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儀

拓跋儀?—409年),一作[1],鲜卑名乌泥[2],又作[3],追尊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之孙,秦明王拓跋翰之子,北魏宗室、官员。

生平

早年

拓跋仪身高七尺五寸,容貌非常伟岸,有算计谋略,年少时能舞剑,骑马射箭超越常人。拓跋珪避难前往贺兰部时,拓跋仪也跟随出入。登国初年,拓跋仪获赐爵九原公,跟随拓跋珪攻破各个部落,有谋略和征战的功劳[4][5]

窥伺后燕

登国三年(388年),拓跋珪想要图谋慕容垂,八月,拓跋珪派遣拓跋仪出使后燕[6][7],让他窥伺后燕的间隙。慕容垂向拓跋仪询问拓跋珪不亲自来的用意,拓跋仪说:“从我们的祖先开始,世代占据北方土地,子孙相继,不失旧业。等到祖宗接受晋朝的正统地位,爵位称代王,东和燕国世代为兄弟。我奉命而来,道理是没有错的。”慕容垂认为他的回答有胆量,因此开玩笑说:“我的声威遍及四海,你的君主不亲自来见我,怎能不是错误?”拓跋仪说:“燕国如不整修文德,想用军威来增强自己,这是本朝将帅的事,不是我所知道的。”等到拓跋仪从后燕返回北魏,向拓跋珪禀报说:“慕容垂死后才可以动手消灭后燕,现在不行。”拓跋珪严肃地问他。拓跋仪说:“慕容垂年纪已老,他的儿子慕容宝软弱而没有威信,谋略不能决断。范阳王慕容德自认为有才华,不是软弱君主的臣子。慕容垂死后,后燕内部动乱一定会发生,那时可以图谋他们,现在还不行。”拓跋珪认为拓跋仪说的有道理[8][9][10]

讨伐黜弗部

登国六年(391年)三月,魏王拓跋珪派遣九原公拓跋仪和陈留公拓跋虔等人向西讨伐黜弗部,大败敌人[11][12][13][14]。后来,拓跋仪改封为平原公[8][9]

西征铁弗部

登国六年十一月,拓跋仪跟随拓跋珪西征铁弗部,拓跋仪从另外的道路出兵,获得刘卫辰的尸体,将刘卫辰传送首级到行宫。拓跋珪大喜,改封拓跋仪为东平公[15][16]

河北屯田

登国九年(394年)三月,拓跋珪命令拓跋仪在黄河以北督促屯田,从五原郡到棝杨塞外[17][18],拓跋仪分派人员耕种,很得人心[15][16]

参合陂之战

登国十年(395年)七月,慕容垂派遣慕容宝进攻五原郡,建造船只,掠夺粮谷。拓跋仪紧随其后占据朔方郡[19]。九月,拓跋珪派遣陈留公拓跋虔率领五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东,断绝燕军的左路,派遣东平公拓跋仪率领十万骑兵驻扎在黄河以北,断绝燕军的后路,派遣略阳公拓跋遵率领七万骑兵断绝燕军南撤到中山郡的南路[19][20][21]

