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词

弹词是一种说唱艺术,弹词本身是韵文散文的综合体,包括说白和唱词两部分。

始于何时已不可考,杨维桢的《四游记弹词:侠游、仙游、冥游、梦游》,是弹词最早载籍之处。臧懋循《弹词小序》中提到“或杨维桢避乱吴中时为之”,可知在元末就已出现弹词。

弹唱之前,必须先有一段开场的「开篇」,接下来进入「本书」,「本书」再分说白跟唱词两部分,唱词多是7字句形式,也有10字句,演唱形式可以是个人的自弹自唱,称为「单档」,或是两人的一说一唱、一问一答,称为「双档」。有能耐的艺人必须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冷而不颤,热而不汗,高而不喧,低而不闪,明而不暗,哑而不亁,急而不喘,新而不窜,闻而不倦,贫而不谄。」

弹词在明代嘉靖万历时流行全国各地,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杭州嘉靖26年(1547年)八月的观潮,“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鱼鼓、弹词,声音鼎沸。”但到了乾隆时仅流行江苏、浙江等江南一带,用琵琶三弦伴奏,而北方的词话转为鼓词形式。《再生缘》是乾隆年间最流行的弹词,全书20卷,前17卷为陈端生作,另有3卷为梁德绳续作,最后侯芝修再改为80回本印行。

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曾为乾隆帝演唱过,备受乾隆礼遇,赐七品冠带[1],嘉道年间出现陈遇干毛菖佩俞秀山陈瑞廷四大家,同治年间也有马如飞姚土璋赵湘舟王石泉等人。

参考文献

  1. 清《吴县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