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最应

李最应1815年—1882年)是朝鲜王朝时代的王族,兴宣大院君李昰应的兄长。字良伯(),号山响(),获封兴寅君)。1842年以冬至兼谢恩正使,与副使李圭枋、书状官赵凤夏出使清朝[1]

在大院君掌政时任景福宫营建都监提调[2]。此后曾出任扈卫大将、判义禁府事、判宗正卿等职位。但一直得不到重用,被形容为“厨下饥狗”。[3]因此,兴寅君在权力斗争中倒向闵妃

1873年大院君失势,兴寅君获得明成皇后登用,1874年任左议政[4] 他的宅邸遭人纵火,事后查出“火贼”为大院君的亲信申哲均。次年升任领议政。他在朝鲜王朝500多年的历史中是少数能掌握实权并担任重职的王室宗亲,(有明文规定宗亲不得干涉政事,而且李氏宗亲大多会吃喝玩乐,真正有能力的确实也是少之又少),1880年设立统理机务衙门()[5],成为首任总理大臣。1882年,他在壬午军乱()时在自宅被暴民所杀,终年67岁。七月四日,大院君政权赠李最应谥号孝宪,大院君倒台后,谥号改为忠翼光武九年(1905年)改谥号文忠

政绩

兴寅君基本没有政绩可言,其出任左议政时,曾主张在称呼方面对日本妥协,“彼书中数个字,不过是渠国臣子自尊之称,于我乎何损之有哉?交邻文本之不有谦恭,其曲在于彼,而其妄又在于彼矣。积年相持,阻我怀柔之意则还涉自侮,亦缺诚信”。[6]云扬号事件发生时,作为领议政的兴寅君束手无策,对所有建议只说“唯”(是的),人称“唯唯政丞”。[7] 在闵妃指示下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这是朝鲜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科举由他主考阅卷时,他无法辨别文章的优劣,只能靠抽签来分出等第。[8]

1880年,修信使金宏集日本带来清朝驻日参赞黄遵宪所撰的《朝鲜策略》,主张朝鲜接受西方先进科技,实行改革;对外“亲,结,联,抵”。李最应深表赞同,但是遭到广大儒生的强烈反对,300多名庆尚道儒生上“万人疏”,坚决反对,1881年在汉城伏阙上疏。各地儒生高举“卫正斥邪”旗帜,群起上疏,史称辛巳斥邪运动。李最应下令逮捕无数儒生并亲自严刑拷打。最后处决了洪在鹤等“疏首”,又将十多人人流放边地或荒岛。这一事件激起了众怒。

家族关系

  • 父亲:南延君李球(1788-1836)
  • 母亲:骊兴郡夫人闵氏(1788-1831),闵景爀
    • 元配:安东权氏(1813-1848),父权羲仁,没有生育[9]
    • 继配:延日郑氏(1831-1852),父郑明源,没有生育
    • 继配:安东金氏(1834-1868),父金晚根
      • 子:完永君李载兢(1857-1881)
      • 媳妇:南阳洪氏(1856-1885),父洪坃

参考文献

参考来源

  1. 《宪宗实录》 八年 十月十九日
  2. 《高宗实录》卷2,二年四月初三日条
  3. 尹孝定《风云韩末秘史》,第40页。
  4. 《高宗实录》卷11,十一年二月二日条。
  5. 《高宗实录》高宗18年2月5日条。
  6. 《日省录》高宗篇十二,乙亥年十一月十五日《左议政李最应启言》。
  7.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会,1955年:第29页.
  8.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会,1955年:第36页.
  9. .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10. . 장서각기록유산DB. [2022-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