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带
布尔带(英语:,略称:)也称为、包宁杰带状,或布历加,是由美国作家、金融分析师约翰·包宁杰(John Bollinger)在1980年代发明的技术分析工具,通过该工具,投资者可以看到金融工具或商品的价格如何随着时间而波动。该工具结合了移动平均和标准差的概念,其基本的型态是由三条轨道线组成的带状信道(中轨和上、下轨各一条)。「中轨」为股价的平均成本,「上轨」和「下轨」可分别视为股价的压力线和支撑线。

定义
「布尔带」是这样定义的:
一般情况下,设置N=20和K=2,这两个数值是一开始创办人所设计的标准用法,也是在布尔带当中使用最多的。在日线图里,N=20其实就是「月均线」(MA20)。依照常态分布规则,约有95%的数值会分布在距离平均值有正负2个标准差()的范围内。
保力加信道是由三条线组成,在中间的通常为 20 天平均线,而在上下的两条线则分别为信道顶和信道底,算法是首先计出过去 20 日收巿价的标准差,通常再乘2得出2倍标准差,信道顶为 20 天平均线加 2 倍标准差,信道底则为 20 天平均线减 2 倍标准差。

【S&P500指数】
Bollinger Bands,显示3组轨道,间隔一个标准差。
Bollinger Bands,显示3组轨道,间隔一个标准差。
两大指针
由布尔带衍生出两项颇为实用的指针——「%b指针」和「带宽指针」,以辅助布尔带的判读和运用。
%b指针
指针(Percent b,PB),以数字形式呈现收盘价在布尔带中的位置,做为交易决策时的关键指针。例如:当%b值为0.5(或以百分比表示50%),代表收盘价处于布尔带的中间位置。
〖计算公式〗
- %b值 = (收盘价−布尔带下轨值) ÷ (布尔带上轨值−布尔带下轨值)
由于收盘价会在上、下轨道震荡游走,幅度甚至大于轨道范围(0~1),因此%b值没有上下限。当走势向上突破,收盘价落于上轨上方时,%b值> 1;而走趋向下突破,收盘价落在下轨下方时,%b值< 0。
借由观察分析「%b指针」可以提供投资时的参考,依据指针的强弱走势,作出买卖决策。
脚注
- . [2014-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1).
外部链接
- John Bollinger的官方网站 Archive.is的存盘,存档日期2013-01-18(英文)
- Capital Growth Lett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Bollinger的《资本成长通信》官网)(英文)
- 名词解释:Bollinger Bands - BBands轨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繁体中文)
- %b指针(Percent b)(繁体中文)
- 带宽指针(Bandwidth)(繁体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