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斯諺

林斯諺(1983年3月16日東吳大學哲學系副教授[1],台灣推理小說作家,台灣推理作家協會成員,第2屆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首獎得主。國立東華大學(原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英語教學學士,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哲學博士,研究領域是分析美學與藝術哲學,博士論文探討文藝作品的詮釋理論。

林斯諺
出生 (1983-03-16) 1983年3月16日
臺灣嘉義縣新港鄉
母校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哲學博士
體裁推理小說
代表作《雨夜莊謀殺案》(2006)

〈羽球場的亡靈〉(2006)

《冰鏡莊殺人事件》(2009)
獎項人狼城推理文學獎(2003)
华文推理大奖二等獎(2012)
官方網站
臉書粉絲專頁

略歷

臺灣嘉義縣新港人,台灣新生代的代表性推理作家之一,恪守古典推理典範卻又時常有創新嘗試。林斯諺筆下的主角偵探為一年輕哲學教授──林若平,其探案故事佔去作者大部分的推理作品。林斯谚先生所特别推崇的是无犯罪推理。即将推理表现于日常的解谜而非一味地融入犯罪中。其很多作品都有这一特点或有这种倾向。也正是由于此,使得林先生的作品多有清新脱俗的美感。当然其本人亦不反对犯罪推理的写作模式。近來嘗試將哲學題材融入推理小說,同時也開發懸疑路線的寫作風格。

獲獎、入圍

  • 2003年 《霧影莊殺人事件》獲第一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現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佳作(首獎從缺)
  • 2004年 《羽球場的亡靈》獲第二屆人狼城推理文學獎首獎(被台灣輔大的學生改編拍成40分鐘左右同名電影,於2007年5月於台北誠品信義店放映)
  • 2008年 獲第一屆推理小說評論獎解說潛力獎
  • 2009年 《冰鏡莊殺人事件》入圍第一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決選
  • 2011年 《無名之女》入圍第二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
  • 2012年 《第五大道谋杀案》獲第一屆华文推理大奖二等獎
  • 2013年 《馬雅任務》入圍第三屆島田莊司推理小說獎複選
  • 2013年 〈夢澤居事件〉入圍金車推理小說獎複選

小說作品列表

單行本

  • 2005年 《尼羅河魅影之謎》,小知堂文化
  • 2006年 《雨夜莊謀殺案》,小知堂文化
  • 2006年 《霧影莊殺人事件》(短篇集),明日工作室
    • 霧影莊殺人事件 (推理雑誌227期、2003年9月)
    • 羽球場的亡靈 (野葡萄文學誌14・15期、2004年)
  • 2008年 《淚水狂魔》(中篇小說),明日工作室
  • 2009年 《冰鏡莊殺人事件》,皇冠文化
  • 2010年 《芭達雅血咒》,皇冠文化
  • 2012年 《無名之女》,皇冠文化
  • 2013年 《假面殺機》,要有光
  • 2014年 《霧影莊殺人事件》(短篇集),要有光
    • 霧影莊殺人事件
    • 羽球場的亡靈
    • 暴力教室 (推理雑誌236期、2004年6月) - 改稿後題名「向日葵輓歌」
    • 銷凝之村 (推理雑誌218号、2002年12月) - 改稿後題名「霧林村的慘劇」
  • 2014年 《馬雅任務》,要有光
  • 2015年 《淚水狂魔》(完整長篇版),尖端
  • 2015年 《雨夜送葬曲》(雨夜莊謀殺案再版),要有光
  • 2016年 《冰刃方程式:偵探林若平的解法》(短篇集),尖端
    • 偷走你的心 (推理雑誌275期、2007年9月)
    • 最後一塊蛋糕
    • 五個愛
    • 冰之刃 (推理雑誌242期、2004年12月)
    • 舊愛殺機
  • 2016年 《尼羅河魅影》(尼羅河魅影之謎修訂再版),要有光
  • 2017年 《小熊逃走中:偵探林若平的苦惱》(短篇集),尖端
    • 聖誕夜奇蹟 -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傑作選1』、2008年3月:推理雑誌267期、2007年1月
    • 小熊今夜不回家
    • 鋼琴裡的愛情 (推理雑誌229期、2003年11月)
    • 影子的戀情
    • 偷吃蛋糕的熊寶寶
  • 2017年 《床鬼》(短篇集),要有光
    • 床鬼 (推理雑誌256期、2006年2月)
    • 愛的交點 (推理雑誌254期、2005年12月)
    • 戀愛密碼 (推理雑誌231期、2004年1月)
    • 看不見的密室 (野葡萄文學誌22期、2005年)
    • 眼中的殺意
    • 死吻
    • 雙面謎情
    • 殘冬 (野葡萄文學誌7期、2004年)
  • 2021年 《羽球場的亡靈》(完全修訂版),博識圖書
    • 霧影莊殺人事件
    • 羽球場的亡靈
    • 向日葵輓歌
    • 霧林村的慘劇
  • 2021年 《雨夜送葬曲》(完全修訂版),要有光

