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珍
夏太祖明玉珍(1328年10月2日—1366年3月17日[1]),父亲明学文,母亲赵氏,中国湖北随州人,是元末民变领袖,明夏政权的创建者。
夏太祖 | |||||||||||||
---|---|---|---|---|---|---|---|---|---|---|---|---|---|
统治 | 1361年-1366年 | ||||||||||||
出生 | 1328年10月2日 元文宗天历二年九月九日 | ||||||||||||
逝世 | 1366年3月17日 元惠宗至正廿六年二月六日 | ||||||||||||
安葬 | |||||||||||||
| |||||||||||||
政权 | 明夏 | ||||||||||||
父亲 | 夏宣武帝明学文(追尊) | ||||||||||||
母亲 | 贞淑皇后赵氏(追尊) |
生平
他在22岁时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徐宋红巾军,任统军元帅。后奉命领兵西征,由巫峡入蜀,占领重庆。接着,明玉珍派兵四讨伐,彻底击败川内元朝官军,基本上平定了川蜀。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寿辉死,陈友谅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十月,明玉珍于重庆即国王位,自立为陇蜀王。天统元年正月一日(1363年1月16日)称帝,建都重庆,国号大夏,年号天统,仿周制,设六卿,立妻彭氏为皇后,立明升为太子,立太庙。[2]
其官制设六卿,分属地为八道,颁布历法为先天历,奉弥勒教为国教,并铸铜钱流通。天统四年二月六日(1366年3月17日),明玉珍病逝,葬于重庆江北宝盖山,名为叡陵,庙号太祖,谥号钦文昭武皇帝[1][3]。由子明升继位。
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遣使劝降,明升不从。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遣汤和、廖永忠、傅友德等领兵征蜀,夏军败溃。六月,明兵抵重庆,明升出降,夏亡。次年明升被朱元璋流放到朝鲜半岛,后代成为延安明氏、西蜀明氏。现今北韩有明氏后裔两万多人,韩国有四万多人,而在中国境内的后人多改为甘姓。[4]
后妃
参考文献
![]() |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百科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zh;zh-hans;zh-hant| -{zh;zh-hans;zh-hant|
|
- 《玄宫之碑》:生于己巳九月九日,崩于丙午二月六日。谥曰钦文昭武皇帝,庙号太祖,寿三十八岁。
- 《玄宫之碑》:“立太庙,追谥显考郎曰钦宪,显考妣鲁氏曰衍庆,皇考子成曰庄惠,皇考妣郭氏曰恭懿,王考如海曰昭顺,王考妣朱氏曰慈宁;考学文曰宣武,妣赵氏曰贞淑;皆追王曰皇帝、皇后,祀以天子礼乐,与郊社并隆。”
- 《朝鲜王朝实录·成宗大王实录》:(成宗二十四年九月十一日)兵曹启:“开城府居学生明贵石上言:‘臣高祖钦文昭武皇帝明玉珍,于元末自称大夏皇帝,其子明升与母彭氏为虏于大明,太祖高皇帝仍命居朝鲜……”
- 4万多明氏后裔在韩国,两万多在朝鲜 的存盘,存档日期2009-03-08.
前任: - |
明夏皇帝 1361年-1366年 |
继任: 夏归义侯明升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