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塔
广州塔(英语:)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坊间称扭纹柴或针筒,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艺洲赤岗塔附近地面,海拔高程600米,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海心沙岛及珠江新城隔江相望。是一座以观光旅游为主,具有广播电视发射、文化娱乐和城市窗口功能的电波塔,为2010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提供转播服务[1]。
广州塔 | |
---|---|
![]() 广州塔夜景 | |
概要 | |
类型 | 观光塔、电视塔[*]、双曲面结构[*] |
建筑风格 | 高技建筑 |
用途 | 综合 |
地点 | ![]() |
23°6′33.12″N 113°19′8.93″E | |
动土 | 2005年11月25日 |
竣工日 | 2009年9月 |
开放 | 2010年 |
造价 | ¥29.48亿元 |
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 广州广播电视台 | |
高度 | |
高度 | 600 米 |
天线/尖顶 | 600米(降高前610米) |
屋顶 | 454米 |
地上层数 | 37 |
地下层数 | 2 |
数 | 6 |
设计与建造 | |
建筑师 | Mark Hemel, Barbara Kuit |
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 | |
工程师 | 奥雅纳、广州设计院 |
结构工程师 | 奥雅纳 |
主承包商 | 上海建工集团 |
网站 | |
https://www.cantontower.com/ | |
地图 | |
广州塔由上海建工集团负责施工,在2009年9月竣工[2]。并于2010年10月1日起正式对公众开放[3]。广州塔竣工后的整体高度达到610米(后削减天线10米),其中塔身主体454米,天线桅杆146米,成为广州的新地标。目前广州塔是仅次于东京晴空塔的世界第二高塔和中国第二高的塔式建筑物。
命名过程

广州塔落成前,官方命名为广州电视观光塔()。
2009年于网上公开募征新名称,当时由“海心塔”摘得桂冠,理由为该建筑正对海心沙,却引起各方反对指该塔并非位于海心沙岛之上,而是座落海珠区赤岗街道艺洲[4],因受过多质疑,其命名被官方否决,并表示最终名称仍需商讨。不少市民喜欢称之为“扭纹柴”,宣传推广称之为“小蛮腰”。在2010年9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该塔被建设方正式命为“广州塔”(Canton Tower)[5]。广州塔也被民众戏称为“羊巅峰”[6][7]。
英文命名方面,社会一般围绕讨论是使用“”还是“”。在广州塔落成之前,其英文名称曾暂时使用中文名称“广州电视观光塔”的英文翻译,即“”。2009年,广州市政协委员耿树森建议将广州塔的英文名称命名为“”,以充分利用“Canton”这个国际知名的品牌,统一城市标识[8]。最后,广州塔的正式英文名称使用了广州的传统称谓,即“”。虽然广州塔由政府资本持有,但并非政府机构,所以在英文命名上具有自主性,相关的法律对其并不具有约束力。
设计


.JPG.webp)
广州塔的设计方案于2004年7月开始在广州市建委网站和广州交易会9号馆同时展示,并允许市民参与投票,共有13家机构(或联合体)递交了设计成果[9]。在通过技术审查、专家评审并经过三轮投票后,建设部门最终选择了由英国奥雅纳公司设计的4号方案,而此前民众呼声最高的1号方案1000米高塔则被否决[10]。
塔身设计的最终方案为圆形的渐变网格结构,其造型、空间和结构由两个向上旋转的椭圆形钢外壳变化生成,一个在基础平面,一个在假想的450米高的平面上,两个椭圆扭转在腰部收缩变细。格子式结构底部比较疏松,向上到腰部则比较密集,腰部收紧固定了,像编织的绳索,再向上格子式结构放开,由逐渐变细的管状结构柱支撑。平面尺寸和结构密度是由控制结构设计的两个椭圆控制的,它们同时产生了不同效果的范围。顶部更开放的结构产生了透明的效果可供瞭望,建筑腰部较为密集的区段则可提供相对私密的体验[11]。塔身整体网状的漏风空洞,可有效减少塔身的笨重感和风荷载。阻尼装置为电视塔靠近顶层的中央内核筒的两个各500吨容量的铁质水箱,水箱的下面安装有轨道,以便水箱可以滑动。当塔身晃动时,水箱可以通过传感器向反方向滑动,以此来消减塔身的晃动幅度,这可以使晃动位移降低40%[12]。塔身采用特一级的抗震设计,可抵御强度7.8级的地震和12级台风(149+km/h),设计使用年限超过100年[13]。
