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落差
(英语:,,又称等)是指社会上不同性别、种族、经济、居住环境、阶级背景的人,接近使用数字产品(如电脑或是网络)的机会与能力上的差异。简约来说,观察数字落差可以从使用电脑及网络的机会、以及对于电脑及网络的使用能力(亦可称之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两大面向来看。
互联网 |
---|
![]() |
![]() |
最早有系统观察数字落差的国家是美国,自1995年起,由美国商务部国家通信及信息管理局(NTIA)陆续发布数字落差调查报告。
一方面,信息技术使大众的生活质素得到改善,并把繁琐的日常工作简化。然而,对于未能享用同等信息技术的人,却要继续沿用旧有的方式去工作,不能通过信息技术去获取信息或把信息增值。这当中的差异,有可能会使社会的两极化更趋激烈,从而令社会财富更为不平均。
落差的维度
数码落差并不是一个山峡般模样、把社会大众一分为二的分隔。根据研究员的报告,数码落差的成因可能是以下其中一个或多个:
- 使用性能较低的电脑
- 使用连接较差或价钱过高的互联网服务(例如:拨号网接)
- 比大众较难得到电脑技术的支持
- 较难取得需要订阅的网上内容
教学上的意义
由于学生之间的数码鸿沟,学校在设计课业时,要回应学生之间的数码鸿沟,以便家里没有上网设施、甚或连电脑也没有的学生,不会因为数码鸿沟而造成学生成绩上的差异。举例说,有些学校会在小息及午饭时间开放电脑室与学生使用,并让没有电脑设备的学生优先使用电脑室;又或对信息技术有不同掌握的学生订定不同的课业,使学生不会因为数码鸿沟而影响课业成绩。[1]
社会学上的意义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简化工序,并利用网上服务方便市民。但另一方面,政府亦应通过各种途径为没有电脑设备的市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让他们亦能享用政府的崭新服务。
此外,香港政府亦曾在主权移交后为中小企提供资助,以协助他们更新或安装电脑设备,以便使用政府的电脑报关、报税服务等。中华民国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则有二手电脑回收转赠计划。
脸书分隔
脸书分隔[2] (英语:)为数码鸿沟衍生的概念。脸书分隔的现象在于人使用脸书和不使用脸书所带来的影响。在2017年印度的新经济管理学术会议 ICMAPRANE[3]提出了脸书分隔社会的问题,并带出相关的脸书原住民,脸书移民,脸书边缘人等概念。脸书移民在使用脸书时候会相应的增加其个人的社会资本。脸书原住民,脸书移民,脸书边缘人等构成脸书不公义的现象。在2018年 ICMAPRANE[4]中提出了脸书分隔现象指数。脸书分隔现象指数可作为分析世界各个社交网络的基础。
参看
参考数据
- McLuhan, Marshal. . US: New Riders. June 25, 2012: 147. ISBN 978-0321820273.
- Yung, Chunsing. . Jaipur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search. 2017-06-01, 3 (1) [2023-06-27]. ISSN 2454-9509. doi:10.22552/jijmr/2017/v3/i1/14608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27) (英语).
- . [201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3).
- . [2018-03-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5).
外部链接
- BBC汉文网:八国集团力求缩小数差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联合国新闻:贸发会议说全球数码鸿沟依然巨大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