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屏
张维屏(1780年—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广东番禺人,原籍浙江山阴。清朝政治人物、诗人,进士出身。与黄培芳、谭敬昭号称粤东三子,是嘉道年间岭南诗坛领袖,清代诗话及诗学繁荣中的重要人物,被称为广东近代第一个重要的诗人[1]。
生平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于广东番禺县东墺(今广州市越秀南路清水濠)出生。[2]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名列广东番禺童子应试榜首,知县因而赐张“南山”之名。道光二年(1822年)中壬午恩科进士。
道光丙戌(1826年)张父病逝,张离职守制,回乡治丧,于清水濠旧居之东数百步建新居[注 1]。[3]
道光十年(1830年)同林则徐、黄爵滋、龚自珍等在北京结宣南诗社。于江西南康府知府任内,被清廷派任台湾担任台湾府知府,不过他以母年高望阙拜辞。
著作与收藏
1837年其创作过《桂游日记》,被认为可以与范成大《骖鸾录》、陆游《入蜀记》等名著永世并存[4]。
鸦片战争后,殖民主义者的入侵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写下很多反映鸦片战争的诗歌。《三元里》为他的代表作。晚年也自署珠海老渔、唱霞渔者。其亦喜收书藏书,以清代文集居多,藏书楼有南雪楼、听松园、松心草堂、还读我书斋等。
个人有不少诗作写的是文人“吞花卧酒,弄月嘲风”的闲情逸趣,有辑刊《国朝诗人征略正续集》。还着有《松心诗集》、《松心十录》、《松心草堂集》、《花地集》等,后人曾于1994年代编成《张南山全集》汇集张维屏所着。[5][1]
备注
- 新居后变成聚贤坊,即明代岭南诗派代表、南园五先生结诗社附庸风雅之所。
参考文献
![]() |
维基语录上的张维屏语录 |
- 近代诗歌中华人的美国梦 从《金山篇》到《逐客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林涧 盖健平(复旦大学 中文系)
- 张维屏与听松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芳村文史第一辑 广州文史
- 从四所宅园观岭南诗人张维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薛思寒 肖毅强 中国园林 2016年11月第11期 2016-12-09
-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第65期](张维屏)南山敲惊雷,清水应有知 广州图书馆 2007-10-11
- 张维屏的人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浮生网
- 刘宁颜编,《重修台湾省通志》,台北市,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4年。
官衔 | ||
---|---|---|
前任: 裕铎 |
台湾府知府 1851年调任,未赴任派实 |
继任: 黄开基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