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
松花江(满语:,转写:Sunggari Ula;俄语:,罗马化:)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河川,为黑龙江最大支流,发源于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天池,由东南向西北流经东北平原。长度若含第二松花江可达1725千米,流域面积约35.2万平方千米。若将南北两源头河皆算进,整个松花江水系流域可横跨辽、吉、黑、蒙四省区;通航里程约2600千米。汽轮可上溯到吉林,沿嫩江可上溯至齐齐哈尔,哈尔滨以下在丰水期可通航千吨级江轮。
松花江 | |
河流 | |
国家 | ![]() |
---|---|
省/州/邦 | 吉林省 · 黑龙江省 |
地区 | 中国东北平原 |
区 | 西流段(吉林段):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白山市 · 吉林市 · 长春市 · 松原市 东流段(黑龙江段): 大庆市 · 绥化市 · 哈尔滨市 · 佳木斯市 · 鹤岗市 |
地标 | 哈尔滨松花江公路大桥 · 滨洲铁路桥 · 防洪纪念塔 |
主源 | 第二松花江 |
- 位置 | 长白山天池(最源头) |
- 海拔 | 2,189 m(7,182 ft) |
- 坐标 | 42°0′22″N 128°3′25″E |
次源 | 嫩江 |
- 位置 |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交界南瓮河湿地(主源) |
- 海拔 | 784 m(2,572 ft) |
- 坐标 | 51°20′3″N 124°26′47″E |
汇合点 |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源县、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交界三岔河口 |
- 海拔 | 121 m(397 ft) |
- 坐标 | 45°26′24″N 124°39′46″E |
河口 | 黑龙江 |
- 位置 |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与佳木斯市同江市交界 |
- 海拔 | 44 m(144 ft) |
- 坐标 | 47°42′24″N 132°31′11″E |
长度 | 1,725 km(1,072 mi) |
流域面积 | 351,980 km²(135,900 mi²) |
流量 | |
- 平均流量 | 2,463 m³/s(86,980 ft³/s) |
![]() 第二松花江—松花江的位置
| |
此处信息系以第二松花江为松花江主源[注 1] | |





第二松花江源 42°0′22″N 128°3′25″E
嫩江源 51°20′3″N 124°26′47″E
三岔河口 45°26′24″N 124°39′46″E


松花江之名始见于明代宣德年间,元代则称宋瓦江,两者皆音译自满语,本意为“天河”或“银河”(满语:,转写:Sunggari Bira)[2],清代亦直译作松阿里乌拉[3]。清代“黑龙江”指的仅仅是黑龙江和松花江汇合处上游的河道。和松花江汇合后的下游河道,被视为松花江下游。中俄《瑷珲条约》中就以“松花江”指代今日两江汇合处到今日黑龙江河口这段河道。此后,可能是由于习惯将《瑷珲条约》割让的地区称为“黑龙江北土地”的缘故。后世逐渐将松花江视为黑龙江支流,把两江交汇处直到河口段视为黑龙江下游。
水文
嫩江干流长1490公里,流域面积24.39万平方公里,支流众多,右岸多于左岸,发源于大、小兴安岭。在嫩江县以上,穿流于山地中,多为石质河底,坡陡流急。嫩江县以下,河流多弯曲、浅滩,河宽400~1000米,水深约1米。沿岸有沼泽地,并有牛轭湖,西南部多沙丘。
第二松花江长790公里,流域面积7.82万平方公里,多支流源于长白山,多从左岸汇入。上游穿流于高山峡谷,河道狭窄,水流湍急。流经吉林市,有库容百亿立方米的丰满水库(松花湖),湖区长200公里。吉林以下,河谷渐宽至300~500米,扶余以下江面宽500~1000米,河道坡降0.095%,水流渐缓,水深约2.5米。
松花江干流867公里,左岸支流有辉发河、饮马河、嫩江、呼兰河、汤旺河,右岸支流有拉林河、阿什河、蚂蚁河、牡丹江、倭肯河等支流汇入。干流河道深广,坡度较缓,比降约0.083‰。与嫩江合流的三岔河口至哈尔滨,河道蜿蜒于草原湿地,河宽370~850米,水浅流缓,比降0.021‰;哈尔滨至佳木斯,两岸为台地、低山丘陵,河宽200~1000米,依兰附近的“三姓浅滩”长27公里,多处岩石出露水面,江岸石崖连绵600余米。佳木斯以下,地势平坦,河道宽浅,宽1.5~3公里,流速缓慢,受黑龙江顶托,回水上溯80余公里,直达富锦。
松花江径流补给,雨水占75~80%,融雪水占15~20%,地下水占5~8%。4月冰雪开始融化。5、6月夏汛开始。7、8月雨量占全年的一半,水位较枯水期高4~5米,径流占全年的30~40%。9月后水量下降。10月下旬~翌年4月中旬为枯水期,径流占全年的5~20%。11月中旬~翌年4月初为封冻期,最大冰厚1米左右。
相关事件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对松花江造成了严重污染。
2010年7月27日晚,吉林省永吉县经济开发区两家企业库房被洪水所冲毁,存放的化工原料桶冲入温德河和进入松花江[5]。经厂家核实,流出工厂的原料桶有7138个,其中空桶3476个。原料主要为三甲基一氯硅烷、六甲基二硅氮烷等。据环保部门连续跟踪监测,至今为止松花江水质未见异常,符合国家地表水标准。截止至8月2日,松花江化工原料桶打捞工作基本结束,没有原料桶流出吉林省境[6]。
参见
注释
- 依照国际对河川测量的标准,松花江河口离第二松花江源头的距离(725 km)较嫩江源头(708 km)为远,故前者原则上被视为主源(包含本页地图)。但嫩江—松花江的流域面积(556,800 km²)远大于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全长也比第二松花江—松花江要长(2309 km),因此亦有研究视嫩江为松花江主源,第二松花江为次源[1]。
参考文献
- 王彦君, 王随继, 苏腾. . 地理科学进展. 2014, 33 (1): 65–75. ISSN 1007-6301. doi:10.11820/dlkxjz.2014.01.008.
- 安双成 (编). .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3. ISBN 7-80527-378-2 (中文(中国大陆)).
- 萨英额. 一. 上海: 文瑞楼. 1903 [1827] (中文).
国语松阿里乌拉。松阿里者即天河也,汉语因名松花江。
- 党连文着,敬正书. . 中国河湖大典数据库. [2021-04-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7).
- . 自由亚洲电台. 2022-07-28.
- . 腾讯新闻. 2010年8月2日 [2010年8月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23日)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