的外观改善工程已于2011年年底完成。[84]工程完成后,「绿色走廊」将主要的火车站、公共汽车站与大街连接起来。[85]整个项目的预算为400万英镑,其中200万英镑由隶属于苏格兰政府的「城镇中心重建基金」提供。[86]

柯科迪露天购物中心建于1997年,位于小镇西北部的教堂平路(邻近A92公路),是零售商仓库的集中地。[87][88]2005年4月,伦敦房地产开发商汉马臣(Hammerson)以7500万英镑买下购物中心。[88]

文化

柯科迪艺廊

柯科迪艺廊集博物馆、艺术画廊和中央图书馆于一身。该建筑物于1925年激活,原先只用作博物馆和艺术馆,1928年博物馆扩建为主要图书馆。[89][90]2011年,博物馆闭馆进行一项耗资240万英镑的翻新工程,2013年6月重新开放。翻新后,博物馆增添一个单一的入口和接待台将建筑内的设施集成在一起。这座建筑物也更名为「柯科迪艺廊」。[91][92][93]柯科迪的主要剧院为亚当 · 史密斯剧院,该处经常举办戏剧演出和音乐会,以及放映一系列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94][95]该剧院原名亚当·斯密堂,1973年为了迎接亚当·斯密诞辰250周年,剧院得以翻修,并更名为亚当 · 史密斯剧院。[94]

林克斯市场起源于林克斯街的农贸市场,1903年搬到海滨长廊(当时称为山市路)。[31][96]每年四月林克斯市场均会有大型市集,2004年正是林克斯市场成立700周年。[31]1962年9月,柯科迪与德国的英戈尔施塔特创建了结成姐妹城市。[97][98]2012年柯科迪与英戈尔斯塔特共同举办一个联合庆祝活动,纪念两地结成姐妹城市50周年。[98]

柯科迪有三个主要公园,分别是贝弗域治公园(Beveridge Park)、雷文斯基格公园(Ravenscraig Park)和邓尼克公园(Dunnikier Park)。贝弗域治公园占地104英亩(420,000平方米),通过购买雷斯庄园土地,以及扩建罗比公园而成。[99]公园也是亚麻制造商、教务长米高贝弗域治(Michael Beveridge,于1890年去世)总值5万英镑的遗产的一部分。[100][101]1892年9月24日,一万多人出席其由遗孀、教务长、地方法官和皇家自治镇议会主持的公园开幕礼。[101][102]贝弗域治公园内置有划船湖泊、喷泉花园、滑板公园、橄榄球场,足球场和林地步道。[103]公园于2010年和2011年两度获得绿旗奖[101]雷文斯基格公园位于城镇的东部,毗邻雷文斯基格城堡。公园前身是戴萨庄园。[104]1929年,油毡制造商米高·乃因爵士把戴萨庄园的土地捐出而成为花园。[105]邓尼克公园位于小镇北部,前身为建于1790年的邓尼克宅第(国会议员占士·汤臣·奥斯和曾居于此)。庄园于1945年被镇议会买下,改建成公园。现今邓尼克公园建有林地人行道。[106][107]

运动与文娱

拉夫流浪足球会主场斯塔克公园球场

拉夫流浪足球会是位于柯科迪的足球会,现时于苏格兰甲组联赛作赛,其主场为斯塔克公园球场[108]拉夫流浪足球会成立于1883年,1902年进入苏格兰足球联盟作赛。[109][110]他们在1921-22赛季升班至苏格兰足球联赛,以第三名完成赛季。 1937-38赛季,他们在34场比赛中攻入142球,创下了英国球队的进球记录。[109][110]在主教练吉米·力高的带领下,球队在1994-95赛季以甲级联赛冠军的身份升班至苏格兰超级联赛[110]1994年,拉夫流浪足球会赢得球会成立以来第一个全国冠军,加时后双方仍然踢成2-2平手,要互射十二码,最终拉夫流浪以比数6:5击败些路迪,赢得了苏格兰联赛杯,[110][111]并能于下一季参加欧足联欧洲联赛,但球队在第二轮遭拜仁慕尼黑淘汰。[110]

