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抱忱
生平
1907年,李抱忱出生在河北保定西关外长老会福音园一个信仰基督教的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母亲在教会担任私塾教师。七岁时,他开始在教会开始学习弹奏钢琴。1920年,他进崇实中学就读,并在身兼传教士的钢琴老师带他到北京饭店观赏由百余位欧美组织的合唱团演唱《弥赛亚》,因深受感动而自此立志一生奉献合唱。[2]
1926年,他被保送进入燕京大学,主修化学,选修钢琴和音乐史。后来,他在运动比赛中摔断腿部,因而无法再长时间待在实验室中,并将主修改为教育,副修音乐。[2]毕业后,他于北平育英中学任教;期间,他曾积极参与推动北平各大专及中学学生的合唱活动。[3]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写作出《出征》、《凯旋》、《为国奋战》、《我所爱的大中华》等歌唱教材,由「育英」合唱团于1932年进行首次发表演唱。为扩大影响,他又计划带领该团南下举办旅行音乐会;1934年春,他率领团员及随团护士在两周内前往北平、天津、济南、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演出。[3]
1935年,他前往美国欧柏林学院音乐系就读,并在1937年获硕士学位。[2]
1941年,他担任国立音乐院教务主任,并代理院务;同时,他在重庆大轰炸后于当地广场举办「精神总动员」千人大合唱演唱会。[2]
1944年,他再度前往美国。随后,他在耶鲁大学、美国国防语言学院及爱荷华大学教授中国语言,编写许多中国语文教材,又组织指导中文合唱团,以提升语言学习的乐趣。[2]1948年,他获哥伦比亚大学颁予音乐教育博士学位。[3]
1958年,他以美国在华基金会第一位傅尔布莱德学人身分应教育部邀请前往台湾推动音乐教育,巡回当地各处演讲及举办联合合唱音乐会,以宣扬其音乐教育观念。[2]1959年1月31日,他指挥五校合唱团进行联合大合唱,并在台北市中山堂举办公演;唱完由胡适作词、赵元任作曲,以及他负责编合唱曲的《上山》后,胡适致词表示「李先生指挥三百青年这样唱出,竟使我的诗从没有这样好过。」[3]
1972年,他独身返回台湾定居,继续积极推动合唱教育,并曾担任台北爱乐合唱团指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音乐系及台北市立女子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科教授等职位。此后,他不停写作手稿、谱曲、指导合唱、担任音乐评审,直到1979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为止。[2][3]
知名作品
流行文化
电视剧
- 《新世界》(插曲德沃夏克《念故乡》中文填词)
参考数据
- . 2018-01-12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 . 台湾音乐群像数据库.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台湾音乐馆.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6).
- . www2.ouk.edu.tw.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9月15日).
- . hymn.pct.org.tw.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5).
- . nccuanthem.nccu.edu.tw.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0).
- 刘涓涓. . www.tcmc.org.tw. 2004-04-09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2).
- . itunghai.org. [2018-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2)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