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端淑
彭端淑(字仪一,号乐斋,1699年—1779年,和弟弟彭肇洙、彭遵泗有丹棱三彭之称),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四川眉州丹棱(今四川省丹棱县)人,清朝道员、文学家,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离世。
生平
端淑出生于富庶家庭,祖父为彭万昆,军功显著。小时候勤学,又非常聪敏。他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清世宗雍正十一年(1733年)进士,授吏部主事。为人正直,不喜欢别人送礼物给他,任官期间深受百姓信赖,但也因品行端正而得罪不少大官。
乾隆十九年(1754年)出任广东肇罗道道台,一个月时间腾清之前的三千余件积案。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运米到广西不慎失足落水,幸而被救,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罢官。
著作
着有《白鹤堂诗稿》、《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话》、《碑传集》、《国朝文录》、《小方壶斋舆地丛书》、《广东通志》等书。台湾国民中学国文教材选的〈为学一首示子姪〉,即为《白鹤堂文集》作品。
![]() |
维基语录上的彭端淑语录 |
![]() |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彭端淑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