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歌
木鱼歌又称木鱼、唱木鱼或摸鱼歌,是一种广东曲艺,属于弹词系统,为唐代佛教的俗讲、变文及宝卷传唱至粤,与地方民歌民谣逐渐融合演变,于明朝晚期出现于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于民间广泛流传,多为即兴表演,或根据记忆演唱,后来发展出唱本木鱼书,衍生出龙舟歌、南音。
木鱼歌初为清唱,没有口白,也没有乐器伴奏,曲体、拍子自由,腔调朴素简单,一般按唱词自然诵唱,不需从师学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曾有职业木鱼歌艺人,男称瞽师,女称瞽姬。职业艺人比较讲究唱工,唱腔也刻意求工,逐渐发展出擅于表达哀伤的「苦喉」梅花腔[1]。
《紫霞杯》为第一个木鱼书故事被拍摄成香港电影,由南洋视频公司出品,侯曜编导,罗品超及梁雪霏主演。
早期作品以观音行迹相关故事最为流行。到了清代,开始有文人创作木鱼歌,除了有宗教色彩的故事及「劝世文」之类的内容外,还有下述题材:
木鱼书
木鱼书是木鱼歌的唱本[2],有将现成的曲词纪录之后传抄、刊印,也有新创曲词刊印成书后才传唱。其刊本、抄本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4000至5000卷。从明末到民国初年,曾刊刻出版木鱼书的书肆有50多家,近20家标明所在地在广州。
有人以收藏木鱼书为兴趣,如郑振铎所藏木鱼书约有300至400本[3];梁培炽收藏木鱼书约300至400种,2000余册[4]。
参考数据
- http://www.gzsdfz.org.c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广州地方志
- 王顺隆. . 古今论衡. 2002年2月, (7): 页103–119.
- 郑振铎. . 吉林人民出版社. 2013. ISBN 9787206083020.
- 梁培炽. . 香港: 香港珠海书院. 1973.
- 余蕙静. . 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学报. 2004, 35 (2).
外部链接
- 金文京:〈广东木鱼书与金兰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清末至五十年代木鱼书之封面及目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