塔身外形通过钢斜柱、斜撑、环梁和内部的钢筋混凝土筒体的运用,实现垂直圆柱、水平圆环和对角线三个主要设计元素。塔身主色调为银灰色,采用外浅内深、层层深入的色彩过渡方案,其中,由24根锥形钢柱组成的外筒钢结构将采用浅灰色,46个圆环采用中灰色,而最里面的混凝土内核筒采用深灰色;塔身灯光将由1080个节点LED灯组成,通过计算机控制电路,可以产生各种变化的视频广告效果。塔顶将有三台射程超过1000米的激光灯束,分别指向珠江新城的广州双塔和中信广场;而天线桅杆通过时控电路控制,每天亦可锁定不同颜色[13]。塔身设计结合建筑、结构和美学,构成了一个纤细、挺拔、镂空、开放的外形效果[14]。
功能

全塔共有如下功能区域:
- 450米塔顶平台、塔顶观光球舱、塔顶速降座椅、激光灯。
- F功能段(450米):激光灯每天锁定不同颜色,市民只要一看塔尖就知道今天是星期几。
- E功能段(428米至433.2米):主要为室内观光大厅。
- E功能段(407.2米至422.8米):旋转餐厅。
- D功能段(334米至355米):主要为高空茶室。
- C功能段(147米至168米):主要为旅游观景区和休闲区。
- B功能段(84米至116米):特效电影和高科技游乐厅。
- A功能段(-5米至32米):主要为游客大厅、礼仪大厅、旅游商场、多功能厅和停车场。
高度
广州塔的设计高度为610米,由一座高约450米的主塔和一个高160米的天线桅杆构成。在实际施工招标中,设计方又作出修改,其中塔身增高了4米,天线高度由原来160米减为156米,而塔的总高度610米则维持不变。这意味着,原定450米高的观光平台又增高了4米,比上海东方明珠塔的观光层高出约191米[15]。至2010年7月,受到建筑处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入口航路上的影响,610米的高度对航空安全会造成隐患,广州塔按民航管理部门要求降低至600米,主要是削减了10米左右的天线部分[16]。这一高度在2012年3月1日,被日本东京晴空塔(634米)超越[17]。广州塔比世界世界最高建筑——2010年落成的哈里发塔(828米)矮228米。
世界之最
设计团队
- 建筑设计:信基建筑事务所
- 设计人:马克·海默尔(Mark Hemel)和芭芭拉·库伊特(Barbara Kuit)
- 结构和设备/电气:奥雅纳
- 本地设计方:广州设计院
- 业主:广州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广播电视台
建设
- 2007年4月
- 2007年6月
- 2007年11月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已完工)
广州电视观光塔项目总投资约29.48亿元人民币[18],共需建设用地面积17.546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3.33万平方米,道路面积4.216万平方米。其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塔体建筑面积44275平方米,地下空间建筑面积69779平方米[19]。
2005年11月25日,广州塔正式动工兴建。
2006年4月6日,广州塔基坑工程验收完成,开始施工总承包开标。
2006年4月25日,广州塔开始主体桩基础工程施工。
2008年8月27日,广州塔454米的主塔体完成封顶[14],超过中信广场成为广州最高建筑。
2009年5月5日,广州塔天线提升完毕,达到610米最终高度。
2010年6月,由于担心影响飞机飞行安全,广州塔降低天线高度10米,为600米。
2010年10月1日,广州塔正式开放。
全部施工任务计划已经在2009年底完成,并于2010年正式投入使用,将承担第16届亚运会的转播任务[20]。
配置
广州电视观光塔根据不同的功能规划而分成了9个区域,这当中包括电视和广播设施、观光平台、旋转餐厅、电子游戏、餐厅、展览空间、会议室、商店和四维影院,跳楼机等。
塔身底部隐藏了一个地下功能区,连接地铁、巴士站以及一个通往珠江北岸的地下行人隧道。地下层同样被规划建设多样的服务设施,包括博物馆、美食区、商业区和一个拥有600个车位的停车场。地下入口分为两个,一个与地面景观相连,另一个则通往公交系统和停车场。两个入口都设有慢速观光电梯和高速双层电梯可供使用,高速电梯的提升高度将达到438米,单次提升高度为世界上最高,一分半钟即可到达顶层[21]。
塔身中段距地面80米至170米的区域,包含一个四维影院,一个游乐场,饭店,咖啡厅以及有茶座的室外花园。步行楼梯设在距地面170米处,由此开始螺旋上升,游客可以攀登将近200米的高度,全程穿越塔的腰部。