青少年足球队柯科迪和戴萨(Kirkcaldy and Dysart)亦以柯科迪为基地,其主场为丹菲公园,现时于在苏格兰少年联赛东部南联赛作赛。[112]1916年解散的柯科迪联曾经以柯科迪为基地。

柯科迪皇家橄榄球队以柯科迪为基地,在苏格兰国家二级联赛中作赛,其主场位于贝弗域治公园。[109]法夫飞人队成立于1938年,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冰球队。[113]这支球队在法夫冰上体育馆比赛,自2011 / 2012赛季以来一直是精英联赛一员。[114][115]亦有板球俱乐部和夺旗式美式足球俱乐部以柯科迪为基地,分别以邓尼克公园和贝弗域治公园为主场。[109][116]此外,柯科迪拥有一系列休闲设施,包括游泳池、溜冰场和两个高尔夫球场。[114]

2013年9月,位于滨海中心附近,耗资1500万英镑的新文娱中心开幕,以取代上世纪70年代建成的柯科迪游泳池。[117]新文娱中心的工程导致一个公共停车场蒙受亏损,因而引发争议。由拯救停车场运动组织发起的请愿活动收集了超过7,000个签名,支持停车场继续营运。[118][119]该组织表示,若关闭停车场,将阻碍消化者前往商业街,店主亦会丧失停车场使用权。[118][119]新文娱中心选址决定受到了内部审计报告的严厉批评。[120][121]

地标

老教区大教堂诺文广场西塔

老教区教堂(Old Kirk)是柯科迪最古老的教堂,位于柯克·温德街。[122]对老教区教堂的最早记载是在1244年,时为圣安德鲁斯主教伯南的大卫对圣布赖斯和圣博德祝圣礼[19]随着时间流逝,教堂日益失修,教堂主体大规模的翻修工程在1807年开展,至1808年完成。[123][124]重建工程后,只有建于16世纪的广场西塔仍原封不动,它现今为老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124][125]2000年,老教区教堂与圣布赖杜教堂合并,2008年停止向公众开放。此后,老教会信托基金将教堂活化为音乐和戏剧表演场所。该镇其他重要的教堂包括由占士·马修斯(James Matthews)建于1881年的圣布赖杜教区教堂,坐落于圣布赖杜大道和柯克·温德街的交界;阿布沙教区教堂则坐落阿布沙路,目前的教堂建筑于1788年建成;林克敦教堂由佐治·希(George Hay)建于1830年至1881年,教堂座落于伯利恒广场。[126]

柯科迪镇政厅立于市政广场的中心。[125][127]镇政厅由来自爱丁堡的大卫·卡尔(David Carr)和威廉·侯活(William Howard)于1930年代末设计。[128]建筑工程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被推迟到1950年。[128]西翼和东翼分别于1953年和1956年建成。[128][129]

战争纪念花园中的柯科迪战争纪念碑(Kirkcaldy War Memorial)是由米高·乃因的孙子约翰·乃因(John Nairn)竖立,以纪念死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儿子伊恩·乃因(Ian Nairn),纪念碑于1925年揭幕。[90][130]1958年,由汤玛斯·哈伯德(Thomas Hubbard)设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碑揭幕。[130]这两座纪念碑是为纪念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者。[131]

早期商贾和船东的住所与柯科迪港口相连。[132]罗氏家族(Law)所居住的商贾宅邸(Merchant House)位于大街339-343号,是为具16世纪风格的苏格兰联排别墅;[133][134][135]海员宅邸(Sailors' Walk)位于大街443-449号,住宅由两个17世纪的房子组成,建成年份可追溯到约1460年。[133][133][136]这两所房子曾经被分成4所住宅,其中3所属于奥理芬家族(Oliphant),第4所属于占士·亚当·费格逊。[137]

