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適

崔適(1852年—1924年,字懷瑾,一字觶甫[1],亦作觶廬浙江吳興(今屬湖州市)人。近代經學家史學家

簡介

崔適初受學於俞樾,與章太炎同門,治校勘訓詁之學。後受康有為新學偽經考》的影響,專治今文經學,成为近代今文經學的代表之一。曾任教於北京大學。所著《春秋復始》,以《春秋穀梁傳》為古文;《史記探源》,以《史記》本是今文學,為劉歆所竄亂,乃雜有古文說。其他著作有《五經釋要》、《論語足徵記》等。錢玄同顧頡剛等曾受教於崔適門下,經學思想受其影響頗大。

著作

史記探源

崔適撰《史記探源》一書,以其今文經學為核心思想,謂史記本屬今文經學,由於劉歆竄亂,乃雜有古文說。又謂劉歆偽造左傳,凡史記中出於左傳的內容,皆為劉歆所竄入,甚至直謂劉歆續史記。再者,史記有部分亡佚,班固曾指出其中十篇缺,有錄無書。該書更進一步說史記中有二十九篇為後人所補和妄人所續。而前人認定已亡佚的〈孝景本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該書卻又說「蓋此紀實未亡耳」。這些說法,姑不論是否全部合乎實際,此書作為一家之言,對於攻研《史記》一書的學人來說,仍頗有閱讀價值。

胡適開出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2],不收司馬遷的《史記》,但有崔適的《史記探源》。

影響

崔適的學生錢玄同顧頡剛等受其影響頗深。錢玄同由古文經學轉向今文經學、顧頡剛開創古史辨派,很大程度上受到崔適的啟發。

評論

崔適與章太炎同出俞樾門下,思想傾向卻正好對立,崔主今文,章主古文。錢玄同曾分別受業於二人門下,歸結出「這兩派對於古籍不實事求是,都犯了從主觀成見出發的錯誤」。[3]

備註

  1. 觶,漢語拼音:zhì,注音符號:ㄓˋ 。
  2. 讀書雜誌》第7期,1923年3月4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3. 顧頡剛:《古史辨》第一冊總序〈我是怎樣編寫《古史辨》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1月1版1刷。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