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雉

帝雉学名:)又称黑长尾雉台湾帝雉,俗称罗汉脚雉海雉乌雉,是台湾特有的长尾雉属鸟类,分布于台湾的中、高海拔山区,最高曾见于3850公尺附近,是台湾的雉科鸟类中栖息于最高海拔者。帝雉被列为世界近危鸟类,与蓝腹鹇同为名列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台湾特有雉科鸟类。帝雉的形象还被用在1000元新台币纸钞的背面,以及中华航空于2016年所引进新型客机空中巴士A350的机身彩绘,更曾为2007年台湾永续生态协会、台湾国际观鸟协会与立委推动的非官方「国鸟选拔」中被提名的鸟种之一。

帝雉
化石时期:上新世后期至今,(由分子生物学分析推得[1]
雄鸟(上)与雌鸟(下)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鸡形目 Galliformes
科: 雉科 Phasianidae
属: 长尾雉属 Syrmaticus
种:
帝雉 S. mikado
二名法
Syrmaticus mikado
(Ogilvie-Grant, 1906)
异名
  • Calophasis mikado Ogilvie-Grant, 1906
  • Phasianus mikado Rothschild, 1907
  • Cyanophasis mikado Buturlin, 1908

研究简史

摄于日治时期的阿里山邹族青年,装饰其头部的鸟羽,很有可能就是帝雉的羽毛。

英国鸟类学家华特‧古费洛于1906年在阿里山采集鸟类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装饰在原住民头上、他从未曾见过之两片漂亮的雉类长尾羽。因其恰好回国在即,故只带回这两片尾羽回英国。经过一番研究以后,这两片羽毛的主人被认定为台湾特有的新鸟种,属于雉科 Calophasis 属(后由美国鸟类学家威廉·毕比并入长尾雉属[4][5][6],并由同为英国鸟类学家的威廉·奥吉维-格兰特,于是年命名为 Calophasis mikado。「Mikado」源于日语的「」,汉字写作「」或「御门」,为天皇的尊称。如今在日本,帝雉的和名亦为「」。

通常学术界发表生物新种,必须根据完整的模式标本,但对于帝雉,却破例只根据两片尾羽而已,因为研究人员很明显可确定牠是未曾发表过的新种。

1906年11月,任职于台湾总督府博物馆的标本采集人菊池米太郎亦在阿里山塔山附近采集到20只帝雉,一部份经由当时住于日本横滨的贸易商Alan Owston送至欧洲,于1907年经Rothschild将帝雉的正确长相,经过一番叙述后发表于学界。至于活的帝雉,则是在1912年首次到达欧洲。

2018年,帝雉的基因体完成解码,为台湾特有种鸟类首次,此次研究结果推测帝雉约于 347+69
−124
万年前首次出现,约相当于上新世赞克尔期中期至皮亚琴期中后期之间[1]

分布

帝雉的(法国土鲁斯博物馆)

帝雉仅见于台湾的中央山脉雪山山脉,栖息于海拔1600公尺至3300公尺的原始针叶林草原混生地带。

外形特征

黑长尾雉具有长尾雉属鸟类的特征。雄鸟体长约 97公分(含尾羽52-60公分),体重约1100公克,雌鸟体长约55 公分(含尾羽17-21公分),体重约700 公克。[7]:2雌、雄鸟的羽色有显著差异,雄鸟全身呈紫蓝色金属光辉之纯黑羽毛,唯尾羽有显明白色横带纹。喙角黑色,脚暗灰色以至绿褐色。雌鸟大多呈橄榄褐色,尾羽具黑色横斑。雌雄眼周均裸出红色的皮肤。

习性

帝雉生活在高海拔山区坡度较陡峭的针阔叶混合林、针叶林,亦曾见于箭竹林等浓密树丛中。[8]:22帝雉的食性和鸡相似,常见边走边用强健弯曲的喙啄食。春、夏植物更新茂密时,曲颈低头不停啄食地表植物的新芽、嫩叶,秋冬绿色地表植物欠缺,主要啄食草籽、浆果、地衣等,火炭母草、玉山悬钩子、五节芒、车前草、早和苗等也都是牠的食物。另外,繁殖期或严冬时,也会改吃荤,蚂蚁蚯蚓、甲虫,就变成牠的美食。主要以蕨类嫩芽、球根、浆果及昆虫为食。

