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陸國風土記
概要
奈良時代初期元明天皇下詔各令制國的國衙開始編纂,主要以漢文記述。為了整備律令制度,仿效中國的地方志編纂,並做為地方統治的方針[2]。由於該書編纂時正採用鄉里制作為行政區域劃分,城郭、烽火、驛站等軍事相關的事項亦詳實記載。
最大的特徵在於夾雜仿自中國四六駢儷體之文體,歌則以萬葉假名表記。作為東海道唯一留存的風土記,該文獻可一窺當時東海道的風土民情。本書大量記載關於倭武天皇的事蹟,也記錄許多日本神祇,特別是坐鎮在香島郡的香島大神(今鹿島神宮),因此出現該書編輯群中心是藤原宇合之說法。由於藤原曾擔任遣唐使節團的遣唐副使,並於現存日本最古老的漢詩選集《懷風藻》[3]留下最多作品,又曾出任常陸國守,後人才會懷疑是編輯群之一。另外,《萬葉集》卷六收錄天平4年(732年)藤原宇合遣西海道節度使時,高橋虫麻呂為之作送別歌。同書卷九收錄高橋虫麻呂所作「檢税使大伴卿登筑波山時歌」,證明養老3年(719年)高橋位於常陸國,彼時該國國守為藤原宇合,是以後來出現高橋為藤原屬下,且高橋亦負責編輯《常陸國風土記》的推論。
收錄的神話故事
參考資料
- 《常陸国風土記全訳注》,秋本吉德著,講談社出版,2001年10月9日,ISBN 978-4061595187。
外部連結
- (日語)口訳・常陸国風土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日語)茨城県生活環境部生活文化課:常陸国風土記1300年記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