消灭后燕

皇始元年(396年)九月,北魏平定并州,拓跋仪有很多功劳,升任尚书令。十一月,当时常山以东地区,后燕的郡县长官或弃城逃窜,或投降北魏,只有中山、邺城、信都三城尚未攻下,魏道武帝诏令征东大将军、东平公拓跋仪率领五万骑兵向南进攻邺城,要求士兵不得损伤百姓的农作物[22][23]皇始元年十二月,魏道武帝派遣辽西公贺卢率领两万骑兵,会同卫王拓跋仪讨伐邺城[24],而贺卢自以为是魏道武帝的小舅舅,不肯接受拓跋仪的调度指挥,因此与拓跋仪产生矛盾。魏道武帝派遣使者责备贺卢,贺卢于是心怀愤恨。拓跋仪的司马丁建暗中与慕容德勾结,在拓跋仪和贺卢之间挑拨离间,又把这种情况写成书信用箭射进邺城告诉给了慕容德。皇始二年正月甲辰(397年2月18日),大风突起,天昏地暗。贺卢的军营之中出现火光,丁建对拓跋仪说:“贺卢在焚烧营地进行叛乱。”拓跋仪认为丁建说的很对,就迅速领兵撤退。贺卢听说拓跋仪后撤,也撤退了。丁建带领着部众向慕容德投降,并且建言拓跋仪的部队疲惫不堪,可以攻击。慕容德派遣桂阳王慕容镇、南安王慕容青率领骑兵七千追击北魏军队,大败魏军[25]。皇始二年四月,魏道武帝认为军粮无法接继,诏令征东大将军东平公拓跋仪撤除对邺城的围困,驻扎到钜鹿,在杨城积攒田租谷物[26][27][28]。拓跋仪又跟随魏道武帝围困中山郡。皇始二年五月甲寅(397年6月28日),魏道武帝任命拓跋仪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兖豫雍荆徐扬六州牧、左丞相,封卫王[29][30][31]慕容麟战败后,魏道武帝将慕容麟的妻子周氏以及慕容麟的奴仆财物赐给拓跋仪。中山被北魏平定后,魏道武帝于皇始二年十月丁亥(397年11月28日)派遣三万骑兵隶属拓跋仪,准备讨伐邺城[32][33]天兴元年(398年)正月,慕容德从邺城率领民户四万渡过黄河退守滑台[34][35],拓跋仪进入邺城,没收了后燕的仓库,又追击慕容德到黄河,没赶上而返回[36][37][15][16]

镇守山东

等到魏军平定中山郡,魏道武帝担心班师后崤山以东有变故,于是在皇始三年(398年)正月设置中山行台,诏令卫王拓跋仪兼任尚书令镇守中山[15][16],抚军大将军、略阳公拓跋遵出任尚书左仆射,加侍中,镇守勃海郡合口[38][39][40],当时远近都归附拓跋仪[15][16]。皇始三年三月,北魏朝廷征召左丞相、卫王拓跋仪返回平城辅佐,略阳公拓跋遵代替拓跋仪镇守中山[41][42][43]

北征高车

天兴二年正月庚午(399年3月6日),拓跋仪跟随魏道武帝征讨高车。二月,拓跋仪统帅三万骑兵另外从西北极远的沙漠地区进军一千多里,击败高车战败的七个部落,俘虏两万多人,马五万多匹,牛羊二十多万头,高大的车辆二十多万驾,还有服饰器用等物品[44][45][46][47]

柴壁之战

天兴五年(402年),拓跋仪又跟随魏道武帝在柴壁之战中击败姚平,有功劳,获赐绢布牛马羊等[15][16]

卫弓桓矛

拓跋仪体力过人,拉弓的力量将近十石,陈留公拓跋虔长矛大的出奇,当时的人说:“卫王的弓,桓王的矛。”[15][16]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世祖之初育也,太祖喜,夜召仪入。太祖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臣推诚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辄自安。忽奉夜诏,怪有之,惧实无也。”太祖告以世祖生,仪起拜而歌舞,遂对饮申旦。召群臣入,赐仪御马、御带、缣锦等。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先是,上谷侯岌、张兖,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学博今古,初来入国,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指画山河,分别城邑,成败要害,造次备举。谦等叹服,相谓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当附其尾。”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太祖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谋为乱,伏武士伺太祖,欲为逆。崇子遂留在伏士中,太祖召之,将有所使。遂留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太祖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太祖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太祖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庶人礼。仪十五子。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仪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陈留公虔矟大称异,时人云:“卫王弓,桓王矟。”太武之初育也,道武喜,夜召仪入,曰:“卿闻夜唤,乃不怪惧乎?”仪曰:“怪则有之,惧实无也。”帝告以太武生,赐仪御马、御带、缣锦等。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先是,上谷侯岌、张衮、代郡许谦等有名于时,初来入军,闻仪待士,先就仪,仪并礼之,共谈当世之务。谦等三人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宜附其尾。”道武以仪器望,待之尤重,数幸其第,如家人礼。仪矜功恃宠,遂与宜都公穆崇伏甲谋乱。崇子逐留在伏士中,道武召之,将有所使。逐留闻召,恐发,逾墙告状,帝秘而恕之。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帝恶之,颇杀公卿,欲以厌当天灾。仪内不自安,单骑遁走。帝使人追执之,遂赐死,葬以百姓礼。仪十五子。