收錄於合集的作品

  • 聖誕夜奇蹟 - 『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傑作選1』、2008年3月:推理雑誌267期、2007年1月
  • 第五大道谋杀案 - 『推理者的游戏 第一届华文推理大奖赛典藏集(上卷)』、2013年1月、新星出版社

未集結短篇

  • 寂寞地下城
  • 笛卡兒的惡魔
  • 致命偷香
  • 仲夏夜之鬼
  • 林若平的推理擂台
  • 第五大道謀殺案
  • 夢澤居事件

學術論文

  1. 林斯諺(2020)。分析美學。華文哲學百科。URL=http://mephilosophy.ccu.edu.tw/entry.php?entry_name=分析美學
  2. Lin, Szu-Yen. 2020. "The Unavailability of Authorial Intent." Theoria 86(5): 565-582.
  3. Lin, Szu-Yen. 2020. "A Dilemma for Modest Actual Intentionalism." British Journal of Aesthetics 60(2): 165-181.
  4. Lin, Szu-Yen. 2019. "Beardsley's Contextualism: Philosophical and Educational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Aesthetic Education 53(1): 43-60.
  5. Lin, Szu-Yen. 2018. "Art and Interpretation."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6. Lin, Szu-Yen. 2018. "Interpretation and the Implied Author: A Descriptive Project." Southern Journal of Philosophy 56(1): 83-100.
  7. Lin, Szu-Yen. 2018. "Beardsley and the Implied Author." Journal of Literary Theory 12(1):170-192
  8. Lin, Szu-Yen. 2016. "Beardsley on Literature, Fiction, and Nonfiction." Journal of Aesthetics & Culture 8(1).
  9. Chen, T. H. Cathy, Kai-Yuan Cheng, and Sih-Yan Lin (Szu-Yen Lin). 2009.“Can Email Be Evidence for Adultery in Criminal Law Cases?: A Philosophical and Legal Explication of the Court's Evaluation of Evidence through Inner Convic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yber Society and Education 2: 1-19.

哲學普及文章

  1. 〈作者已死:評論藝術作品,需要看作者臉色嗎?〉,沃草烙哲學
  2. 〈藝術作品的七種名字〉,沃草烙哲學
  3. 〈解讀藝術作品,為何需要考慮作者意圖?〉,沃草烙哲學
  4. 〈畢卡索小心!別走錯棚了!論美感經驗與作品類別的關係〉,沃草烙哲學
  5. 〈看不懂藝術品時,為何不該問作者?〉,沃草烙哲學
  6. 〈連作者都不知道答案的國中會考考題?〉,沃草烙哲學
  7. 〈演化論能解釋藝術嗎?〉,沃草烙哲學
  8. 〈國外的月亮比較圓?《返校》熱潮的「倖存者偏差」〉,沃草烙哲學
  9. 〈為什麼讀美學?〉,香港立場新聞
  10. 〈簡明分析美學史:你所不知道的分析美學〉,香港立場新聞
  11. 〈如何欣賞宗教藝術──以音樂為例〉,香港立場新聞
  12. 〈分析詮釋學初探(上)〉,香港立場新聞
  13. 〈分析詮釋學初探(下)〉,香港立場新聞
  14. 〈藝術作品一定要追求美感嗎?〉,沃草烙哲學
  15. 〈魔術的定義和魔術體驗〉,沃草烙哲學
  16. 〈意圖謬誤:「作者已死」的另一種宣告〉,香港立場新聞
  17. 〈分析美學的泰斗:門羅‧比爾茲利的一生傳奇〉,香港立場新聞
  18. 〈政府是否該補助藝術?〉,鄭南榕基金會,自由之路 49期秋季號
  19. 〈文學詮釋沒有唯一解,挖掘作品的好才是王道〉,沃草烙哲學
  20. 〈文學風格是作者人格的表現?〉,沃草烙哲學
  21. 〈淺談作者意圖的不可得性〉,香港立場新聞
  22. 〈改編作品一定要忠於原著嗎?〉,沃草烙哲學

腳註

  1. . web-ch.scu.edu.tw. [2023-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19).

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