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番

东番,或称东番夷,意旨「东方海外的番人」,是中国古代对台湾岛台湾原住民族的称呼,既作为地名又作为族群称呼之用。「东番」一词首见于1558年的明朝官方文书《明神宗实录》中,故此用法应早在福建福州泉州地区使用[1]。1575年西班牙神父马丁·德·拉达()的游记中,提到「岛」,翁佳音认为这很明显是「东番()」的对音。[2]1603年,福建人陈第以此用语撰成《东番记》,后来在《远游篇》、《明史·外国传》、《闽书》、《台湾府志》中亦有记载。相较于许多台湾地名为台语汉字音译台湾南岛语言,东番则是纯粹的汉语命名。[3]

相关条目

参考数据

  1. . [2017-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1).
  2. 翁佳音. . 翰林社会天地. No. 5. 2006年: 4–13 [〈福尔摩沙名称来源:并论1582年葡萄牙人在台船难〉] [2023-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7) 中研院台湾史研究所·文件馆·馆藏选粹.
  3. 《台湾地名研究》,安倍明义,79页-80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