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旺
林旺(?-2003年2月26日),原是二次大战期间在缅甸为日军服役的工作象,1945年缅甸战役被中国国民革命军孙立人部队得到,与其他大象辗转到广州,1949年随国民政府迁至台湾,1954年安养在台北市立动物园,成为台北市民中最受欢迎的动物之一。
林旺 | |
---|---|
![]() 陈列于台北市立动物园教育中心B1林旺标本 | |
基本 | |
别名 | 阿美、阿妹、林王、林旺爷爷 |
物种 | 亚洲象 |
性别 | 雄性 |
出生 | ![]() |
死亡 | 2003年2月26日![]() |
生平
缅甸时期
林旺的出生年无相关证明[1][2],依孙立人部属主张是1932年左右[3],其原名「阿美」是缅甸驯象师对其称呼的音译[4],原先与所属的缅甸驯象师是为英国人工作[3],后来被日军第18师团俘虏[5]。
1945年春,孙立人带领的中国远征军奉命越过瑞丽江进攻南坎[6]。时任新一军三十师参二课的尹骏等人,趁日军重兵面对瑞丽江北侧而后勤辎重兵力不足时,晚上渡河抓获四名驯象师和十三头大象、以及大批粮食、军械、弹药[7]。收复南坎后数天,新三十师师长唐守治举行记者招待会,展示包含林旺等大象等日军装备等战利品[6]。
之后,林旺在战争中担任搬运弹药、粮食的工作[8]。三个多月后,林旺等象随远征军原准备与雷州半岛登陆的美军会合时,正好日本投降,便从缅甸入云南,再经桂林,以在南宁船运至广州[7]。由于稻草、豆饼、黄豆的骡马口粮不足以喂养大象,于是尹骏等军人便训练象群作表演来赚钱[6]。自从进入云南省境,路途都是石头路、硬泥路,习惯丛林路的一些大象走跛脚、又不饱,一路上便死去六头[7]。
广州时期

到广州后,孙立人将两头送给北京清华大学、另外两头各受送天津、长沙动物园,剩余三头暂留广州[7][9]。新一军印缅阵亡将士公墓落成,在场的军人纷纷流泪,一旁的林旺也悲鸣起来[10]。不久,留在广州的象又病死了一头,就只剩下林旺和阿沛[6][7]。阿沛象牙不明显、体形较小,曾被误以为雌性[11]。
据新竹高中退休教师黄祖荫回忆,1949年春时,大象是放在广州中山公园[12]。1949年3月,孙立人在武汉招收李秀圃等流亡学生投效新军,先以粤汉铁路列车运送到广州,然后4月1日便用海吉号轮船将他们与大象从黄埔载运到台湾[13]。
高雄时期
林旺和阿沛到台湾后,在高雄县凤山湾子头营房作粗工[6]。黄埔军校骑兵科毕业、时任陆军官校马匹教养所所长的郝宏文回想,当年特别盖了象房,并由一位中尉专责照顾[9]。1949年时,是由军人孙芳元照料[14]。看守湾子头营区靶场的周有𬭚,还常偷拔台糖甘蔗给林旺吃,并称牠叫「乖乖」[15]。该年在凤山当少年兵的金帝说,林旺爱戴花圈,当士兵唱歌就跟着摇屁股,部队集合也会来闹排队,还有一次被郭廷亮在香蕉里塞辣椒粉整过[16]。
阿沛在1951年春死去[17],死因是感染寄生虫[9],骨骼送到圆山动物园供览[17],后放在台湾博物馆仓库[8]。
此时,圆山动物园原有的母象玛小姐已病死[18]。台北市议会因台北市政府通过三井洋行向印度购买一只大象却没消息,于是议员在1951年通过请市府函请孙立人赠与大象[19]。1952年4月22日,动物园先从泰国引进1948年4月20日生的母象马兰[20]。
当马匹教养所因骑兵需求渐减而解散,林旺只好离开军营[9]。林旺曾养在孙立人住过的原日本第八飞行联队队长官舍外[21]。1954年5月,林旺迁居至旗山,养于该镇南胜里和尚坡[17]。因牠不适应,把当地农家毁坏,而决定送至圆山动物园[9]。园方嫌本名「阿妹」或「阿美」太女性化,所以决定帮改名为「森林之王」,就简称为「林王」,却被媒体误听为「林旺」[22]。
欢迎报导
