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德塔

默德塔波斯语, )也称为伊朗塔德黑兰塔[5],是伊朗德黑兰一座多用途混凝土,高度为435(1,427英尺[7],建于2007年。它从地面到天线顶端高达435米(1,427英尺),是世界上第七高的塔,仅次于哈利法塔东京晴空塔广州塔加拿大国家电视塔奥斯坦金诺塔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顶端内部有12层,楼顶为315米(1,033英尺)。塔身内部包含楼梯电梯[4][5]。默德塔也是目前世界上第17高的独立建筑结构[8]

默德塔
默德塔[1][2]
别名伊朗塔
德黑兰塔
概要
状态竣工
类型复合用途:
餐厅、酒店、会议中心、世界贸易中心
地点 伊朗德黑兰西城区 (德黑兰)基沙区之间
35°44′41″N 51°22′31″E
起造2000
竣工日2007
开放2008
管理者Heydari Sazeh
高度
高度435.0米(1,427英尺)
天线/尖顶435.0米(1,427英尺)
屋顶315.0米(1,033英尺)
顶楼312.0米(1,024英尺)
技术细节
材料钢筋混凝土
建筑面积154,000 m2(1,660,000 sq ft)
层数12
7
设计与建造
建筑师Dr. Mohammad Reza Hafezi
主承包商Heydari Sazeh
网站
https://miladtower.tehran.ir
地图
参考
[3][4][5][6]
世界塔式建筑高度排名(支柱式铁塔除外)
1. 东京晴空塔
2. 广州塔
3. 西恩塔
4. 奥斯坦金诺电视塔
5.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
6. 默德塔
7. 吉隆坡塔

默德塔是德黑兰国际贸易和会议中心的一部分,默德塔顶部为餐厅、五星级酒店、会议中心、世界贸易中心和科技园区。这些设施结合贸易、通信、展场、住宿,以响应21世纪的全球化需要[3][4][5]

历史

默德塔最早是巴列维计划的一部分,位于德黑兰西城区 (德黑兰)基沙区之间。美国城市规划师罗伯逊是巴列维计划设计师.[9]。巴列维计划包括5000000平方米土地,其中三分之一是开放空间[10]。巴列维计划本来容纳50,000居民、政府部门、商业机构及文化中心,包括表演艺术博物馆、设施和图书馆(包括巴列维国家图书馆)。巴列维计划将耗资500亿(210亿美元)元[10]丽莎·哈拉比与巴列维计划关系密切。随着1976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巴列维计划被取消[9]

2000年,默德塔开始建设。在2007年完工后,默德塔是世界上第四高的独立电信塔[5]。一年后,默德塔在2008年开放大众使用。默德塔的历史存有一些疑惑,比如有一些数据显示默德塔的动土比2000年更早、默德塔是在一年后完工,而不是2007年[3][4][5][6] 。该塔正式于2008年10月8日开通,德黑兰市长穆罕默德·巴盖尔·卡利巴夫德黑兰市议会成员都参与开幕仪式,吸引250多名当地和外国记者采访。

结构

默德塔剪影

默德塔高度为435米(1,427英尺),是伊朗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上第六高的塔。默德塔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基础、塔身(大厅)结构、轴结构、塔头结构和天线桅杆。塔身结构包含六层楼,前三个楼层包含63个商业机构、11个美食广场、咖啡厅和商业产品展览,占地260平方米(2,800平方呎)[5]

第一和第二层包括官方组织、安装部分、数据中心。一楼是接待游客的入口。轴结构是混凝土结构,位于315米高空(1,033英尺)。6座电梯位于三个不同侧面,将游客以每秒7米(0.007公里)的速度运送至顶部,紧急楼梯则位于第四个侧面。

塔头是一个制结构,重约25,000,内部分成12层楼。默德塔顶层内含一个防火避难区[11]、一个封闭观景台、餐厅、公共艺术画廊、一个开放的观景台、一个旋转餐厅、电信楼层、贵宾餐厅、机械地板和天空圆顶。

默德塔天线桅杆有120米高(390英尺)。桅杆的较低楼层为公共用户通信天线,三个上部层楼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电视台广播的天线。

此外,该大厦设有一个复合区,占地27,000平方米(290,000平方英尺),内含大型计算机和电信设备、文化和科学部、商业交易中心、临时展场、图书馆、展览厅和一个行政单位。默德塔有一个八角形的底座,象征着传统波斯建筑[4]。Boland Payeh公司负责建造默德塔,设计师则是M.R. Hafezi[4]

国际会议中心

默德塔主要部分是7个会议沙龙和展览空间,占地700平方米(7,500平方英呎),其他特点包含大厅、培训室、两间化妆室、一个电台和电视演播室和接待服务室。[4][5]

国际酒店

占地52,000平方米(560,000平方英尺)五星级酒店已经在默德塔营运,提供游客与商业人士住宿。

世界贸易中心

世界贸易中心​​占地40,000平方米(430,000平方英尺),连接不同国家商用业务的交易、产品展览服务、技术和科学规范。

画廊

参考数据

  1. . Tehran Times. 2008-09-11 [200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 . NBN (Nasl Bartar Novin). Undated [2009-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17).
  3. . Skyscraperpage.com. [201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4. Zafarani, H. (PDF). Iitk.ac.in. [2012-12-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6).
  5. . EMPORIS. [2012-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2).
  6. . Skyscrapercity.com. [2012-12-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7. . Cellular-News. 2008-10-08 [2009-10-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4).
  8. Andrew Burke, Mark Elliott. Iran (Lonely Planet Country Guide). p. 114.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5th Edition, 2008. ISBN 978-1-74104-293-1.
  9. Vanstiphout, Wouter. . The New Town. [201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9).
  10. Khoshnood, Ardavan. . Aryamehr.com. [2013-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11. . IUA. 2009-03-13 [2009-10-05].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默德塔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