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
景初(237年四月—239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魏明帝曹叡的第三个年号,共计3年。[1]这也是曹魏政权的第四个年号。
景初
| ||
政权 | 曹魏 | |
君主 | 魏明帝曹叡 | |
历时 | 3年 | |
![]()
|
---|
青龙五年三月改元并改用景初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因此青龙五年三月则成为景初元年四月。
景初三年正月齐王曹芳即位沿用。
大事紀
- 景初三年——正月初一日,魏明帝駕崩,齊王曹芳繼位。[4]
紀年農曆對照表
西元 | 干支 | 紀年 | 正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 閏月 |
---|---|---|---|---|---|---|---|---|---|---|---|---|---|---|---|
237年 | 丁巳 | 景初元年 | 丁酉(大) 4/12 | 丁卯(大) 5/12 | 丁酉(小) 6/11 | 丙寅(大) 7/10 | 丙申(小) 8/9 | 乙丑(大) 9/7 | 乙未(小) 10/7 | 甲子(大) 11/5 | 甲午(小) 12/5 | — | |||
238年 | 戊午 | 景初二年 | 癸亥(大) 1/3 | 癸巳(小) 2/2 | 壬戌(大) 3/3 | 壬辰(小) 4/2 | 辛酉(大) 5/1 | 辛卯(小) 5/31 | 庚申(大) 6/29 | 庚寅(大) 7/29 | 庚申(小) 8/28 | 己丑(大) 9/26 | 己未(小) 10/26 | 戊午(小) 12/24 | 十一戊子(大) 11/24 |
239年 | 己未 | 景初三年 | 丁亥(大) 1/22 | 丁巳(小) 2/21 | 丙戌(大) 3/22 | 丙辰(小) 4/21 | 乙酉(大) 5/20 | 乙卯(小) 6/19 | 甲申(大) 7/18 | 甲寅(小) 8/17 | 癸未(大) 9/15 | 癸丑(小) 10/15 | 壬午(大) 11/13 | 壬子(大) 12/13 壬午(小) |
— |
注:曹魏自青龍五年三月二十七日起停用《四分曆》,改用《景初曆》,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舊曆三月二十七日為新曆四月二十八日。景初三年十二月起,恢復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景初三年有兩個十二月。
景初 | 元年 | 二年 | 三年 |
---|---|---|---|
蜀汉 | 建兴十五年 | 延熙元年 | 二年 |
东吴 | 嘉禾六年 | 七年 赤烏元年 | 二年 |
公孫淵 | 绍汉元年 | 二年 |
参看
參考文獻
- 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15頁。
- 陳壽.
. 维基文库.「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縣言黃龍見。於是有司奏,以為魏得地統,宜以建丑之月為正。三月,定曆改年為孟夏四月。〈《魏書》曰:……甲子詔曰:『……今推三統之次,魏得地統,當以建丑之月為正月。考之群藝,厥義章矣。其改青龍五年三月為景初元年四月。』〉……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還至河內,帝驛馬召到,引入臥內,執其手謂曰:『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宣王頓首流涕。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時年三十六。」
- 司馬光.
. 维基文库.「景初元年,春,正月,壬辰,山茌縣言黃龍見。高堂隆以為:『魏得土德,故其瑞黃龍見,宜改正朔,易服色,以神明其政,變民耳目。』帝從其議。三月,下詔改元,以是月為孟夏四月,服色尚黃,犧牲用白,從地正也。更名《太和曆》曰《景初曆》。」
- 陳壽.
. 维基文库.「景初三年正月丁亥朔,帝甚病,乃立為皇太子。是日,即皇帝位,大赦。……十二月,詔曰:『烈祖明皇帝以正月棄背天下,臣子永惟忌日之哀,其復用夏正;雖違先帝通三統之義,斯亦禮制所由變改也。又夏正於數為得天正,其以建寅之月為正始元年正月,以建丑月為後十二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