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尾鹃鸠

斑尾鹃鸠学名:)为鸠鸽科鹃鸠属鸟类。分布于自克什米尔地区、至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华南一带北抵四川、福建等地,主要生活于丘陵的树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1]

斑尾鹃鸠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科: 鸠鸽科 Columbidae
属: 鵑鳩屬 Macropygia
种:
斑尾鹃鸠 M. unchall
二名法
Macropygia unchall
(Wagler)[1]

描述

Barred cuckoo-dove

翅膀和尾巴是深褐色,身體的其他部位更接近棕褐色。雄性胸部有大量的橫斑條紋,且雌雄皆有淺綠色的頸背。 [2]體長37至41 cm(15至16英寸),重153至182 g(5.4至6.4 oz)虹膜呈黃色或淺棕色,短,顏色為黑色,腳呈紅色。[3][4]

棕頭鵑鳩(little cuckoo-dove)外型相似,但是體型更大,更黑,並且在上背、胸部、兩翼覆蓋處和尾巴上有大量深色條紋。[5]

分佈和棲地

斑尾鹃鸠分佈範圍從喜馬拉雅山東南亞[4] 棲息地為海拔800至3,000米(2,600至9,800英尺)的山地斜坡,其上生長的亞熱帶濃密森林。[3][4] 此外更常出沒於舊林清除後的空地和邊緣,以及砍伐過次生林。[5][6]

習性

以一小群的方式活動及覓食。[3]生性害羞,接近時會迅速逃離,可以很快的速度在茂密的林木中飛行,在野外很難觀察到。在飛行中和地面上觀察到時,其尾巴都會顯得比斑鳩更長。

保护

亚种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2. Baptista, L. F.; Trail, P. W.; Horblit, H. M.; Boesman, P. . del Hoyo, J.; Elliott, A.; Sargatal, J.; Christie, D. A.; de Juana, E. (编). . Barcelona: Lynx Edicions. 2017 [2017-09-20].
  3. Brazil, M. . .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09: 248 [2020-07-21]. ISBN 97807136704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4. MacKinnon, J. R.; Phillipps, K.; He, F. . 需要免费注册.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33. ISBN 9780198549406.
  5. Gibbs, D. . London: A & C Black,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0. ISBN 9781408135556.
  6. Grewal, B.; Sen, S.; Singh, S.; Devasar, N.; Bhatia, G. (Paperback). Princeton,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 224 [2020-07-21]. ISBN 97806911764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7).
  7.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8.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