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符
形声字
「形声」,以许慎的定义是:「以事为名,取譬相成。」[2]意思是依事物的类别,拿一个字作为形旁(意符),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比拟字音(声符),组合而成形声字。[3]《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2]《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4][5]
汉字主要以形符和声符组合而成的形声字为主(朱骏声统计说文九千三百五十三文,内指事一百二十五,象形三百六十四,会意一千一百六十七,形声七千六百九十七[6])。相同声类的字汇,共用同一个声符,但是也因为这样的结构,经常容易混淆,所以形符则提供重要的暗示性,表示出形声字的意义,(例如:估、姑,皆发古的音,分辨之处在于人字旁和女字旁的形符)。[7]
形声构字方式
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在结构中的组合方式,有以下六种形式[8]:
- 左形右声:諆、诂、校、仲
- 左声右形:期、胡、头、顶
- 上形下声:箕、罟、葵、宥
- 上声下形:基、辜、盲、娑
- 内声外形:圄、固、褒、衷
- 内形外声:问、闽、辩、辨
形符的变形、省略、混淆
文本在时间流变下,产生变化,形符失去原有的样貌,以至于难以辨认,主要有变形、省略和混同现象,可分三种:「形符变形」是指小篆变成汉隶,形体产生变化而丧失原貌;「形符省略」是指形符为维持汉字结构所做的调整方式,亦即《说文解字》的「省形」;「形符混同」是指现代常用形声字因形体变形,而造成与其它部首混淆的现象。[9]
由于上述的形符改变,以及文本字义本身随时间转变,并非所有的形符都能对应文本的意思。在现代中文里,形符能有效表义的比率,为83%-86%之间;而形符总体表意率为43%-44%之间[10]。例如愁(内心情感)、欲(心理需求)、恭(由心所生的品德),这三个字皆与「心」相关,但是要明确判断是否和形符义有明确关系,就有困难。[9][10]
而康熙字典中,何者为声符,何者为形符,多有争议。[11]
参考数据
- . [2021-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2).
- 许慎. . .
- 徐锴撰. .
- 康熙, Emperor of China, 1654-1722. 康熙字典. . 成文出版社. 1967. OCLC 977623204.
- . 3.
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字者,取其孳乳相生,在于竹帛谓之书。
- .
- 胡云凤. . : 25–30.
相同声类的字汇,共用同一个声符,但是也因为这样的结构,经常容易混淆,所以形符则提供重要的暗示性,表示出形声字的意义,(例如:估、姑,皆发古的音,分辨之处在于人字旁和女字旁的形符)。
- 王韵涵.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7) (中文).
- 胡云凤. . 万卷楼. 2015-12-01. ISBN 9789577399762.
- .
形符的有效表义律,为83%-86%之间:而形符总体表意律为43%-44%之间。例如愁(内心情感)、欲(心理需求)、恭(由心所生的品德),这三个字皆与「心」相关,但是要明确判断是否和形符义有明确关系,就有困难。
- . .
徐锴曰:凡字多右形左声,此说或后人所加,或传写之误,语载徐本说文。盖许以杜说为非,徐以许左形右声为误。字汇正字通𠀤录其说,而不折衷其是非,不知耿光也。以杜说为优,至谓凡字皆左形右声,与凡字多右形左声,则许徐之说皆非也。周礼、六书贾公彦疏辨之详矣。贾之言曰:书有六体,形声实多。若江河之类,是左形右声。鸠鸽之类,是右形左声。草藻之类,是上形下声。婆娑之类,是下形上声。圃国之类,是外形内声。闅𧗽辫戚𡌵赢之类,是内形外声。形声之等有六也,附记于此。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