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子围
屯子围(英语:,旧称「田子围」)是香港一条位于屯门区北部蓝地的乡村。该村部份地方为传统围头围村[3]。

屯子围牌坊与前围门。永久封闭的前围门上写有该村旧称「田子围」

新围门。五柳路及屯子围分别位于该门左方及右方。

屯子围的中轴线,村内神坛在其末端。背后的山峰为圆头山。

村内最旧的陶氏宗祠(左)与三圣宫(右)

2023年的陶氏宗祠

三圣宫
历史
屯子围由萧姓宗族兴建。后因萧族迁至新庆村,陶氏族人便于该处定居。[6]原籍江西鄱阳[6](或指广西郁林[7])的陶氏族人迁至牛潭尾,其后于屯门创建屯门村(该村于明朝期间建成)。[6]随着族群人数增长,陶氏族人在清朝期间于蓝地一带创建五条乡村:泥围、青砖围、屯子围、蓝地村及屯门新村,皆为围村,并分散到上述乡村居住。[6][7]
围村
屯子围的围墙于1978年重建。原设于全村中轴的南端的围门于该时被拆卸,并于东面前岗楼处重建;而原址则兴建一个全新围门,以作纪念之用,唯该门永久被封。围门的迁置与妙法寺建成有关:寺庙正对村口被视为破坏该村的风水。[3][8]该村的旧名「田子围」仍刻于旧围门上。在中轴北端亦设有一座神坛,于1983年重建。[8]
陶氏宗祠
屯子围内共有三座陶氏宗祠,全数皆位于村外。当中最旧的一座于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建成,为一座「三进两院」结构的建筑,1971年因风水原因而遭废弃。后来该址曾被用作生产藤及纤维的厂房至1998年,现已荒废。[7][8]该建筑于2009年12月获确认为一级历史建筑。[9]
第二座宗祠名为定山祖祠,以纪念第六代祖先陶定山,于康熙帝在位期间兴建。这座「三进两院」式建筑于1972年重建,现已荒废。[8]
第三座宗祠于1971年兴建,用以取代因风水问题而遭废弃的旧祠。这座两进式建筑蕴含不少装饰,当中主进部份包含拜祭陶氏祖先的牌位。该祠亦称作「五柳堂」,以纪念东晋(公元317-420年)及刘宋(公元420-479年)时代的中国诗人陶渊明(又称「五柳先生」)。该祠邻近的道路亦获命名为五柳路。[8]
参考数据
- Antiques Advisory Board. (PDF). Historic Buildings Appraisal.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1-26).
- Gesa, Schwantes. (MSc论文).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11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9).
- Ip, Hing-fong. (学位论文).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93, 108, 120. 19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PDF). 民政事务总署.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9-10-30).
- (PDF). 区议会选举2019.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22).
- Antiquities and Monuments Office. . Hong Kong Traditional Chinese Architectural Information System.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 Antiques Advisory Board. (PDF).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1-25).
- . Hulu Culture.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 (PDF). Antiques Advisory Board. [2020-11-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1-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