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国人

强国人作为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其居民)的称呼,有负面和正面两种意涵。这2个称呼区别于政治学的大国英语:)。

词源

批评意涵

对「强国」的大规模宣传始于1984年,该年洛杉矶奥运因苏联等东欧国家缺席,中国意外赢得15枚金牌,国家体委遂提出「世界体育强国」口号。1988年4月,篮球教练赵瑜报告文学《强国梦》揭露中国体育体制外强中干的弊病,尤其批判国家体委基于「金牌至上」策略对全民体育、运动员的健康均置之不理,而且「金牌至上」助想狭隘中国民族主义[1]《强国梦》获得全国报章赞扬,部份内容成为1988年6月首播的央视纪录片《河殇》的开场白。1988年9月汉城奥运,因为苏联和东欧国家恢复参赛,叫嚣了四年「体育强国」口号的中国的金牌数目从15块跌至5块,自此「强国」和「强国梦」衍生了批判的含意。[1]

2010年前后,互联网上对于中国和平崛起却过份傲慢或者「德不配位」的批评渐多,衍生了「强国」的反讽称呼。而「体育强国」因为假球事件再次成为焦点,2012年香港东方日报评论「强国的风在今届伦敦奥运再次表露无遗,奖牌榜上尽管赢得大量金牌领先群雄,可是体育精神输得一塌糊涂,枉称体育大国也。于洋王晓理枉称世界第一,在女子羽毛球双打比赛之中居然刻意求败打假波,弄来一场大丑闻,结果败的不止一场比赛,而是国家形象。」[2]该次中国队的假球事件亦引起中国大陆媒体普遍批评,但一般没有扣上「强国」的反讽语。[3]

2012年,梁振英习近平先后分别出任香港行政长官中共总书记,两人任内激发「中港矛盾」,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和游客们散发的强国傲慢,衍生了「强国人」的反讽称呼。《头条日报》指出,应该批判旅客的个人行为而非批判一国的文明程度,「『强国人』此语是针对一类人,而非一种行为,是盲目的偏见,非常危险。我们可斥责随街大小便、打尖(注:插队)等恶行,但毋须把这些丑态都算到内地同胞的头上」。[4]

正面意涵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任内,1919年12月15日,上海学生联合会南洋公学主办的商界义务学校,教员茅以新向学生调查「你将来大了想做怎样一个人」,10个选项有:商人、造工厂的人、于世界有用的人、于国家有功的人、将军、专贩国货的大商人、革命的人、强国人、好人、大官。[5]

2019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出「学习强国」的学校教学用移动应用app,内容以阅读习近平语录为主,app的名称可以理解为「学习近平,把国家变强国」。[6]2020年10月23日,江苏如东县新闻出版局举办“我们都是强国人”的学习强国阅读分享会。[7]2020年12月12日,安徽合肥包河区的文明办为了宣传学习强国app,招集「400余位强国人边答题边感受青山绿水」。[8][9]

类似称呼

参考文献

  1. 仲伟志. . 经济观察报. 2007-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04) 新浪财经.
  2. 韩世光. . 香港东方日报.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3. . 新京报社论. 2012-08-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4).
  4. . 头条日报. 2013-06-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7).
  5. . 西安交通大学. 2007-06-15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6. Audrey Jiajia Li. . New York Times. 201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4). study Xi and make the nation great
  7. 曹雯雯,贾兆亮. . 如东日报 (江苏如东). 2020-10-26: 第一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0).
  8. 王亚玲; 沈娟娟. . 市场星报 (安徽合肥). 2020-12-14: 第07版 [2021-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0).
  9. 杨赛; 王亚玲. . 人民网安徽频道. 2020年12月1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0).
  10. 美国《外交政策》报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中国大陆年轻的自由派网民将中国大陆称为「你国」,而非传统话语的「我国」,以示自己与中共掌控下的「中国」及支持当局的小粉红网民的区别。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