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几

英语:[1]1916年—1997年1月17日),原名黄左基香港导演编剧,以拍摄粤语片为主。

左几
导演
本名黄左基[1][2]
罗马拼音Wong Tso Kea[1]
英文名Tso Kea[1]
别名何愉、何瑜
国籍 英国属土
 加拿大
永久居留权 英属香港
 加拿大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南海[1][2]
出生1916年 (1916)
 中国广东南海[1][2]
逝世1997年1月17日(1997岁—01—17)(80—81岁)
 加拿大温哥华[1][2][3][4][5]
职业导演编剧
语言粤语英语国语
教育程度私立广州大学社会系毕业[1][2]
配偶梁爱
1960年结婚—1997年结束
儿女黄森(子)
出道地点 英属香港
出道作品卖花女》(1938)
代表作品魂归离恨天》(1957)
黛绿年华》(1957)
帝女花》(1959)
落霞孤鹜》(1961)
秦淮世家》(1963)
一水隔天涯》(1966)
活跃年代1937年至1997年

生平

左几自小于广东南海长大,11至12岁时赴广州读书,后于私立广州大学社会系毕业。[1][2]1937年,左几来港投身电影工作,最初担任编剧,翌年写成其首部电影剧本《卖花女》。[1][2]其后曾加入启明制片厂,先后出任场记、电影冲印、剪接等职位。[1][2]1940年,左几与导演望云(原名张文炳)合导《小夫妻》,然而拍摄工作因第二次中日战争而搁置。[1][2]1941年末,香港日占时期开始,左几遂离港回中国演出话剧,直至1945年战争结束后方回港。[1][2]1947年,左几及望云终完成执导《小夫妻》。[1][2]1948年,左几拍成首部由其独立执导的电影《游龙戏凤》。[1][2][3][6][7][4]

从1947年起直至1969年其拍摄最后一部电影《追求奇遇》期间,左几共执导了80多部电影,大多以其笔名「何愉」或「何瑜」之名义自编自导。[1][2]当中除《赵盼儿》(1961)、《挽面案》(1962)、《清官斩孝女》(1962)、《明珠记》(1963)及《庵堂会》(1964)五部为潮语片外,其余皆为粤语片。[1][2]在这段时间内,左几曾先后于大兴视频公司新联影业公司国际视频发行公司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前身,简称「电懋」)、大成视频公司光艺制片公司华侨影业公司等机构任职导演及编剧。[1][2]其中,国际视频发行公司于1955年摄制的创业作《余之妻》便是由左几执导。[1][2]于1955年至1959年间,左几为国际(电懋)执导了17部粤语片,产量冠绝电懋粤语片组。[1][2]为电懋服务期间,左几以拍摄各种制作严谨、题材多元且具个人风格的电影见称,尤其体现於其一系列重新演绎及改编中外文学、电影及舞台剧经典作品的言情文艺片,例如改编自中国作家巴金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的《爱情三部曲》(1955)、改编自英国作家爱梅丽·勃朗特名作《咆哮山庄》的《魂归离恨天》(1957)、改编及取材自香港作家郑慧同名小说以及中国作家张爱玲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的《黛绿年华》(1957)[1][2][8],以及取材自1955年美国电影《红颜祸水》的《美人春梦》(1958)等。[1][2][3][4][5][6][7][9][10]左几亦曾自言拍摄文艺片「比较适合自己发挥」。[3]

1959年,左几拍毕《东床佳婿》后离开电懋[1],并继续拍摄不同题材的粤语片,包括于同年上映的粤剧电影《帝女花》。[2]该片为香港粤剧剧作家唐涤生所改编的著名粤剧剧目《帝女花》的首个电影版本,由大成公司出品。然而,因当时左几被亲国民党派系列入黑名单,《帝女花》上映时乃托名龙图执导。[11]其后,左几曾为光艺公司执导改编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话剧《群鬼》的电影《慈母心》(1960),又为华侨公司执导了多部改编自中国作家张恨水长篇小说的同名电影,包括《落霞孤鹜》(1961)、《似水流年》(1962)和《秦淮世家》(1963),以及改编自中国剧作家曹禺话剧名作《北京人》的《金玉满堂》(1963)。[1][2]1966年,左几为港联影业公司执导了言情通俗片《一水隔天涯[1][2],并为片中由作曲、由韦秀娴于幕后代女主角苗金凤演唱的同名主题曲填词,该曲其后成为粤语流行曲经典作品[1][2][12]:78[13]:25[14]:682。1969年,左几与李亨合导《追求奇遇》,是左几最后一部执导的电影。[1][2][3][4][5][6][7][9]