海港以北的小径树立了两个风格独特的建筑。[133]赫治臣宅邸(Hutchison's House)由附近东桥酒厂(East Bridge distillery)的老板佐治·斯皮尔斯(George Spears)于1793年建造。[133][138]帕斯小屋(原名邓尼克小屋)是约翰 · 屈臣(John Watson)于1692年为他的新娘尤凡 · 奥洛(Euphan Orrock)建造的一座三层长形平面塔式小屋。 [138][139]1703年,屈臣将房子卖给与这座城市有着重要的联系的奥斯和家族。[138]

柯科迪有两座宏伟的大宅。邓尼克大宅位于柯科迪北部,建于18世纪晚期,奥斯和家族曾于这里居住。[140]拉夫大宅在柯科迪的西南方,由第四代拉夫和梅维尔伯爵亚历山大·拉夫爵士(Sir Alexander Raith)于17世纪末为他的新娘芭芭拉·登打士(Barbara Dundas)建造。[140][141]拉夫大宅现今是是门罗-费格逊一家的私人住宅。[140]

雷文斯基格城堡遗址

城镇的东边坐落着雷文斯基格城堡遗址,这座城堡坐落在一片的岩石海岬上,海岬延伸至福斯湾[142]1460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二世格德司的玛丽修建这座城堡。城堡也保卫包括戴萨一带的福斯河上游地区。它亦保护了柯科迪海港免受海盗和英格兰人的攻击。[138][142]雷文斯基格城堡建有巨大的城墙、放置火枪的射击孔和岩石壕沟,是英国最早有实质防御功能和使用火砲防卫的城堡之一。[143]詹姆斯二世去世后,雷文斯基格城堡的建造工程仍继续进行,格德司的玛丽亦居于此直至1463年去世。[144]1470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三世将这座城堡和土地授予奥克尼和凯斯内斯伯爵威廉·辛克礼,以换取柯克和的城堡和授予奥克尼伯爵爵位的权利。[143][144]

教育

鲍华利高中

1582年,在当地教会领袖大卫·史宾斯博士(David Spens) 的帮助下,柯科迪自治镇学校(Kirkcaldy Burgh School) 得以成立, 校舍建于希尔街,是为该镇的第一所学校。在到学校读书之前,学生们大多在牧师家里上课。[145]罗伯特·亚当和亚当·斯密亦曾于柯科迪自治镇学校求学。[146]1843年柯科迪自治镇学校被位于圣布赖斯杜大道(St. Brycedale Avenue)的柯科迪文法学校(Kirkcaldy Grammar School)取代。[146][147]一份写于1872年的政府名单将柯科迪文法学校形容为一所「更高级」的学校。[147]1893年,米高·乃因赞助学校兴建新校舍。此外,镇上还有不同种类的学校,包括女子学校和学徒学校。[148]1872年通过的《苏格兰教育法令》规定孩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146]

柯科迪有4所中学和11所小学,[149][150]亦有一所私立学校和一所专为有学习需要学童开办的学校。位于邓尼克路的柯科迪高中是柯科迪最古老的高中,于1958年成立。[151][152]柯科迪高中的学生大多来自柯科迪北部。鲍华利高中于1964年成立时是一所初中,1972年升格为高中。[153][154]这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柯科迪西部以及邻近的景韩和本泰兰。[154]威霍夫高中创立于1908年,最初也是一所初中,在1980年升级为高中。[153]政府已批准在柯科迪东部风车道运动场原址兴建新中学的计划[155],新中学校舍于2016年8月激活。[156][157]圣安德鲁斯RC高中创立于1950年代末,是法夫的两所罗马天主教中学之一。[153][158]

位于圣布赖斯杜大道,2013年8月由亚当史密斯学院、法夫学院和邓弗姆林卡内基学院合并而成的的法夫学院为柯科迪居民提供持续教育。[159][160]邓迪大学亦于柯科迪开设一个专门的护理和助产学校。[161]

公共服务

法夫地方政府负责处理柯科迪镇内的废物,亦管理回收中心和废物回收处。[162]柯科迪的回收站设有三色回收桶。[163]无害废物会被送往下梅维尔丛林(Lower Melville Wood)堆填区。[164]