楼梯之上就是塔顶,塔顶同时包含了技术区和观光区:一个双层的旋转餐厅,一个风阻尼器和一个上层观景台。从上层观景台游客可以通过楼梯继续向上攀登,来到塔顶最高的一个圆形露天观景平台,俯瞰广州的市容。
2011年9月1日,位于塔身顶部的世界上最高的横向摩天轮面向公众开放。该摩天轮位于塔顶450-454米处,主要由观光球舱、轨道系统、登舱平台、控制系统等构成。整套摩天轮拥有16个观光球舱,每个球舱直径3.2米,可容纳4~6名乘客。舱围绕倾斜的椭圆形塔顶缓缓旋转,游客可在其中鸟瞰广州全貌[22]。
信号发射
广州塔最初是以发射电视频号为功能之一而兴建。[23]由于广州市当局在1990年代起开始大力推广收费有线电视,务求以清晰的视像诱使广州市民停止自行接收未经审查的香港仿真地面电视信号,方便过滤及中断节目。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后,普通市民家庭使用公共天线或自行以鱼骨天线接收电视频号的户数已少之又少,有线电视非常普及。而香港、澳门市民仍然广泛使用大厦天台公共天线或鱼骨天线加机顶盒接收免费的高清数码地面电视。由于广州免费地面频道少,也不会在无线信号中转播香港数码地面电视,导致广州塔的利用率成疑。[23]截至2022年,广州的电视信号仍由原有的广东越秀山电视发射塔和广州花果山电视发射塔发射,广州塔的发射电视信号功能仍然闲置。[24]
争议
工程超支及盈利前景
广州塔主要的收入来源于旅游观光的门票收入,加上每日高达25万元的职员薪金及日常维护费用,在每张门票150元的情况下,需每日6000人的人流量才能保本,盈利前景堪忧。[25]
根据广州市审计局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2013年度审计报告上所示,广州塔至2014年5月实际投资29.4亿元,超支4.44亿元,每年支付银行利息1.35亿元,还出现经营困难,持续4年亏损。业主城投集团称,投资超支主要因建设后期没有严格控制装修和机电工程的规模、材料标准和工期,银行利息和建设管理费也超支,经营困难则是因实际游客人数远少于预期。据报导,城投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和城建融资平台之一,其财力靠政府动用土地和特许经营项目等公共资源支持,决定广州塔的投资及效益与公众利益相关,也决定其非纯粹商业建筑,而具公共建筑性质。如仅仅因为没有严格控制工程规模等就致超支2.86亿元之巨,已涉及直接或间接损害公共利益,而这当中还有部分项目不履行政府采购进程以及物业出租未经报批和公开招租进程等现象。2010年,广州塔在即将开幕时,被迫降高14.2米,全因设计时没有考虑到需「保障航空安全」,为此建造支出额外增加了1666万多元,最终由市政府财政全额「埋单」了事,并没有对任何人士进行问责。[23]
广州塔每天实际游客数3900人,与可研报告预测的9600多人相差甚远。广州塔当初将登塔最高票价定为每人150元时,已引发社会质疑。当时广州塔方面称,高票价是因为每天要有6000名游客才不亏本,大概要20年至25年才能还完本息,并指若要减价也要等到还完本息或有得谈[23]。
数年后,广州塔的营运状况有所改善。营运方发布数据指:截至2019年12月,广州塔共接待游客近1,557万人次,当年前11个月共接待游客230万人次。而收入2015年至2019年营运方收入,由4.85亿增值至6.91亿元人民币,其中门票游乐收入占五成,其次为餐饮收入,此外还有广州塔珠江游船、商品销售盈利;到2019年爆发疫情后,公司产生大额亏损[26]。另营运方于2017年在新三板挂牌上市[27],并计划在主板上市[28]。
交通
- 地铁:3号线、APM线 广州塔站 (地铁)
- 海珠有轨电车THZ1:广州塔站 (有轨电车)
- 巴士:
- 珠江帝景苑总站:121、121A、204、262、旅游2线、262
- 广州塔西站:262、468
- 广州塔码头站:262、468
- 广州塔东站:旅游观光1线
- 渡轮:广州塔财富码头
参考文献
- 魅力广州塔 《广州建设》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5-06-04.2008年3月13日
- 新电视塔工程主体建筑已完成. 广州电视新闻 2008年1月4日
- . 中国经济网. 2010年9月29日 [2010年9月2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1日).
- 广州新电视塔命名敲定 市民不知"海心"内涵 金羊网新闻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1-07-21.2009年11月16日
- . 南方日报. 2010年9月29日 [2024年1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年10月31日).