1960年代,左几与粤语片演员梁爱结婚。1967年,受六七暴动影响,二人陷入破产困境。为谋生计,左几曾变卖其珍藏品包括名书以过活,而梁爱则兼任工厂包装工人养家。[15] 除电影事业外,左几亦曾涉足电视界。1968年,左几和梁爱获丽的映声邀请加盟该台,后左几曾监制由杜平方虹等主演的侦探奇情剧《华龙探案》(1969)[1][2][16],又曾主理该台编剧组及艺员训练班。左几其后一度离开,出任佳艺电视无线电视编剧,后复回巢丽的电视主理该台创作组,1981年升任丽的电视创作组经理。[1][2][15]

1980年代初,左几退休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及后曾于当地创立影视协会,继续参与跟剧艺相关的工作。1997年1月17日,左几于温哥华病逝。[1][2][3][4][5]

家庭

左几与梁爱于1960年代结婚后,育有一子黄森,亦曾担任电影导演。[1][15]

电影作品

注:以下数据主要出自香港电影导演会主编《香港电影导演大全:1914-1978 奠基篇》和香港电影数据馆的《六十年代粤语电影回顾(1996年修订本)》及香港影库。除特别注明外,电影皆为粤语片。[1][2][17]

只任编剧

年分片名备注
1938年卖花女[1][2]
1950年细路祥
1954年小星泪
1954年锦绣人生
1954年改期结婚
1960年难兄难弟
1971年浑身是胆

自编自导

年分片名备注
1947年小夫妻望云合导[1][2]
1947年白头情侣陈天纵合导[1]
1947年黄金潮谭新风合导[1]
1948年游龙戏凤[1][2]
1948年游凤戏龙[1][2]
1948年千里姻缘[1]
1948年四凤齐飞[1]
1948年醋海鸳鸯[1]
1949年龙兄虎弟[1]
1949年碧海恩仇[1]
1950年虎穴双珠兼任监制[1]
1951年明星梦[1]
1951年天堂春梦苏怡朱克李亨卢敦、谭新风合导[1]
1952年佳偶天成[1]
1952年夜桃源[1]
1952年二八娇妻一岁郎[1]
1955年爱情三部曲[1][2]
1956年[1]
1956年碧海浮尸[1]
1956年世家子弟[1]
1957年魂归离恨天[1][2]
1957年半世老婆奴[1]
1957年璇宫艳史(上集)[1][2]
1957年琵琶怨[1][2]
1957年黛绿年华[1][2][8]
1958年杀妻案[1]
1958年驸马艳史[1]
1958年黑侠擒凶[1]
1958年璇宫艳史(续集)[1]
1958年美人春梦[1][2]
1958年历尽沧桑一美人[1]
1959年东床佳婿[1]
1959年桂枝告状[1]
1959年王宝钏[1]
1959年帝女花上映时托名龙图执导[1][2]
1959年白兔会又名《刘智远白兔记[1]
1960年慈母骄儿[1]
1960年慈母心[1][5]
1961年999廿四小时奇案[1]
1961年唉,郎错了![1]
1962年满江红[1][5]
1962年似水流年[1][5]
1962年夜深沉[1][2][5]
1963年金玉满堂[1][5]
1963年双玉蝉[1]
1963年秦淮世家[1][2][5]
1964年恨海情花[1]
1964年大饭店[1]
1964年艳鬼缘[1]
1965年珍珠泪[1][5]
1966年一水隔天涯兼为电影同名主题曲填词[1][2][5]
1966年都市的陷阱[1]
1968年魔窟寻踪又名《天堂魅影[1]
1969年秋雨春心[1]

