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
李益(746年—829年),字君虞,郑州人,祖籍陇西郡狄道县(今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齐映榜进士,中唐诗人,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李益 | |
---|---|
诗人 | |
朝代 | 中唐 |
姓 | 李 |
名 | 益 |
字 | 君虞 |
出生 | 746年 唐郑州 |
逝世 | 829年(82—83岁) |
著作 | |
《诗有六义赋》、《夜上受降城闻笛》、《盐州过胡儿饮马泉》 |
生平
李益擅长写作诗歌,成名于贞元末年,与唐朝宗室大郑王房「诗鬼」之称的李贺齐名。年轻时的他颇负文名,每写成一篇诗作,宫中都会有乐工名伶争相出价,希望买下他的作品,编排乐曲,让皇帝欣赏。李益所创作的《征人》、《早行》等名篇,更被当时人绘成图赞,流传天下。可是李益为人多疑善妒,相当执着,对于妻妾的德操管治非常严苛,不许妻妾与帮闲坊众接触,因此世人都戏称那些善妒者是患上「李益疾」,更有「妒痴尚书李十郎」之语。
当与李益同辈的人都在朝中有所升迁时,唯独李益不获调进,因此常感到忧郁。无奈下李益四处游历,北至河朔、幽州一带,被刘济辟为帐下幕府,后进任为营田副使。他经常与刘济吟诗作对,其文辞间颇有怨望。留在边境期间,李益创作了不少边塞诗作,如《夜发军中》、《夜上受降城闻笛》等,文名进一步显扬。后来唐代宗注意到他的名声,召李益入朝担任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但李益又因自负才学,而蔑视其他文人,态度恶劣,令人难以容忍,结果有谏官将李益在幽州时常有怨辞之事告知代宗,代宗便下诏贬谪李益。过了一段时间,李益才再得到升迁,累迁至右散骑常侍,于太和初出任礼部尚书,不久逝世。今存《李益集》(或称《李君虞诗集》)二卷,辑于朱警《唐百家诗》和黄贯曾《唐二十六家诗》。
由于同时期又有另一名担任太子庶子的官员名叫李益,且两人是陇西李氏姑臧房李承的后裔,因此当时的人都称李益为「文章李益」,而担任太子庶子的李益称为“门户李益”[1][2]。在某些说法中,李益亦被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参考数据
- 《因话录·卷二·商部上》:李尚书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公。时人谓尚书为“文章李益”,庶子为“门户李益”,而尚书亦兼门地焉。尝姻族间有礼会,尚书归,笑谓家人曰:“大堪笑,今日局席两个坐头,总是李益。”
- 《唐语林·卷四·企羡》:李尚书益,有宗人庶子同名,俱出于姑臧公。而人谓尚书为文章李益,庶子为门户李益。而尚书尚兼门地焉。尝.姻族间有礼会,尚书归,笑谓家人曰“大堪笑。今日局席,两个座头总是李益。”
- 卢婣墓志:夫人讳婣,字文嫄。其先涿人也,常州江阴主簿讳集之长女,外祖赵郡李公讳选。江阴早世,誓不违亲,故既笄十四年而归于我。痛不逮事先舅姑,故尽力于启护。劳忧成疾,殁于泽州旅馆,享年三十七。有子五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