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
晶圆(英语:)是半导体晶体圆形片的简称,其为圆柱状半导体晶体的薄切片,用于集成电路制程中作为载体基片,以及制造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形状为圆形,故称为晶圆。最常见的是硅晶圆,另有氮化镓晶圆、碳化硅晶圆等;一般晶圆产量多为单晶硅圆片。

经蚀刻(etch)制程处理后的晶圆
晶圆是最常用的半导体组件,按其直径分为3英寸、4英寸、5英寸、6英寸、8英寸等规格,近来发展出12英寸甚至研发更大规格(14英吋、15英吋、16英吋、20英吋以上等)。晶圆越大,同一圆片上可生产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 IC)就越多,可降低成本;但对材料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要求更高,例如均匀度等等的问题,使得近年来晶圆不再追求更大,有些时候厂商会基于成本及良率等因素而停留在成熟的旧制程[1]。一般认为硅晶圆的直径越大,代表着这座晶圆厂有更好的技术,在生产晶圆的过程当中,良品率是很重要的条件[2]。
制造过程

柴可拉斯基法示意图
很简单的说,首先由普通硅砂拉制提炼,经过溶解、提纯、蒸馏一系列措施制成单晶硅棒,单晶硅棒经过切片、抛光之后,就得到了单晶硅圆片,也即单晶硅晶圆。
- 将二氧化硅矿石(石英砂)与焦炭混合后,经由电弧炉加热还原,即生成粗硅(纯度98%,冶金级)。SiO2 + C = Si + CO2 ↑ [3]
- 盐酸氯化并经蒸馏后,制成了高纯度的多晶硅(半导体级纯度11个9,太阳能级7个9),因在精密电子组件当中,硅晶圆需要有相当的纯度(99.999999999%),不然会产生缺陷。
- 晶圆制造厂再以柴可拉斯基法将此多晶硅熔解,再于溶液内掺入一小粒的硅晶体晶种,然后将其慢慢拉出,以形成圆柱状的单晶硅晶棒,由于硅晶棒是由一颗小晶粒在融熔态的硅原料中逐渐生成,此过程称为「长晶」。这根晶棒的直径,就是晶圆的直径。
- 硅晶棒再经过切片、研磨、抛光后,即成为集成电路工厂的基本原料——硅晶圆片,这就是「晶圆」(wafer)。
- 晶圆经多次光罩处理,其中每一次的步骤包括感光剂涂布、曝光、显影、腐蚀、渗透、植入、蚀刻或蒸着等等,将其光罩上的电路拷贝到层层晶圆上,制成具有多层线路与组件的IC晶圆,再交由后段的测试、切割、封装厂,以制成实体的集成电路成品。一般来说,大晶圆(12吋)多是用来制作内存等技术层次较高的IC,而小晶圆(6吋)则多用来制作模拟IC等技术层次较低之IC,8吋的话则都有。
从晶圆要加工成为产品需要专业精细的分工。
著名晶圆厂商

2吋、4吋、6吋、与8吋晶圆
其他相关
多晶硅生产
主要制造多晶硅的大厂有: Hemlock(美国)、MEMC(美国)、Wacker(德国)、REC(挪威)、东洋化工/OCI(韩国)、德山/Tokuyama(日本)和 协鑫集团/GCL(中国)。
引用和注释
- . [2020-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 . [2015-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5).
- 痞客帮 - 半导体产业上游---硅晶圆产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