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施鲁

彭施鲁1916年—2009年11月7日),汉族,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国防科工委司令部顾问。

彭施鲁
别名王国梁、王鹏华
出生1916年
 中國河南省武陟县
逝世2009年11月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
效命中国人民解放军
军种陆军
军衔少将(1961年)
参与战争抗日战争
获得勋章
红星勋章 朱可夫獎章

生平

1916年生于河南省武陟县。在读初中和高中期间,深受中国新文化思潮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在焦作读高中的时候受到语文老师李常青(县委书记)的教育,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

1935年春,追随李常青转学到北京。参加了一二·九运动,被党组织派到东北抗日联军工作,任抗日联军第4军军长李延禄的秘书。[2]抗战期间历任团政委、后方留守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支队教导大队政委等职[3],参加了反“扫荡”、开辟松花江下游新游击区、杨木林子等战役战斗。[4]1942年8月1日成立苏联远东方面军独立第88步兵旅。彭施鲁任二营三连连长。[5]

1945年8月,抗日联军返回东北,他负责共产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地区的党委工作,兼任苏军佳木斯卫戍司令部副司令员的职务。1946年任东北军政大学合江分校副教育长。1948年1月后,任军政大学第二团副团长,第四团团长,东北军区军政学校副校长(后改为第七步兵学校),军事师范学校副校长等职。1955年任军委训练总监部院校部经验研究处处长,后升任军校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林彪集团批斗,下放到河南正阳县干校劳动。1973年恢复工作,任解放军体育学院院长。1979年3月,调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参谋长。1983年,任国防科工委司令部顾问。[6]

1985年离休。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11月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获得勋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
苏联及俄罗斯联邦
  • 红星勋章
  • 朱可夫奖章(1995年)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奖章(1995年)
  • 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奖章(2005年)[7]

作品

  • 彭施鲁.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 ISBN 9787207111425.
  • 彭施鲁. . 党史博览. 2011年, (12): 28–32. ISSN 1005-1686.
  • 彭施鲁. . 中共党史资料. 2006年, (2): 110–126.
  • 彭施鲁. . 纵横. 1999年, (11). ISSN 1004-3586.

参考文献

  1. 元仁山. 第2版. 黑龙江出版社. 2005年: 第137页. ISBN 9787207065957.
  2. 王瑶. . 新华网. 2015年6月7日 [2019年6月2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0月15日).
  3. . 中共佳木斯市委. 1988年.
  4. . 人民网党史. [201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1.
  5. 苑听雷. . 世界新闻报. 2005年5月30日 [201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6. . 追学网. [201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7. 史薇佳. . 新京报. 2005年5月12日 [2019-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