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采
戴文采(1956年3月26日—),臺灣苗栗人,原籍遼北西安。臺灣作家。出版有小說、散文、評論、劇本、新詩等。[1]苗栗大同國小、國立台中女中、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
戴文采 | |
---|---|
出生 | 中華民國臺灣省苗栗縣 | 1956年3月26日
職業 | 作家 |
國籍 | 中華民國 |
體裁 | 新詩、散文、戲劇、小說、評論、編纂 |
代表作 | 《天才書》、《哲雁》、《女人啊女人》、《那一夜在香港》、《我最深愛的人》、《蝴蝶之戀》、《在陌生的城市》、《我的鄰居張愛玲》、《夢與智的旅程》、《今日菖蒲花》 |
獎項 | 聯合報小說獎、梁實秋文學獎等 |
生平
中學開始創作,曾發表於新生報等。大學作品獲復興文藝營小說獎,獲選中華文藝之三十四顆星光。大學畢業曾任教國中,新聞媒體編輯。1983年底出國前,小說《昔人已杳》曾進入時報文學獎決選前三名;此小說書寫中華民國國軍老兵渴望返鄉,遭蔣經國阻攔不准許發表,故而摘除獎項。《昔人已杳》等早期作品,後由洪範書店結集出版為戴文采第一本小說集《哲雁》。
1983年底赴美,後進入洛杉磯美洲中報,打開對古典文學原鄉中國書寫的激情,陸續出版作品《天才書》、《我最深愛的人》、《蝴蝶之戀》、《女人啊女人》、《那一夜在香港》、《在陌生的城市》。
2009年開始,旅居香港及廣東等地,於2013年在中國大陸出版散文集《我的鄰居張愛玲》、散文集《今日菖蒲花》、小說集《夢與智的旅程》。
作品
哲雁 中短篇小說集 洪範書店,1989
女人啊,女人 散文集 圓神出版社,1989
蝴蝶之戀 中短篇小說集 圓神出版社,1991
那一夜在香港 散文集 中華日報出版部,1991;九歌出版社, 2006
天才書 散文集 九歌出版社,1994
在陌生的城市 長篇小說 九歌出版社,2001
我最深愛的人 散文及短篇小說集 九歌出版社,2001
我的鄰居張愛玲 散文集 九州出版社,2013
夢與智的旅程 散文及短篇小說集 九州出版社,2013
今日菖蒲花 散文集 九州出版社,2013
未出版遺作:
小說《銀紅刺桐》;譯作《春雪》;譯作《源氏物語》前八帖;小說《啼笑因緣》;評論集《紅樓未完之釵黛合一》;及大量散文、詩歌
評價
戴文采在兩岸文壇以文字鮮活、意象跌宕、哲思幽微,寫人狀物富有獨創性馳名。她的散文尤長於白描及意象。
作家張曉風:
“有一雙鷹眼,一顆廟前石獅子閱盡世態冷而慈悲的心,一枝弋箭般的筆,能射出又能收回。”[3]
作家李劼:
“她的文字根底和人文素养远在张爱玲之上。她的才学足以睥睨制造了张爱玲神话的夏志清。”
“戴文采的文字,珠圆玉润,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笔锋所至,点铁成金。”
“戴文采通常能将最难名状的诸如无声时刻、空气光线之类,刻画得轮廓分明,生趣盎然。”
“自由,对于张爱玲来说是一个特定的年代一个特定的城市。但对于戴文采来说,自由,闪现在她任何一段年龄,倘佯在她所居住过的任何一个城市,任何一方土地。张爱玲是尘世的,世故的,她决绝而去,却又无法淋漓尽致。门第身份之类通常会让人作茧自缚。相反,戴文采则秉赋天真,不谙世故,故而得以时不时地文采飞扬。”
“戴文采总是像个小姑娘一般的好动,灵气十足;同时又乐善好施,逢到任何一个求教者,全都悉心相授,且诲人不倦。她不懂如何求取功名,一如她从来不知回报。文学写作在她不过爱好而已,就像她喜欢美声唱法。可能正是这样的天然,她可以随便进出任何一部在世人看来难以企及的文学经典。”
“戴文采的雪花品性,不是白茫茫的,而是星星点点、一片一片的。她不擅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一如她不知道如何度过今生今世。她仿佛一出生就是不完整的,更不用说此后被命运碾作一块块碎片。那一片片的晶莹,或许就是她留给人世的一份馈赠。”
學者張瑞芬:
“自東海中文系畢業的戴文采,文字鮮活,意象跌宕。”
“戴文采學張入手,其散文的直觀敏悟,与近似神經質的感受能力,似乎比小說更貼近張爱玲,也更加成功。”
“柔情百轉,旁徵博引,娓娓抒發情感與哲思。”
“戴文采的散文,十數年来,方成三冊,產量委實不多。然而她慧黠不可捉摸,精彩處力追張愛玲。”
爭議
1988年4月,戴文采應《聯合報》編輯蘇偉貞之邀,採訪張愛玲未果而轉為側寫,完成散文《我的鄰居張愛玲》並於1988年5月發表於洛杉磯《美洲中報》,因詳細描寫張愛玲的私人物品,在台灣文壇引起巨大爭議。持負面態度者認為,側寫張愛玲的垃圾超越尺度,違背寫作規範。持正面態度者則認為,戴文采落筆並無出格之處,文中所寫的張愛玲,落寞與凄涼中依舊透出那一股尊嚴;且其行文風格恰是張愛玲慣常的色調。[6]
“張愛玲垃圾事件”發生十五年之後,戴文采首次在《勞動報》透露了事件始末,指出側寫稿原稿當年曾寄張愛玲讀過,且被張愛玲以掛號信退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