法夫国民保健署为柯科迪居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其总部设在希菲大厦(Hayfield House)。[165]维多利亚医院位于市中心北部,是一间设有急症室和产科的医院。一项耗资1.525亿英镑的扩建工程于2012年2月竣工,[166]扩建面积达53万平方英尺(4.9万平方米),增设一个产房、儿童病房、十一个手术室和一个新的急诊室。[166][167]维多利亚医院铭琪中心(Maggie's Centre)专门为癌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168][169]该中心是英国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第一座建筑。专为精神病患者和老年患者提供服务的惠文比医院(Whyteman's Brae)也是柯科迪医疗系统一部分。[170]

苏格兰消防和救援局提供紧急消防和救援服务,消防总局设于邓尼克路。[171]至于柯科迪的警务工作由苏格兰警方负责,警察总局设于圣布赖斯杜大道上。[172]

运输

A92公路西边连接敦费兰,北边连接格伦罗西斯邓迪。A910公路贯穿柯科迪西部和中部。A921公路连接A92公路,亦经过圣嘉丽街(St. Clair Street)和滨海中心,尽头处位于本泰兰的景韩和法夫西南部的阿伯杜尔。B981公路贯穿柯科迪北部,与A92公路大致平行。B981公路亦连接A910和A921公路,经教堂平道和邓尼克路到格拉顿。[173][174]A915公路连接柯科迪、圣安德鲁斯和东北部的列文(Leven)。A955公路沿着海岸线从戴萨一直延伸到东韦米斯巴黑文[174][175]

柯科迪巴士总站设于希尔广场(Hill Square)和亨特街(Hunter Street)交界,[176]毗邻购物中心。柯科迪火车站法夫环线东海岸主线的车站,位于市中心西北方。[177]柯科迪火车站亦有火车以鸭巴甸延文礼士伦敦国王十字车站为终点站。[178]此外,本泰兰站和景韩站分别在柯科迪的南部和西部。最近柯科迪的国际机场是爱丁堡机场,距离柯科迪26英里(42公里)远。