太武帝拓跋燾出生時,拓跋珪大喜,深夜召拓跋儀入宮。拓跋珪曰:「卿聞夜喚,乃不怪懼乎?」拓跋儀曰:「臣推誠以事陛下,陛下明察,臣輒自安。忽奉夜詔,怪有之,懼實無也。」拓跋珪告以拓跋燾出生,拓跋儀起拜而歌舞,遂對飲至清晨。召群臣而入,賜拓跋儀御馬、御帶、縑錦等。

上谷侯岌、張兗,代郡許謙等當時非常有名,學博今古,初來到北魏,聽聞拓跋儀禮待賢士,先拜會拓跋儀。拓跋儀並禮待他們,共談當世之務,指畫山河,分別城邑,成敗要害,造次備舉。許謙等歎服,相謂曰:「平原公有大才不世之略,吾等當附其尾。」

拓跋珪以拓跋儀器望,尤重待他,時常駕幸他的其第,如家人禮。拓跋儀矜功恃寵,遂與宜都公穆崇謀反叛亂,伏武士伺拓跋珪,欲為叛逆。穆崇的儿子穆遂留在伏士之中,拓跋珪召穆遂留說將有任務派遣。穆遂留听说被征召,惟恐被揭發,踰牆告狀,太祖為他們隱祕更恕了他們。

天賜六年(409年),天文有多變異之象,占卜者說道是「當有逆臣伏屍流血」。拓跋珪惡此卜,遂多殺公卿,欲以厭當天災。拓跋儀內心不安,遂單騎遁走。拓跋珪使人追到並捕獲,遂賜死他,葬以庶人之禮。拓跋仪有十五个儿子。

家庭

兄弟

妻妾

  • 周氏,原为后燕赵王慕容麟的妻子

儿子

  • 拓跋纂,北魏征东大将军、中山简王
  • 拓跋良,北魏南阳王
  • 拓跋幹,北魏宰官尚书、新蔡昭公
  • 拓跋陵,北魏羽真、尚书、冠军将军、使持节、吐京镇大都将[3]

