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超
生平
早年生涯
曾国超为广东三水人[1]。家庭原住于越南海防,父亲早逝,有兄弟姊妹六人[2]。1954年,日内瓦会议后,家人预感北越已非久居之地,于是将十五岁的曾国超单独送到台湾念书[3]。兄长曾启明至堤岸经营一家牙签工厂[2]。
因颠沛流离,饥寒交迫之苦,让曾国超染患了结核病[4]。到台湾后,他先插班进入建国中学初中部二年级就读,1959年考进成功大学建筑系[2]。
长期卧病
曾国超在大学一年级时,在一次足球活动被人踢到脊椎,当时处置不当,一年后恶化[5]。1960年9月12日,他因胸部脊椎骨结核,开始住进松山疗养院[2]。起初,白血球高达七万多,直到医师郑习贤动手术才救回[3]。但脊稚神经断裂因原先送到台大医院未检查出,等到了疗养院时已经来不及治疗,因此终身瘫痪[6]。多年来,他的医疗费用由侨务委员会援助五分之一[5][7]。
同是越南侨生的画家龙思良常来探望曾国超,并曾赠送画作[6]。郑习贤除一家人也会趁假日到医院来看望外,郑习贤妻子[lower-alpha 1]也会作小菜送去给曾国超品尝[3]。曾国超在此也认识了住院的漫画家陈弓[6]。
开始学画
只能躺在疗养院二楼二〇六室病房的曾国超,起初请朋友买来建筑学书研读,几年后由于康复速度迟缓,遂放弃当建筑师的希望,转向绘画[3]。理由是他想总得找得事情来做,但不能影响到同房病人的安宁,于是想到绘画[5]。起初,他原本想学油画,但家境因战火而没落,没钱买颜料[9]。他也喜欢水墨画,但不适合仰着画[6]。他画起较方便的素描,多以画风景居多[3]。除了绘画外,他对电器修理方面也有一手,会义务修理治疗医护人员的电器,甚至连住院病人也会找他帮忙[5]。
亚洲开发银行成立时,从1966年11月至1967年4月10日征求行徽[2]。曾国超设计是在V字形上放上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全衔名称,外面是半圆齿轮加两束稻禾组成的圆框[10]。3月27日寄出稿件后,中央银行陈应卫秘书于5月23日转告曾国超从五十余国近三千应征者中膺选第一名,得到奖金美金一千元[2]。当时采访时,十余位护理人员都称曾国超是一个好人,尽管生活贫困,却将热诚输给别人,不但同室的病友受惠,即连她们也常常受到他的照顾[10]。总裁渡边武特别致电理事徐柏园,代表颁赠奖金和奖状[2]。后来,曾国超自道因一千美元的奖金,才有能力购买油画材料,且拿着画笔在画布涂抹时,能心安理得,因这是花用自己赚来的钱[9]。
没有多久,总统座机组组长慕名来访,请他设计总统座机机徽,同样被采用[3]。除蒋中正专机中美号与美龄号的机徽出于他创作外,侨委会也委托他设计赠送侨胞的双十庆典纪念章、识别证[5]。许多朋友亦请他设计商业商标、广告或标志[3]。
1973年3月29日青年节,曾国超因加亚洲开发银行行徽征选获得第一名,而与林百里、李大维、温世仁、邓有立、林健成、黄锦标、黄传生等获救国团颁青年奖章[1]。次日,蒋经国以行政院长身分前往疗养院探视曾国超[11]。
参考
- . 联合报. 1973-03-26 (中文(台湾)).
- 联合报. . 1967-05-25 (中文(台湾)).
- 唐经澜. . 联合报. 1973-02-27 (中文(台湾)).
- 候政. . 经济日报. 1967-05-25 (中文(台湾)).
- 蔡宗英. . 联合报. 1986-10-03 (中文(台湾)).
- 宋晶宜. . 民生报. 1979-02-21 (中文(台湾)).
- . 民生报. 1986-10-02 (中文(台湾)).
- . 联合报. 1960-08-18 (中文(台湾)).
- 曾国超. . 联合报. 1973-03-21 (中文(台湾)).
- . 经济日报. 1967-05-25 (中文(台湾)).
- . 联合报. 1973-03-31 (中文(台湾)).
- 陈碧芬. . 工商时报. 2021-12-19 [2022-07-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