1954年,林旺要北上与马兰「结婚」时,林旺报导为现年二十五岁、体重二公吨、高一丈、长一丈三台尺、尖牙长约三台尺[17]。由蔡清枝率领的圆山动物园「迎亲专使」一行人到旗山后,经孙立人协助,向部队借用十四轮平板卡车[23]。原本10月27日林旺就要运送,但牠以脚掌先探了探车上地板后,便拒绝上车,拖延了一日,次日下午7点被逼上车,由孙芳元陪同随行[24]。
台北市市民获悉会有大象到达,便有很多人打电话到动物园询问到达的准确时间,有的干脆去台北大桥和动物园门前等候[25]。当晚11时,林旺到达台南县过夜,29日晨8时半再启程,晚上8时半宿于台中县清水过夜,次日启程至台北[23]。三天都在车上护送的郝宏文回忆,当时正值大热天,林旺只吃西瓜、甘蔗尾等副食,吃得是不亦乐乎[9]。北市爱护动物协会常务理事廖钟脉、与圆山动物园园长吴焜钰,特携去大串香蕉乘车赴中坜途中迎接[25]。
至10月30日下午5点45分,台北市民见到林旺导车由台北桥转入延平北路时,不是伫立街头欢迎、就是停驶观看,儿童们更在车后追随不舍[25]。高玉树也以台北市主人身份迎接林旺于圆山动物园门前[23]。在动物园门口等待的观众,见到林旺听从孙芳元以安徽口音的国语命令,先退出木槛再在车尾转弯来慢慢下梯,便鼓掌称赞这种粗中有细的动作[25]。日后,圆山动物园便以林旺入园日作其生日[2][26]。
当林旺一下车,嗅到「异类」的气味,立即举起长鼻发出十几秒的象嚎,园内的群兽也纷纷回应[9]。
圆山时期
1954年10日31日,林旺来第二日,圆山动物园一天之中售出一万二千余张门票,打破历来售票之最高纪录[27]。孙立人在台北是住于原台湾军司令官官邸[28]。当天一早7点,孙立人也乘车来探望,并携大批香蕉礼物抚慰[27]。为了怕林旺不习惯,孙芳元护送后还留在动物园四个月后才归队[18]。
林旺来到台北因立刻成动物明星,便由牠担任动物园慰灵祭的「陪祭官」,要表演下跪[12]。林旺被认为是陪伴台湾三代人的动物明星[29],台湾人不少的儿时回忆是着坐着火车到圆山看牠[30]。
园方为林旺提供的食物是捆起的青牧草作主食,副食则有吐司面包、甘蔗、地瓜、玉米和胡萝卜等[31]。曾任园长的陈宝忠说,林旺会等马兰先尝食物后才去吃,且若食物沾到尿便拒吃[32]。
每年11月到翌年4月,林旺与一般成年的亚洲象一样会出现狂暴期,变得特别暴躁、食欲不振[31]。1953年,林旺撞伤动物园工人而被系上铁链[33]。1957年报导,林旺因患足疾,性情暴燥[34]。1969年,林旺检查发现直肠瘤,在没有麻醉下被园方绑住作手术,此后林旺心性大变[1]。园方陈宝忠表示,林旺对为牠打过针的兽医、或对牠不客气的饲养工记恨,动辄喷水报复[35]。在木栅时期服务的兽医张志华回忆,治疗林旺时是花了一段时间培养情谊,才让牠从不愿意到最后可让他抱着象鼻抚摸[36]。
对于年龄落差大的林旺与马兰多年来没有孩子,园方的赵明杰解释大象要到十五、六岁才发育完全,二十岁进入发情期高峰,但公象生殖能力自四十多岁起即走下坡[37]。园方曾想用人工动物取精,但担忧林旺承受不了麻醉和电击的危险[38]。陈文茜十七岁住在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时,因以前从身为同学的孙立人女儿听过林旺,便去圆山动物园看,印象是林旺无精打采、马兰个头小[39]。1970年代,马兰会脾气不安稳,是因林旺会推开想亲热的马兰,使得马兰转向对管理员出气[40]。1975年12月22日,马兰用象鼻将饲养工挤死在墙上[18]。两头象只让信任的人靠近、喂食,因此园中能喂食的工作人员并不多[31]。
1977年,栏舍加宽,园方才解除林旺脚链[1]。1978年1月31日,林旺系了二十五年的铁链移除[33]。
自1983年起,园方第一次为林旺作寿后,每年都在10月末前后为牠庆生[4][8]。当年为庆祝,便通过台湾电视台节目《热线你和我》寻找林旺之前的熟人[26]。1983年10月13日,已六十二岁、住在台北市的孙芳元来探望林旺[14]。园方准备的生日蛋糕是以香蕉干铺成四方形的基座,再层层堆上牧草、甘蔗及香蕉叶,最外层则放上香蕉、萝卜、苹果等水果等,总重达数十公斤[2]。