只任导演

年分片名备注
1948年樊笼彩凤[1]
1948年恨海情鸳[1]
1948年我若为王[1]
1948年风雨送魂归[1]
1949年垃圾天堂[1]
1949年侠义锄奸[1]
1950年脂粉生涯[1]
1950年人海万花筒义拍片
赵树燊俞亮左几卢敦李化吴回陈皮黄金印李铁李应源执导
执导片中第三单元〈谣传〉[1]
1950年欲海遗恨[1]
1950年发财添丁又名《凤凰飞[1]
1953年出笼鸟[1]
1954年父慈子孝[1]
1955年余之妻[1]
1958年广告女郎[1]
1958年月宫宝盒[1]
1959年一枝红艳露凝香[1]
1959年七剑下天山[1]
1959年金山大少[1][5]
1961年凤凰山龙虎斗兼任制片[1]
1961年赵盼儿潮语片[1][2]
1961年落霞孤鹜[1][2][5]
1962年挽面案潮语片[1][2]
1962年清官斩孝女潮语片[1][2]
1962年情比金坚[1]
1962年残月离魂[1]
1962年苦雨春风电影《情比金坚》(1962)续集[1]
1963年明珠记潮语片[1]
1963年历劫花[1]
1964年庵堂会潮语片[1]
1964年鸳梦重温[1]
1964年情侠情仇[1]
1964年满堂吉庆义拍片
卢敦吴回李铁李晨风胡鹏左几秦剑珠玑凌云陈文莫康时陈皮陈云陈烈品黄鹤声黄岱冯峰冯志刚楚原杨工良蔡昌蒋伟光卢雨岐龙图合导[1]
1966年神探智破艳尸案[1]
1969年追求奇遇又名《追求妙遇
与李亨合导[1][2]

电视作品

丽的映声/丽的电视

日期剧名备注
1969年5月6日至10月11日华龙探案监制剧中六个单元:[1][2][16][18][19][20]
  • 〈十面埋伏〉
  • 〈草木皆兵〉
  • 〈海滩命案〉
  • 〈海角惊魂〉
  • 〈古屋情魔〉
  • 〈回春园之秘密〉
1975年十大奇案编剧
1976年十大刺客编剧
1979年7月9日至9月28日天蚕变顾问
1979年11月6日至1980年2月1日大白鲨故事、编审
1980年5月12日至8月29日人在江湖编审
1980年太极张三丰编审

佳艺电视

日期剧名备注
1978年雪山飞狐编剧

无线电视

日期剧名备注
1976年三年零八个月编剧

参考数据

  1. 香港电影导演会 (编). . 《香港电影导演大全:1914-1978 奠基篇》. 2019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0).
  2. (PDF). 香港电影数据馆. [2022-03-2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04).
  3. 李焯桃. . 舒琪 (编). . 香港: 香港市政局. 1996年: 46–50. ISBN 9627040525.
  4. 魏君子. . 香港: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2019年: 217-218. ISBN 9789888572496.
  5. 李焯桃. .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 1997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8).
  6. 黄爱玲 (编). . . 香港: 香港电影数据馆. 2009年: 280. ISBN 9628050486.
  7. 易以闻. .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5年: 290-309. ISBN 9789620438363.
  8. 麦浪. . 《文学世纪》. 2005, 5 (5): 7–12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1).
  9. 李焯桃. . 舒琪 (编). . 香港: 香港市政局. 1996年: 56–62. ISBN 9627040525.
  10. 李焯桃. . 黄爱玲 (编). . 香港: 香港电影数据馆. 2009年: 184–191. ISBN 9628050486.
  11. 郭静宁 (编). . 香港: 香港电影数据馆. 2003: 291. ISBN 962-8050-18-4.
  12. 黄湛森. . 香港: 香港大学哲学博士论文. 2003年.
  13. 刘靖之. . 香港: 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 2009年. ISBN 9789620728457.
  14. 王赓武. . 香港: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2017年. ISBN 9789620438851.
  15. . 晴报. 2019-12-20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16. . 工商晚报. 1969-06-17: 3.
  17. . 香港影库. [2022-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3).
  18. . 工商晚报. 1969-07-01: 3.
  19. . 工商晚报. 1969-08-30: 3.
  20. . 工商晚报. 1969-09-20: 3.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