参考文献

  1. . Ainmean-Àite na h-Alba. [2013-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www.scotlandscensus.gov.uk. 2011 [2014-01-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3. . maps.nls.uk.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9).
  4. Taylor and Márkus 2006, p.487.
  5. . www.keepscotlandbeautiful.org. [2019-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8) (英语).
  6. Torrie and Coleman 1995, pp.9–10.
  7.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p.10–12.
  8. E. W. B. Nicholson. . The Celtic Review. 1910, (6): 214-236.
  9.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7, pp.6–8.
  10. MacBean 1908, pp.33–34.
  11. Glen 2007, p.13.
  12. Torrie and Coleman 1995, pp.12–13.
  13. Eunson 1998, pp.3–4.
  14. Omand 2000, p.138.
  15. Torrie and Coleman 1995, p.53.
  16. Mackay, Aeneas James George. . Edinburgh: Blackwood. 1896: 279 [2017-05-13].
  17. Glen 2007, p.120.
  18.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p.17–18.
  19. Kilrounie, (ed.). 5. Cupar, Fife: A. Westwood. 1901: 20 [2017-05-13].
  20. Torrie and Coleman 1995, pp.15–19.
  21. Glen, 2007, pp.37–38.
  22. Smith 1952, p.480.
  23. Glen 2007, p.87.
  24. Omand 2000, p.195.
  25. Smith 1952, pp.287–288.
  26. Eunson 1998, p.6.
  27. Lamont-Brown, 2002, p.145.
  28. Smith, 1952, pp.470–471.
  29. . National Library of Scotland. Ordnance Survey. [2017-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30).
  30.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p.25–26.
  31.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40.
  32. Glen 2007, p.195.
  33. (PDF). Fife Council. April 2009 [2014-01-18].
  34. Kirkcaldy Town Council, Development of Kirkcaldy
  35. Glen 2007, p.286.
  36.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82.
  37. McCabe, Paul. . Kirkcaldy: Fife Free Press. 2011-10-20: 6–7.
  38. Torrie and Coleman 1995, p.30.
  39. Marquess of Bute, John; Lonsdale, H. W.; MacPhail, J. R. N. . Edinburgh: William Blackwood & Sons. 1897: 220–228 [2017-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40. Fife Council 2000, p.10.
  41. . OPSI. [2011-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01).
  42. . Fife Council. [2011-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6).
  43. . Scotland's Census Results Online. General Register Office for Scotland.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9).
  44. . Scotland Office. [2009-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2).
  45. . Fife Council. [2011-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8).
  46. . Fife Council. [2012-0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9).
  47. MacBean 1908, p.53.
  48.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10, p.1.
  49.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10, p.9.
  50. . UK Parliament. [2018-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1).
  51. . BBC News. [2018-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3).
  52. . Scottish Parliament. [201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6).
  53. . Scottish Parliament. [2012-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18).
  54. . BBC News (Vote 2011). [201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6).
  55. (PDF). TSO (The Stationery Office): 159–162. May 2010 [2011-03-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12-15).
  56. . European Parliament. [2011-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6).
  57. Glen 2007, p.10.
  58. Torrie and Coleman 1995, pp.29–30.
  59. . A Vision of Britain Through Tim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0).
  60. . A Vision of Britain Through Tim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 [2014-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0).
  61. . www.scotlandscensus.gov.uk. 2011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62. . scrol.co.uk. 2001 [2008-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3).
  63. . scrol.gov.uk. 2001 [2011-09-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1).
  64. (PDF). General Register for Scotland. 2012 [2012-11-2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10-31).
  65. (PDF). General Register Office for Scotland. 2012 [2018-10-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2-04).
  66. (PDF). Fife Council Research Team. [2017-08-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8-11).
  67. . knowfife.fife.gov.uk. [2013-10-25].
  68. . scrol.gov.uk. 2001 [200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3).
  69. (PDF). Fife Council: 8. December 2011 [2012-05-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9).
  70. (PDF). simd.scotland.gov.uk. [2013-01-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02-02).
  71. (PDF). Fife Economy Partnership. July 2016 [2017-08-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7-07-28).
  72. Glen 2007, p.158.
  73. Glen 2007, p.161.
  74. Glen 2007, p.140.
  75. Glen 2007, p.142.
  76. (PDF). Fife Council: 5–6. December 2011 [2012-05-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9).
  77. (PDF). Fife Economy Partnership: 6. 2013-10-01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07-19).
  78. . www.fifetoday.co.uk. [2019-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1) (英语).
  79. (PDF). Fife Council: 14–15. December 2011 [2012-05-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9).
  80. (PDF). Fife Council: 3. December 2011 [2012-05-0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3-10-29).
  81. (PDF). Fife Council. October 2006 [2011-06-17].
  82. . Fife Council. 2010-03-05 [2011-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9).
  83. . Fife Council. 2011-11-02 [2011-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1).
  84. . Fife Council. 2011-05-25 [2011-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8).
  85. . Scottish Government. 2010-12-18 [2010-04-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86. . Hammerson. [2011-03-06].
  87. Glen 2007, pp.289–290.