搬运过程
对于林旺的个性,动物园管理人员以「胆小心细多机警」形容,如一次玩具轮胎掉落水池中,林旺就在水池边徘徊,不入水把轮胎捡回[41]。园方以林旺之所以长寿,认为牠心理便是「一副没做过的,所以我不做」、「危险的事我不做」[1]。为计划动物园迁到木栅,1985年,园方训练兽类以诱导方式赶至订制的大木箱来搬运,唯独林旺每次坚持抗拒训练[35]。王光平任园长时欲将林旺与马兰留在圆山,并获教育局长毛连塭支持[42]。但最终,市政府没有答应[35]。
1986年10月14日早上8点,园方刻意拿林旺最爱吃的甘蔗作诱导,不料被牠用象鼻把甘蔗摔远、踢走掉在脚边的甘蔗。王光平只好由动员工用绳子拖,但林旺始终拖不动。直到后来牠在饥饿的驱使下,才走进有早餐的笼子里,共费时近两小时半。而马兰也在员工用滑车拉动下到午餐时分才进笼,费时一小时半。下午4时30分,牠俩在两部卡车的载运下前往新园。[43]
当天送至木栅时已是黄昏,林旺本一直不肯出来,可是一看到大象造型的电话亭,便急向前冲,结果跌入壕沟。园方认为林旺把电话亭看成配偶,于是员工陈德和立刻放出马兰,林旺就一跃即爬出壕沟。[1]
木栅时期
因林旺在调查中是台北市儿童最喜欢的动物,黄大洲在1994年选台北市长时,便以大象做CIS[44]。
到木栅后,林旺还是会攻击马兰,一次还把马兰踹入壕沟中,自己也因此折断象牙,还造成鼻部流血。园方合力想用木棍将马兰撑起,却失败。之后,林旺还是以鼻子拉了马兰一把,才让马兰顺利脱险。1997年4月,马兰因需肿瘤动切除手术而麻醉倒地,林旺便擡头对天空发出一声嘶吼,开始情绪失控。[31]
有关林旺岁数的官方说法,一直都是认为1917年生[45]。孙立人部属曾指林旺实际年龄比一般说法少十五岁[3]。1997年8月,园长朱锡五至德国参加国际动物园长会议以林旺为题作专题报告,受国际人士好奇林旺年龄,因那时圈养亚洲象寿命约七十岁[38]。该年园方以林旺有八十岁为由,推出纪念坠子[46]。园方本来想为林旺申请圈养大象最高龄的金氏世界纪录,但提不出出生证明[1]。2001年11月28日园方庆祝林旺生日时,面对孩童问起林旺出生时间,园长杨胜雄解释林旺并没有出生证明,以10月30日入园日作牠生日,庆生活动则选于10月底假日以便广大象迷都能参与[2]。
2002年9月30日,马兰被台大医院和新光医院切片证实为脚趾部分生肿瘤[20]。10月14日上午9点15分,马兰因右前脚恶性纤维肉瘤并发淋巴结及肺脏转移,呼吸衰竭死亡[47]。之前时,动物园就已准备为马兰安宁照顾、不再施药[20]。当马兰的尸体拉起隔离布幔时,林旺不断地用长鼻顶着铁栅门,发出低沉的哀鸣声[47]。马兰规划的墓地位于动物园南方的环园道路旁,不立碑或特别标记,后面是一块小土丘,旁边则有蓊郁的树林,很类似野生大象居住的森林环境[48]。
年迈去世
马兰过世后,林旺对每天送来的食物谨慎接受[32]。之后,林旺右后脚受伤,便以屁股靠在墙壁撑着,导致尾椎磨擦过度而受伤肿大,一直找展示场中假山的尖锐处磨擦,或让电牧线触电[41]。2003年农历春节过后,林旺健康状况开始急遽走下坡,步伐愈显得蹒跚,食欲差[49]。以前林旺一天食量是二百公斤以上的食物,2003年2月中旬后开始食欲大减,食量只有过去的三分之一[41]。尽管园方换菜单希望或提供甘蔗,希望刺激食欲,但林旺益发吃少[49]。园方研判林旺起码消瘦了三百公斤至五百公斤左右,而显得皮皱、蹒跚[41]。兽医虽喂药,却被林旺吐了出来[49]。泰国兽医专家来台湾诊断,认为林旺因老迈已无法救治[41]。
2003年2月23日,林旺反常地进入水池泡了一个多小时[41]。时任园长的陈宝忠本计划台北市教育局联系,打算2月28日邀请学生到动物园探望重病的「林爷爷」[49]。住在永和市的周有𬭚说看新闻报导林旺身体不好,便急着想来看牠最后一面再拍张照[10]。但在2月26日凌晨2时30分,林旺在池中静静倒下死亡[49]。林旺逝世的消息传出后,26日一早,七十三岁的周有𬭚带着1950年与林旺的合照前往,却因林旺所在的雨林区无法进入,只能在外大哭[10]。其余游客有的诵经祝祷、送上鲜花、或伤心地流下泪来[13]。长居香港的金帝得知后也来到台湾,于2月28日去林旺生前的动物园哀吊[16]。