参考资料

  1. 《晋书校勘记·卷一百二十七·载记第二十七·二》:魏将拓拔章攻邺魏书太祖纪、昭成子孙传攻邺主将为东平公仪,通鉴一0八从魏书。
  2. 段锐超, , 《北方文物》 (01期), 2018年, (01期): 62–66 [2023-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1)
  3.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大魏故宣威將軍白水太守小劍戍主元公墓」誌銘。君諱平,字平國,河南洛陽人也。其先魏」照成皇帝之後,驃騎大將軍左承相衛王泥之」孫,羽真尚書冠軍將軍使持節吐京鎮大都將」陵之次子也。君幼稟貞凝,童衿幵賞,長端雅素,」姿懷肅順,氣桀雄逸,豁達大度。金玉不逕其心,」貧儉無變其色。善仁孝,好弓馬,蔑浮榮典籍。年」廿弱冠為奉朝請。優游華僚,逍遙自得,風韻超」奇,聲隨日舉。轉為青州安東府功曹參軍。夙懃」從政,日月高尚,故加君宣威將軍白水太守帶小劍戍王。敷化岷蜀,愛深勿翦,宜延遐算,助隆」聖魏。昊天不弔,春秋卌七薨於家。正光五年歲」次甲辰三月十日庚申卜窆于先陵。刊石幽泉,」綴不朽於千載矣。其辭曰:𤫋琅玉葉,暈萼修」綿,風光共馥,雲飛等遷,連華疊耀,曠代流煙。美」哉夫子,稟質殊英,沖衿振響,弱冠朝榮,輕金蔑」玉,墳籍是營。夙懃忠裂,劍蜀委節,于嗟上靈,懺」此良哲,鄰方泣慟,邦里嗚咽。
  4.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子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须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太祖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爵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5.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子仪,长七尺五寸,容貌甚伟,美髯,有算略。少能舞剑,骑射绝人。道武幸贺兰部,侍从出入。登国初,赐爵九原公。从破诸部,有谋战功。
  6.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八月使九原公元仪使于慕容垂。
  7.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八月,使九原公仪于慕容垂。
  8.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及太祖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太祖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子孙相承,不失其旧。乃祖受晋正朔,爵称代王,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垂死乃可图,今则未可。”太祖作色问之。仪曰:“垂年已暮,其子宝弱而无威,谋不能决。慕容德自负才气,非弱主之臣。衅将内起,是可计之。”太祖以为然。后改封平原公。
  9.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及帝将图慕容垂,遣仪观衅。垂问仪道武不自来之意。仪曰:“先人以来,世据北土,子孙相承,不失其旧。乃祖受晋正朔,爵称代王,东与燕世为兄弟。仪之奉命,理谓非失。”垂壮其对,因戏曰:“吾威加四海,卿主不自见吾,云何非失?”仪曰:“燕若不修文德,欲以兵威自强,此乃本朝将帅之事,非仪所知也。”及还,报曰:“垂死乃可图,今则未可。”帝作色问之,仪曰:“垂年已暮,其子宝弱而无威,谋不能决。慕容德自负才气,非弱主之臣,舋将内起,是可计之。”帝以为然。后改封平原公。
  10.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魏王珪密有图燕之志,遣九原公仪奉使至中山,燕主垂诘之曰:“魏王何以不自来?”仪曰:“先王与燕并事晋室,世为兄弟,臣今奉使,于理未失。”垂曰:“吾今威加四海,岂得以昔日为比!”仪曰:“燕若不修德礼,欲以兵威自强,此乃将帅之事,非使臣所知也.”仪还,言于珪曰:“燕主衰老,太子暗弱,范阳王自负材气;非少主臣也。燕主既没,内难必作,于明乃可图也,今则未可。”珪善之。仪,珪母弟翰之子也。
  11.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三月,遣九原公元仪、陈留公元虔等西讨黜弗部,大破之。
  12.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三月,遣九原公仪、陈留公虔等西讨黜弗部,大破之。
  13.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与卫王仪破黜弗部。从攻卫辰。
  14.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陈留王虔,纥根之子也。登国初,赐爵陈留公。与卫王仪破黜弗部,从攻卫辰。
  15. 《魏书·卷十五·列传第三》:太祖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传首行宫。太祖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杨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摄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从围中山。慕容德之败也,太祖以普𬴊妻周氏赐仪,并其僮仆财物。寻迁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进封卫王。中山平,复遣仪讨邺,平之。太祖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又从征高车。仪别从西北破其别部。又从讨姚平,有功,赐以绢布绵牛马羊等。仪膂力过人,弓力将十石;陈留公虔,槊大称异。时人云:“卫王弓,桓王槊。”
  16. 《北史·卷十五·列传第三》:道武征卫辰,仪出别道,获卫辰尸,传首行宫。帝大喜,徙封东平公。命督屯田于河北,自五原至棝阳塞外,分农稼,大得人心。慕容宝之寇五原,仪蹑据朔方,要其还路。及并州平,仪功多,迁尚书令。从围中山。慕容德败也,帝以普𬴊妻周氏赐仪,并其僮仆财物。寻迁都督中外诸军事、左丞相,进封卫王。中山平,复遣仪讨邺,平之。道武将还代都,置中山行台,诏仪守尚书令以镇之,远近怀附。寻征仪以丞相入辅。又从征高车,仪别从西北破其别部。又从讨姚平有功,赐以绢布绵牛马羊等。
  17.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棝杨塞外。