- . 金羊网. 2009-09-22 [2011-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中文(中国大陆)).
- . 金羊网. 2010-02-02 [2010-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08) (中文(中国大陆)).
- . 广州日报. 大洋网. 2009-02-26 [2009-1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6) (中文(中国大陆)).
- . 南方网新闻. 2004-07-23 [201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中文(中国大陆)).
- . 网易. 2005-03-23 [201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中文(中国大陆)).
- . 《建筑创作》. 2007年第11期 [2008-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14).
- 王卫国. . 南方都市报. 2009-07-07 [2024-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1-05) –广州图书馆.
- . 新华网. 2006-11-08 [201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27) (中文(中国大陆)).
- . 新华网. 2008-08-28 [2012-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30) (中文(中国大陆)).
- 广州新电视塔总高度610米维持不变 《信息时报》新闻 的存盘,存档日期2017-11-12.2005年12月31日
- 广州新电视塔变矮10米 为确保上空飞行安全 民航资源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0年7月23日
- . 中国新闻网. 2012年3月1日 [2011年3月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9月21日).
- 广州塔票价偏贵? 每天六千游客才能不亏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0年9月29日
- 斥资22亿610米广州新电视塔昨正式动工 《羊城晚报》新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05年11月26日
- . 广州电视新闻. 2006年2月8日.
- . 金羊网新闻. 2007年6月20日 [2008年9月2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10日) (中文(中国大陆)).
- . 网易. 2011年8月24日 [2011年8月2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6月30日) (中文(中国大陆)).
- 洪绩. . 新浪新闻. 2014-09-27 [202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4.
- . 中文寻星. 2022-09-24 [2022-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 . 羊城晚报. 2012-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24).
- 杨坪. .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1-01-19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 –新浪财经.
- 詹钰叶. . 深圳商报. 2017-02-06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 –环球网.
- 李天研. . 广州日报. 2023-02-03 [2023-07-22].
- . 广州日报. 2017-12-18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 –新浪新闻.
- 陶明霞. . 南方日报. 2017-12-07 [2023-07-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