2月28日当天,市长马英九来到林旺住的白宫,送上台北市荣誉市民证书,由大象保母陈中平代表接受。除退伍老兵来哀吊外,不少来自中和、永和的缅甸侨胞都来。儿童在留言区以国字或注音写着「阿旺爷爷我好想你」、「愿你和马兰奶奶在那边再相逢」。[50]
制成标本

相较于木栅动物园可自己将林旺骨骼制作成标本,较为困难的皮毛标本就必须委外制作,而获得味全、裕隆汽车、丽婴房、动物之友协会等愿意赞助标本制作[51]。2003年8月9日,裕隆汽车宣布将独家赞助林旺标本制作费新台币五百万元[52]。当天,正逢与林旺同名雕刻家制作的林旺雕像在园内揭幕,便由同在场的马英九赠与制作林旺前脚的拓印脚模给严凯泰[53]。
园方制定十个验收项目,包含美感、姿态、外观、肌肉纹理、尺寸比例、象鼻型态、皮毛缝合、头部相似度、象牙相似度、及人工眼珠眼神,每项十分、满分一百分,每低于一分必须扣款一%(约台币四万元)[54]。标本委由在台北县深坑乡开设工作室的林文龙、林志昌、万民祥、陈芳明、李奇峰团队制作[30]。制作第一阶段,是将毛皮整片取下翻模制成玻璃纤维[55]。皮毛缝合工作,是由台北县丹凤国中家政科老师蔡秀满制作[56]。为还原生前的皮肤颜色,团队需参考上百张林旺生前的照片及众多数据来上色,须以油性颜料在颜面及耳朵部分画上零点五公分或更小的、均匀遍布达几千点的老人斑[57]。在架构上不是填塞式,内部以钢架、木制架设,采一比一的模型后上皮缝制上包装[54]。2003年11月20日开工,至2004年5月21日完工[30]。
2004年6月7日,林旺标本送至木栅动物园教育中心[30]。园方以恒温(摄氏26至27度)、恒湿(湿度70%)的环境下,保存林旺标本[54]。该年10月17日,林旺展示区开幕[36]。
2017年8月9日到2018年3月18日,长五公尺、高三公尺半的林旺骨骼标本,与长四公尺、高两公尺半马兰的骨骼标本在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58]。
相关创作
1986年,为纪念台北市立动物园搬迁的《快乐天堂》专辑歌曲,其中〈阿旺的家〉是朱天文填词、翁孝良谱曲[59]。
1992年间,尹骏以「罗曼」为笔名,写了四万余字的《林旺的故事》,描写当初在缅甸遇到林旺的回忆[3]。1995年10月29日庆祝林旺生日时,尹骏从新竹赶来探望[4]。
2003年,《民生报》记者张梦瑞写出《林旺与马兰的故事》一书,内容包含详述林旺与马兰的故事外,及孙立人、孙芳元、美国参议员诺兰与林旺的合照,由联经出版[60]。
2003年12月25日,宏广卡通策画的动画《大象林旺爷爷的故事》开镜[61]。2007年,负责执导的王童表示,由于资金不足,陷入停摆[62]。2010年,宏广卡通与湖南潇湘动漫文化公司合作[63]。2017年6月20日,以《大象林旺之一炮成名》之名在上海上映[64]。
在孙立人纪念馆揭幕时,李如青遇到郝宏文,之后在研究滇缅战役的摄影记者张良信的鼓励下,李如青便创作以林旺与为题材的绘本《最后的战象-大兵林旺》[5]。2022年10月27日,李如青的《最后的战象:大兵林旺三部曲》、孙立人摄影官罗超群之子罗广仁的摄影照片,一同在孙立人将军官邸展出[29]。
参考数据
- 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3-02-27 (中文(台湾)).
- 龚招健. . 中国时报. 2001-10-29 (中文(台湾)).
- 陈荣裕. . 中国时报. 1995-10-30 (中文(台湾)).
- 陈荣裕. . 1995-10-30 (中文(台湾)).
