擡头
擡头是汉字文化圈文书的书写习惯,可分为挪擡、平擡、单擡、双擡、三擡多种。1949年以后,中国大陆地区行文一般已不再使用“擡头”这种中国传统书写习惯,姓名前不再加空格或换行顶格书写。但在“此致敬礼”等极少数书信俗语中仍旧保留了这种书写习惯。
规章
道光二十九年科场条例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的《科场条例》:“祖、宗、列圣、世德、圜丘、方泽以上俱系三擡字样,敬谨书写。圣天子、圣主、圣谟、圣训、帝德、圣朝、盛世、孝治、明诏……以上俱系双擡字样,谨略举其概,行文时各宜检点。朝廷、国朝、国家、龙楼、凤阁、玉墀、上苑、太液、各宫、殿、门名,以上俱系单擡字样。”
种类
挪擡
挪擡指的是为表示尊敬,在人名及称谓的前面留一个字的空白(相当于一个全角空格「 」)。现时于香港公函中会以「 贵」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如「 贵公司」、「 贵校」。中华民国将挪擡用于正式文档上的致敬,例如「国父 孙中山先生」或「先总统 蒋公」。有时公司行号尊称客户亦会使用,例如「本公司的 各位用户您好」。亦用于公文称谓用语加上期望或目的用语,如“ 钧鉴 请(希)鉴核”、“ 勋鉴 请办理见复”或“ 请查明见复”。
需注意的是,《圣经》并没有使用擡头,存在空格是由于基督教对「神」和「上帝」称谓的争议,有的神学家主张用「神」、有的主张用「上帝」[1],。
平擡
平擡,是更加尊敬的书写方式。使用时将人名直接换行顶头(换一行顶格书写)。如:
此致 某某某先生 |
,或是书牍的结尾敬语如问候语及申悃语,如
顺颂 勋绥 |
传统书信提到收信者的兄弟和子侄时用。在过去帝制时期,常见于官员上奏的公文,但现已较少使用。
单擡
单擡是另行高出一格书写。传统书信提到收信者时用。称受信人及其尊长,高于寻常各行一格。[2]
双擡
双擡是信首称受信人的名字称呼,以及内文提及受信人之父母或祖父母,都比寻常各行高三或二格。[2]
三擡
.jpg.webp)
三擡是另行高出三格书写,比双擡更加尊敬。在极正式的书信中,称「天」、「上帝」、「陛下」(只限对帝王的上行文书,如奏章等)、「孔子」等,及受信人之「祖宗」均为应三擡的字样。
例如清代皇帝诏书的首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八个字,可以写如右图所示:其中“天”字高出三格书写,以示皇帝对天的尊敬;“皇帝”的“皇”字则高出两格(双擡),比“天”字矮了一格,以示皇帝的尊贵(一说皇帝的尊贵程度不及天而是双擡而非三擡)。
三擡的写法今日已经罕用。
其他语言的擡头
擡头制度不仅被应用于汉文文书中,在清代的满文、蒙文等文书的书写时也同样遵循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