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在彬

康在彬中國寄生蟲學家。他一直任職於湖北医学院的寄生虫学教研室(即今日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的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1]),並且曾發現多個寄生蟲和淡水螺的物種[2][3]。曾发表重要学术论文40餘篇。

由他命名的分類單元

作品列表

以下列出部分康在彬有份撰寫的文獻[9]

  • Davis, G. M.; Kang, Z.-B. .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1990, 142: 119–142 [2018-06-23]. JSTOR 40649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英语).[5]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 滇川钉螺的同工酶谱比较 [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9 (01)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 中国大陆不同自然隔离群钉螺的同工酶谱分析 [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9 (01)
  • 陈翠娥,康在彬,刘月英. 亚洲和美洲的并殖吸虫的螺类宿主 [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04)[3]
  • 何立,王少海,康在彬,张培喜. 湖北与云南两省钉螺酯酶同工酶酶谱的比较研究 [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4 (05)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张培喜. 钉螺齿舌的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1994 (06)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张培喜. 云南省6县钉螺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4 (05)
  • 何立; 张培喜; 康在彬; 蔡國斌; 王少海. .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5, (3) [2018-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6) (中文(简体)).
  • 何立,王少海,康在彬,张培喜. 钉螺基因组DNA的制备及限制性酶切方法初探 [J]. 湖北医科大学学报. 1996 (04)
  • 王少海,何立,康在彬. 湖北地区肋壳钉螺与光壳钉螺种群间亲缘关系的探讨 [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1998 (05)
  • 康在彬,王萃鎧,周述龙. 湖北省钉螺的形态及地理分布 [J]. 动物学报. 1958 (03)
  • 周述龙,苏天成,康在彬,孔楚豪. 日本血吸虫成虫生殖腺变异的观察 [J]. 动物学报. 1963 (04)
  • 康在彬. 钉螺分类史评述(摘要) [J].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1 (01)
  • 康在彬. 福建唐氏钉螺的形态和分布(摘要) [J].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1 (03)
  • 康在彬. 湖北斯氏并殖吸虫螺类宿主两种新种描述 [J].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3 (04)
  • 康在彬. 湖北兴山斯氏并殖吸虫的一种新螺宿主——建国小豆螺 [J].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3 (04)
  • 康在彬. 携带斯氏并殖吸虫尾蚴的拟钉螺两新种 [J].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3 (01)
  • 康在彬. . 《海洋与湖沼》. 1983, 14 (5) [202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中文(简体)).
  • 康在彬. 斯氏并殖吸虫的螺类宿主两新种 [J]. 海洋与湖沼. 1983 (06)
  • 康在彬. 湖北拟钉螺属三新种 [J]. 海洋与湖沼. 1984 (04)
  • 康在彬. 斯氏并殖吸虫的一种新螺类宿主——古水拟钉螺 [J].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4 (04)
  • 康在彬. 中国小豆螺属一新种描述 [J]. 水生生物学报. 1985 (01)
  • 康在彬. 中国秋吉螺属两新种记述 [J]. 海洋与湖沼. 1986 (04)
  • 康在彬. 一种与多种之争(钉螺分类问题的商榷) [J].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7 (01)
  • 康在彬. 中国微小淡水螺类一新种描记 [J]. 湖北医学院学报. 1987 (04)
  • 康在彬. 中国拟钉螺属二新种(腹足纲:盖口螺科) [J]. 动物分类学报. 1990 (03)

參考文獻

  1. . 武漢大學醫學部基礎醫學院人體寄生蟲學教研室. [2018-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0) (中文(简体)).
  2. 康在彬. . 《海洋与湖沼》. 1984, 15 (4)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3) (中文(简体)).
  3. 陈翠娥; 康在彬; 刘月英.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1994年 (04期) [2018-06-23]. ISSN 1000-7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2) (中文(简体)).
  4. Davis, G. M. .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Monograph. 1979, 20: 1–120 [2023-04-21]. ISBN 978-1-4223-192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2) (英语).
  5. Davis, G. M.; Kang, Z.-B. . 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of Philadelphia. 1990, 142: 119–142 [2018-06-23]. JSTOR 406497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24) (英语).
  6. 康在彬. . 《海洋与湖沼》. 1983, 14 (5) [2022-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6) (中文(简体)).
  7. Kameda, Y.; Kato, M. .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 2011, 11: 118. doi:10.1186/1471-2148-11-118 (英语).
  8. 康在彬. . 《海洋与湖沼》. 1986, 17 (4): 276–280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3) (中文(简体)).
  9. 康在彬部分文獻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