- . 上下游副刊电子报. 2022-03-07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中文(台湾)).
- 罗曼. . 联合报. 1983-10-29 (中文(台湾)).
- 邱杰. . 联合报. 1992-07-29 (中文(台湾)).
- 郑如意. . 中国时报. 1998-10-21 (中文(台湾)).
- 郑朝阳. . 联合报. 2009-07-13 (中文(台湾)).
- 蔡惠萍. . 联合报. 2003-02-27 (中文(台湾)).
- 曹丽蕙. . 人间福报. 2018-06-04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中文(台湾)).
- 罗际鸿. . 中国时报. 2003-03-18 (中文(台湾)).
- 王嘉陵、潘国正、朱虔、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3-02-27 (中文(台湾)).
- . 民生报. 1983-10-14 (中文(台湾)).
- 戴安玮. . 联合晚报. 2003-02-26 (中文(台湾)).
- 黄淑铃. . 自由时报. 2003-03-01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6 (中文(台湾)).
- . 联合报. 1954-10-21 (中文(台湾)).
- 吉利. . 民生报. 1986-07-29 (中文(台湾)).
- . 台湾民声日报. 1951-05-11 (中文(台湾)).
- 杨武秀. . 中国时报. 2002-10-06 (中文(台湾)).
- 汪美芳. . 中国时报. 2001-03-09 (中文(台湾)).
- 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3-02-27 (中文(台湾)).
- . 联合报. 1954-10-31 (中文(台湾)).
- . 联合报. 1954-10-30 (中文(台湾)).
- . 联合报. 1954-10-31 (中文(台湾)).
- 张真祥. . 民生报. 1986-08-05 (中文(台湾)).
- . 联合报. 1954-11-01 (中文(台湾)).
- 王超群. . 中国时报. 2002-01-31 (中文(台湾)).
- 萧佳宜. . 青年日报. 2022-10-23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中文(台湾)).
- 曾令仪、施沛琳. . 联合报. 2004-06-07 (中文(台湾)).
- 陈俊雄、李琬萍. . 中国时报. 2000-10-30 (中文(台湾)).
- 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3-02-27 (中文(台湾)).
- 汪慧莲、段云生. . 联合报. 1978-02-01 (中文(台湾)).
- . 联合报. 1957-09-03 (中文(台湾)).
- . 民生报. 1985-12-25 (中文(台湾)).
- 乔慧玲. . 中国时报. 2004-10-18 (中文(台湾)).
- 夏念慈. . 中国时报. 2002-10-15 (中文(台湾)).
- 陈荣裕. . 中国时报. 1997-10-30 (中文(台湾)).
- 陈文茜. . 中国时报. 2002-10-24 (中文(台湾)).
- 石文南、陈盈珊. . 中国时报. 2003-12-22 (中文(台湾)).
- 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3-02-24 (中文(台湾)).
- . 联合报. 1985-03-07 (中文(台湾)).
- 黄建兴. . 民生报. 1986-10-15 (中文(台湾)).
- . 中国时报. 1994-09-25 (中文(台湾)).
- 朱家莹. . 民生报. 2003-02-27 (中文(台湾)).
- 陈盈珊. . 中国时报. 1997-10-28 (中文(台湾)).
- 夏念慈. . 中国时报. 2002-10-15 (中文(台湾)).
- 邱恬琳. . 中国时报. 2002-10-16 (中文(台湾)).
- 牟迎馨. . 民生报. 2003-02-27 (中文(台湾)).
- 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3-03-01 (中文(台湾)).
- 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3-03-01 (中文(台湾)).
- 沈美幸. . 工商时报. 2003-08-10 (中文(台湾)).
- 陈盈珊. . 中国时报. 2003-08-10 (中文(台湾)).
- 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4-06-06 (中文(台湾)).
- 江岱蓉. . 中时电子报. 2017-05-27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中文(台湾)).
- 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4-06-07 (中文(台湾)).
- 石文南. . 中国时报. 2004-05-22 (中文(台湾)).
- 苏孟娟. . 自由时报. 2017-08-09 [2023-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3) (中文(台湾)).
- 陈盈珊. . 中国时报. 2003-04-06 (中文(台湾)).
- 王兰芬. . 民生报. 2003-02-27 (中文(台湾)).
- 邱慧雯. . 工商时报. 2003-12-26 (中文(台湾)).
- 丁文玲、林采韵、陈淑英、张士达. . 中国时报. 2007-07-03 (中文(台湾)).
- 洪肇君. . 旺报. 2010-08-03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中文(台湾)).
- 张国威. . 旺报. 2017-06-21 [2023-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2-20)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