  88.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33.
  89.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7, p.72.
  90. Simpson, Donna. . Kirkcaldy: Fife Free Press. 2011-09-29: 4.
  91. Scoon, Tanya. . Kirkcaldy: Fife Free Press. 2013-01-24: 9–10.
  92. Watson, Jonathan. . Dundee: The Courier (Fife Edition). 2013-02-04: 7.
  93.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54.
  94. . Arts and Theatres Trust, Fife. 2011-11-23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2).
  95.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7, p.105.
  96. . Fife Council. [2011-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8).
  97. . Fife Council. [2011-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01).
  98.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0, p.7–9.
  99. Simpson, Donna. . Kirkcaldy: Fife Free Press. 2011-07-28: 12–13.
  100.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0, p.11.
  101. (PDF). Fife Council. September 2009 [2011-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8-07).
  102. (PDF). Fife Council. September 2009 [2011-04-0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8-07).
  103.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7, p.56.
  104. . Fife Council. [2011-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8).
  105. Omand 2000, p.200.
  106. . Scottish Professional Football League. [2013-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6).
  107.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p.50–52.
  108. Potter and Jones 2008, p.286.
  109.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7, p.52.
  110. . Scottish Junior Football Association (East Region). [2018-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0).
  111. . The Fife Free Press (Fife Today). 2008-10-01 [201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5).
  112. (PDF). Fife Council. [2011-06-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2-03-18).
  113. . BBC Sport. 2011-06-24 [2013-08-12].
  114. . BAFA (British American Football Association). [2011-07-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23).
  115. . Active Fife. [2014-02-17].
  116. . Fife Free Press. 2010-07-15 [2011-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5).
  117. . Fife Free Press. 2011-04-15 [2010-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5).
  118. . The Courier. 2011-03-16 [2011-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23).
  119. . The Scottish Echo. 2011-03-14 [201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26).
  120. Pearson 1993, p.16.
  121. Torrie and Coleman 1995, p.46.
  122. Glen 2007, p.14.
  123. Pride 1998, pp.51–53.
  124. Glen 2007, p.180.
  125.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114.
  126. Glen 2007, p.261.
  127. Fife Council 2000, p.13.
  128. Glen 2007, p.244.
  129.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0, p.9.
  130. Torrie and Coleman 1995, p.61.
  131. Pride 1998, pp.55–58.
  132. Glen 2007, p.22.
  133. (PDF). Scottish Historic Buildings Trust (SHBT). [2013-08-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4).
  134. National Trust for Scotland 1976, p.104.
  135. Glen 2007, p.47.
  136. Torrie and Coleman 1995, pp.63–64.
  137. Glen 2007, p.67.
  138.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p.13–14.
  139. Pride 1998, p.103.
  140. Omand 2000, p.149.
  141. Walker and Ritchie 1996, p.117.
  142. Glen 2007, p.55.
  143.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7, p.41.
  144.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21.
  145.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7, p.44.
  146. Smith 1952, pp.475–476.
  147. . Fife Council. [201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4).
  148. . Fife Council. [201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4).
  149.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p.35-36.
  150. . Fife Council. [201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2).
  151. Glen 2007, p.116.
  152. . Fife Council. [201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2).
  153. Alexander, Michael. . Dundee: "The Courier" (Fife Edition). 2013-12-05: 4.
  154. Wilson, Charlene. . Dundee: "The Courier" (Fife Edition). 2013-05-16: 7.
  155. (PDF). Fife Council: 4–5. 2013-05-17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3-03).
  156. . Fife Council. [2008-07-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9-26).
  157. Fife College, "Think Fife College, Prospectus 2016-17", p.46.
  158. Alexander, Michael. . Dundee: "The Courier". 2013-08-01: 6.
  159. . The University of Dundee. [2011-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6).
  160. . Fife Council. [2011-0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161. . www.fifetoday.co.uk. [2019-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20) (英语).
  162. . Fife Council. 2011-06-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18).
  163. . NHS Fife. [2014-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16).
  164. (Issue 5). Kirkcaldy: NHS Fife. February 2011.
  165. (PDF). Tata Steel. 2012 [2014-02-28].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09-24).
  166. . designbuild-network.com. [201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0).
  167. Glen 2007, p.285.
  168. . NHS Fife. [201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169. . Scottish Fire and Rescue Service. [201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1).
  170. . Police Scotland. [2014-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5).
  171. Nicolson Maps 2002, p.7.
  172. Nicolson Maps 2002, p.32.
  173. Nicolson Maps 2002, pp.37–39.
  174. . Fife Council. 2011-07-15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9).
  175. . Fife Council. [200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9).
  176. Kirkcaldy Civic Society 2005, p.110.

参考书目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柯科迪
维基导游上的相关旅行指南:柯科迪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