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生桩

打生桩,或称活人奠基,是东亚东南亚民间在建筑前的习俗,属人祭的一种。日本称之为人柱缅甸称为苗赛(မြို့စတေး),印尼称为tumbal proyek,是指在建筑工程动工前,把若干人(通常是儿童活埋在工地内,其目的是祈祷工程顺利。

历史

由于动土会破坏一处的风水,且会触怒该处的冤魂,以致在建造期间时生意外,因此便出现了「打生桩」,把活人生葬在工地上用作镇邪,以减少意外的出现。考古发现,最早的打生桩见于中国河南郑州东赵二里头文化的古城遗址,当中有三座堆栈起来的古城,中间一层的地基被发现有用作奠基的婴儿遗骸[1]

此外,相传古时在建前,先要活捉一对童男童女,把男童活埋在桥头的桥墩内,而女童则生葬在桥尾的桥墩中,当桥建成后,他们就会成为该桥的守护神

朝鲜半岛高丽时代忠惠王在位期间,首都开城曾有传闻指忠惠王欲取民间小儿数十名埋在新宫殿的地基之下,一时间开城人心惶惶,抱儿逃窜,治安混乱。

缅甸古代兴建大型建筑物时,会以生人活埋地基之下,作为守护神,这种风俗缅人称为「苗赛」(မြို့စတေး。/Myosade)[2]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界也改用活,或以鸡血洒在建筑地盘四角取代来进行仪式。

疑似个案

日本建于16世纪的丸冈城主城中央支柱据说埋了一名叫阿静的独眼贫女[3],城池附近立有慰灵碑[4]

台湾台北市大湖公园清治时期为建设土,据说曾活埋一名老乞丐作为人祭,并创建老公祠慰灵。

香港一些二战前的建筑,也流传着「打生桩」的传说,在1930到1940年代,家长会以「打生桩」一词来恫吓不听话的儿童。2006年初于香港何文田公主道一个水务署水管工程地盘,发现的大量儿童骸骨,有传是昔日的「生桩」[5];然而近年亦有查证,何文田一带原本是已封闭的华人坟场以及回教坟场,该处发现的儿童骸骨只是坟场关闭以后未完全清理的骨殖而己。

香港资深传媒人韦基舜表示,广州海珠桥当年动工时亦出现打生桩的传说。

类似的风俗

类似的习俗还有塞豆窿。塞豆窿是一种非常残忍的仪式,传说古时在洪水为患的地方,防洪堤坝经常泛滥,便会把一些小孩放进堤坝内的排水口(豆窿)内,他们相信以这个方法便能退洪。现今粤语「塞豆窿」一词借指小朋友,正是出于此典故

在烧制青铜器瓷器亦有类似的传说:

  • 很多地方将牺牲者称作「投炉神」、「炉神姑」等[6]韩国庆州妈妈钟据说以此法铸成,其科学根据在于人骨中的钙质
  • 韩国电影《醉画仙》结尾时的一幕:张承业在无法烧出满意的作品之下,最后走进巨型的烧窑里,似乎暗示张承业为使烧出来的瓷器更完美而走进窑内与瓷器一起烧。

参考文献

引用

  1. . [2015-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2. 戈·埃·哈威着. 姚梓良译 , 编. . 商务印书馆. 1973-06: 132页 (中文(简体)).
  3. . [2019-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4. . [2019-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06).
  5. . men's uno HK. 2018年1月9日 [2018年1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1月13日).
  6. . [2015-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18).

来源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