  18.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使东平公元仪屯田于河北五原,至于棝阳塞外。
  19.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秋七月,慕容垂遣其子宝来寇五原,造舟收谷。帝遣右司马许谦征兵于姚兴。东平公元仪徙据朔方。八月,帝亲治兵于河南。九月,进师,临河筑台告津,连旌沿河东西千里有余。是时,陈留公元虔五万骑在东,以绝其左;元仪五万骑在河北,以承其后;略阳公元遵七万骑塞其中山之路。
  20. 《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是时,陈留公虔五万骑在河东,要山截谷六百余里,以绝其左;太原公仪十万骑在河北,以承其后;略阳公遵七万骑塞其南路。
  21.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珪使陈留公虔将五万骑屯河东,东平公仪将十万骑屯河北,略阳公遵将七万骑塞燕军之南。遵,寿鸠之子也。
  22.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别诏征东大将军东平公仪五万骑南攻邺,冠军将军王建、左军将军李栗等攻信都,军之所行,不得伤民桑枣。
  23.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一月,珪命东平公仪将五万骑攻邺,冠军将军王建、左将军李栗攻信都。
  24. 《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二月,魏辽西公贺赖卢帅骑二万会东平公仪攻邺。赖卢,讷之弟也。
  25.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贺赖卢自以魏王珪之舅,不受东平公仪节度,由是与仪有隙。仪司马丁建阴与德通,从而构间之,射书入城中言其状。甲辰,风霾,昼晦。赖卢营有火,建言于仪曰:“赖卢烧营为变矣。”仪以为然,引兵退。赖卢闻之,亦退。建帅其众诣德降,且言仪师老可击。德遣桂阳王镇、南安王青帅骑七千追击魏军,大破之。
  26.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夏四月,帝以军粮未继,乃诏征东大将军东平公元仪罢邺围,徙屯钜鹿,积租杨城。
  27.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夏四月,帝以军粮不继,诏东平公仪罢邺围,徙屯巨鹿。
  28.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魏王珪以军食不给,命东平公仪去邺,徙屯钜鹿,积租杨城。
  29.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甲寅,以东平公元仪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兖豫雍荆徐扬六州牧、左丞相,封卫王。
  30.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甲寅,以东平公仪为左丞相,封卫王。
  31.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甲寅,以东平公仪为骠骑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兖、豫、雍、荆、徐、扬六州牧、左丞相,封卫王。
  32.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丁亥,遣三万骑赴卫王仪,将以攻邺。
  33. 《资治通鉴·卷一百九》:丁亥,遣三万骑就卫王仪,将攻邺。
  34. 《魏书·卷九十五·列传第八十三》:皇始二年,既拔中山,太祖遣卫王仪攻邺。德率户四万南走滑台,自称燕王,号年为燕元,置百官。
  35. 《北史·卷九十三·列传第八十一》:皇始二年,既拔中山,道武遣卫王仪攻邺,德南走滑台,自称燕王,号年燕元,置百官。
  36.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天兴元年春正月,慕容德走保滑台。仪克邺,收其仓库。诏赏将士各有差。仪追德至于河,不及而还。
  37.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春,正月,燕范阳王德自邺帅户四万南徙滑台。魏卫王仪入邺,收其仓库。追德至河,弗及。
  38.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帝虑还后山东有变,乃置行台于中山,诏左丞相、守尚书令、卫王仪镇中山,抚军大将军、略阳公元遵镇勃海之合口。
  39.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帝虑还后山东有变,乃于中山置行台,诏卫王仪镇之,使略阳公遵镇勃海之合口。
  40.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珪恐已既去,山东有变,复置行台于中山,命卫王仪镇之;以抚军大将军略阳公遵为尚书左仆射,镇勃海之合口。
  41.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征左丞相、卫王仪还京师,诏略阳公遵代镇中山。
  42.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三月,征左丞相、卫王仪还京师,诏略阳公遵代镇中山。
  43. 《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魏王珪召卫王仪入辅,以略阳公遵代镇中山。
  44. 《魏书·卷二·帝纪第二》:二月丁亥朔,诸军同会,破高车杂种三十余部,获七万余口,马三十余万匹,牛羊百四十余万。骠骑大将军、卫王仪督三万骑别从西北绝漠千余里,破其遗迸七部,获二万余口,马五万余匹,牛羊二十余万头,高车二十余万乘,并服玩诸物。
  45. 《北史·卷一·魏本纪第一》:庚午,北巡。分命诸将大袭高车,常山王遵三军从东道出长川,高凉王乐真等七军从西道出牛川,车驾亲勒六军从中道自駮髯水西北出。二月丁亥朔,诸军同会,破高车杂种三十余部。卫王仪督三将别从西北绝漠千余里,破其遗迸七部。
  46. 《魏书·卷一百三·列传第九十一》:车驾巡幸,分命诸将为东西二道,太祖亲勒六军从中道,自驳髯水西北,徇略共部,诸军同时云合,破其杂种三十余落。卫王仪别督将从西北绝漠千余里,复破其遗迸七部。
  47. 《北史·卷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车驾北巡,分命诸将为东西二道,道武亲勒六军从中道,自驳髯水西北,徇略其部,诸军同时云合,破其杂种三十余落。卫王仪别督诸将从西北绝漠千余里,复破其遗迸七部。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