帝雉在晨昏最为活跃,这时牠们会到比较空旷的地方觅食,在清晨5-6点 及傍晚6-7点之间为最易于发现雉类的时段,会因季节性日出日落的时间差。[8]:28

帝雉个性娴静,但领域性强,所以除了在繁殖季时,否则很少有二只以上同时出现的情形。营巢于树上窟窿里或地上,以草茎等做粗糙的巢座。

鸣声类别

鸣叫声常听到的有五种:「咕、咕、咕」较低沉的声音,亦是最常听到的声音,在平时走动或啄砂土较为放松状态,常可听到这种连续性的声音。另一种是音调较高所发出的「咯、咯、咯」,通常发生在发情期或警觉到有威胁者在附近活动时。「叽一叽一」出现频率比前两者少许,多为威胁者入侵感到有立即危险的时候。「噈噈」(cù)是帝雉发出音调最高的声音,通常是受到惊吓窜飞时可听见,与前述的「叽」的声音很相似。另一种「呼一呼一」,是在发动攻击伸啄爪踢的声音,这声音与前四种不太相同,似乎是由口腔将气吹出来的,而前四种是由鸣管的发声肌所产生的声音。[9]:15-16

繁殖

丹麦画家 Henrik Grönvold 绘制的帝雉雄鸟与雌鸟,最初是作为 Ogilvie-Grant 于1908年刊载的文章《福尔摩沙鸟类附记》(Additional Notes on the Birds of Formosa)的附图。

3至7月为其繁殖期,此时雄鸟会占区、殴斗,发出ke、ke、ke的叫声。求爱时擡头挺胸,频频振翅炫耀,逼近雌鸟后迅速啄头踩背进行交配。繁殖求偶期在春夏季节,但在10月间也纪录过雌鸟孵蛋的行为,帝雉每窝平均3至12个蛋,蛋壳呈白黄色,孵化期约为一个月。[8]:30

保育

帝雉在过去面临林业砍伐森林的压力,数量逐渐减少,但目前得到了较好的保护,玉山国家公园近年来野生的帝雉族群有增加的现象[10]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红皮书从1994年版将其定为近危(Lower Risk/near threatened)物种。

注释

  1. Lee, C.-Y.; Hsieh, P.-H.; Chiang, L.-M.; Chattopadhyay, A; Li, K.-Y.; Lee, Y.-F.; Lu, T.-P.; Lai, L.-C.; Lin, E.-C.; Lee, H. ; Ding, S.-T.; Tsai, M.-H.; Chen, C.-Y.; Chuang, E.-Y. . Gigascience. 2018, 7 (5): giy044 [2019-11-20]. ISSN 2047-217X. PMC 5941149可免费查阅. PMID 29722814. doi:10.1093/gigascience/giy04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9).
  2.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10-01, 2016: e.T22679336A92811293 [2022-12-15]. doi:10.2305/IUCN.UK.2016-3.RLTS.T22679336A92811293.en可免费查阅. 数据库数据报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近危级别的原因
  3. . CITES. [2022-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5).
  4. Beebe, W. . Zoologica. 1914, 1 (15): 261–285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4) (英语).
  5. Ogilvie-Grant, W. R. . Bulletin of the British Ornithologists' Club. 1906, 16 (121): 118–123 [2022-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8) (英语).
  6. Ogilvie, W. R.; La Touche, J. D. D. . Ibis. 1907, 49 (1): 151–198. doi:10.1111/j.1474-919X.1907.tb03298.x (英语).
  7. 徐, 佩霜. . 林务局自然保育网.
  8. 谢, 孝同; 刘, 小如. . 1987.
  9. 吴, 祥坚. . 1987.
  10. . [2007-03-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5).

参考出处

  • The Auk. 1912. The Auk (Issue 29, No. 4; p0554-p0558). In SORASearchable Ornithological Research Archive [online]. Albuquerque, N.Mex.: The University of New Mexico, [cited 12 November 2004].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
  • 国立凤凰谷鸟园,nd,帝雉 [online]。南投县鹿谷乡:国立凤凰谷鸟园。[引用于 2004年11月11日]。万维网网址:
  • Peterson, Alan P. 2004a. Galliformes. [online]. Walla Walla, W.Va.: Zoonome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Resource , 11 November [cited 12 November 2004].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Peterson, Alan P. 2004b. Ogilvie-Grant, William Robert 1863-1924.[online]. Walla Walla, W.Va.: Zoonome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Resource , 2 July [cited 12 November 2004].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
  • 王家祥、刘还月,nd,台湾十二生肖:台湾帝雉 [online]。台北:开拓基金会。[引用于2004年11月11日]。万维网网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吴永华,1996,被遗忘的日籍台湾动物学者。台北:晨星。
  • 周幸叡,2003,名鸟寻芳:台湾帝雉 锦衣骑士英雄之美 [online]。台北:自由新闻网。2月16日 [引用于2004年11月11日]。万维网网址:
  • 周镇,nd,海雉,见鸟与史料 [online]。南投县鹿谷乡:国立凤凰谷鸟园。[引用于2004年11月11日]。万维网网址: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4. [2007年3月10日].
  • . ITIS.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帝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