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城
语源
若是使用由自汉语的发音「本城(ほんじょう)」时,与其相对应会使用支城(しじょう)」。若是使用大和语「根城(ねじろ)」时,则会用「枝城(えだじろ)」与其对应。汉字结构上,「枝城」的「枝」以及「本城」的「本」分别是标示树木的分支和树木的根本,都是由树木转化而来且原本就几乎是同义字。不管使用「支城」或是「枝城」,皆是由树木的结构比喻城与城之间的关系。
种类
支城依其功能而种类多样、大小规模不一。[1]
- 防御据点
- 诘城
- 作为防守本城用的出城。位在本城附近,设置在山地等适合防御的要害处。
- 直辖支城
- 攻城战用
- 向城、附城、对城
- 攻城战时为与其相对峙而筑的城塞(有时也指称本城附属之城)。
- 间接式支城
- 境城、境目城
- 番城、番手城
- 繋城、传城
- 其他
- 阵城
- 为了野战等目的而临时构筑的简易城塞。
终焉
支城作为支撑本城防守的据点同时,也有风险成为对抗势力的攻击基地。因此为防止敌人反攻也曾有发生过破城。
以中央集权体制的天下统一为目标的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整理其统治地区的支城予以破坏撤销,最终到了江户幕府颁布一国一城令,使得支城(1615年)全部废城处理。[2]
脚注
- 図说・戦う城の科学 古代山城から近世城郭まで军事要塞たる城の构造と攻防のすべて(SBクリエイティブ ・2015年4月16日)
- 図解 戦国合戦がよくわかる本: 武具・组织・戦术から论功行赏まで(2013年6月21日 PHP研究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