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站

建军站,为高雄市公车七大总站之一,位于建军路三多一路中正一路口,为最大的总站(但路线不是最多),为地上三楼地下一楼之量体,有自己的停车场,原由高雄市公共汽车管理处管理,但自2014年1月1日公车民营化后移拨为统联客运东南客运的调度站。高雄捷运橘线开通后,因邻近卫武营站,所以部分路线图已改为捷运卫武营站,或是在建军站后面加上括号。 2016年1月29日,高雄市政府于建军站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军跨域基地」[1],将老旧公车场站转变文创基地,为台湾首座公车站结合文化艺术跨域创作基地。[2] 2018年1月1日起东南客运不再使用建军站作为调度站,2021年3月1日起统联客运全数撤出,而港都客运陆续接手统联客运东南客运路线,所以目前建军站主要为港都客运调度站,高雄客运南台湾客运亦将部分车辆停放建军站内。

建军站
Jianjyun Station
位置台湾高雄市苓雅区
其他
使用状态营运中
历史
启用日期待查找
相关
途经道路高雄市苓雅区建军路2号

停靠公车路线

编号经营业者区间备注
五福干线 (50)港都客运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鼓山轮渡站2018年1月1日起改由港都客运营运。
52A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高雄车站(中山路)2017年2月16日起改由港都客运代驶,2018年1月1日起正式营运。
53A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本馆里2021年2月20日起改由港都客运代驶,2021年3月1日起正式营运。
53B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高雄车站(中山路)
三多干线 (70)前镇站-长庚医院B线经镇洲路。
平日10:00-14:00、假日06:00-18:00绕驶澄清湖。
73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左营区公所2018年1月1日起改由港都客运营运。
例假日停驶。
87高雄客运凤山转运站(捷运大东站)-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
建国干线(88)港都客运凤山转运站(捷运大东站)-捷运盐埕埔站(大仁路)2021年3月1日起改由港都客运营运。
建国干线(88)延驶黄埔公园-捷运盐埕埔站(大仁路)
248南台湾客运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鼓山轮渡站2020年6月1日起改由南台湾客运营运。
红21港都客运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捷运三多商圈站(中山二路)2020年7月1日起改由港都客运代驶,2021年3月1日起正式营运。
橘7A东南客运自由路(被服厂)-大树旧铁桥湿地(三和瓦窑)部分班次延驶至大树区公所。
每周三因大树夜市 17:00-23:00 班次不进入实践街及大树农会。
橘7B自由路(被服厂)-佛陀纪念馆例假日停驶。
每周三因大树夜市 17:00-23:00 班次不进入实践街及大树农会。
橘8港都客运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过埤派出所2020年7月1日起改由港都客运代驶,2021年3月1日起正式营运。
橘10中华大车队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台铁凤山站(凤山车站 )2021年5月3日起改由中华大车队营运并改为公车式小黄。
例假日停驶。
橘11高雄客运林园站-建军站(捷运卫武营站
黄2港都客运前镇高中-忠诚路口2018年4月1日开通。
B线为跳蛙路线,不经五甲市场、五甲国小
C线为跳蛙路线,不经五甲市场、五甲国小,并延驶至小港站

配置车辆

客运公司 路线 车辆 总数
港都客运 50、52、53、73、81、88、橘8、橘16、红21、红22 柴油低底盘公车(配置73、81,尖峰支持50、88) : 021-FT、037-FT、038-FT、048-FT

电动低底盘公车 : EAA-903~EAA-905、EAL-0902~EAL-0903、EAL-0908~EAL0915、EAL-0917~EAL-0926、EAL-0928~EAL-0939、EAL-0950~EAL-0957、EAL-0959~EAL-0963、EAL-2815~EAL-2818、EAL-2831~EAL-2832、EAL-2835、EAL-2866~EAL-2868

58
南湾客运 248 普通柴油公车 : 780-FP、781-FP、785-FP、099-FT,905-V2(406-FZ)

柴油低底盘公车 : 911-V2

5
高雄客运 橘11、87 无固定(由林园站或凤山站出车)

备注 : 橘168152C虽然不经过建军站,但是由港都客运建军站出车。

公共自行车

  • 高雄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 捷运卫武营站(3号出口):中正一路2号(对面)
    • 捷运卫武营站(4号出口):中正一路/建军路口(西北侧人行道)
    • 行仁行礼街口:行仁路26号(对面)
    • 捷运卫武营站(5号出口):建军路4号旁

车站周边

参考数据

  1. . www.facebook.com. [2017-04-27] (中文(简体)).
  2. . [2016-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