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团音

尖团音尖音团音的合称,指一种存在于汉语中的两组对立的咝音声母。对于齐齿呼撮口呼的字,若声母为有咝齿头音[ʦ]、[ʦʰ]、[s]()则称为尖音;若声母为有咝正齿音[ʨ]、[ʨʰ]、[ɕ]()则称为团音。例如,“清”([ʦʰiŋ],发音即清华大学英文名中的“Tsing”)为尖音,“轻”([ʨʰiŋ],发音同普通话)为团音;又如,“西”([si],发音类似英文“see”)为尖音,“溪”([ɕi],发音类似英文“she”)为团音。

现时,普通话等许多汉语方言不再区分尖音和团音,这种现象被称为尖团合流

历史渊源

尖团音的区别源于中古汉语齿龈音([ʦ]、[ʦʰ]、[s]等)和软腭音([k]、[]、[x]等,即)的对立,尖音直接继承自中古汉语的齿龈音,团音是软腭音腭化成龈腭音的结果。官话中的软腭音腭化成龈腭音约发生在明清之际。所以北方官话中发尖音音者声母大多与粤语相似,发团音者在粤语中大多发[k]、[]、[x]声母。

这种概念区分始见于清初,《圆音正考》里已经有尖团音的概念[1]:“试取三十六字母审之,隶五母者属团,隶五母者属尖,判若泾渭。”尖音指当时官话里[i]、[y]前的声母[ʦ]、[ʦʰ]、[s],如煎[ʦiɛn]()、千[ʦʰiɛn]()、先[siɛn]()的声母;团音指[i]、[y]前的声母[ʨ]、[ʨʰ]、[ɕ],如肩[ʨiɛn]()、牵[ʨʰiɛn]()、掀[ɕiɛn]()的声母。

昆曲中,把所有齿龈音称为尖音,也把卷舌音称为团音,尖团音的对立,就成了齿龈音和龈腭音、卷舌音的对立。

在一些软腭音没有腭化成龈腭音的汉语中,也借用尖团音来表明齿龈音和软腭音的区别,这时尖音指齿龈音,团音指软腭音。

民国成立不久后于1913年创建的国语规范「老国音」,糅合众多汉语方言特点,并存在着尖团音的区别,如“趣”读作尖音 ,而“去”读作团音。

现时区分尖团的汉语

各地汉语声母举例 [3]
语言别尖音例字团音例字
中古汉语拟音t͡st͡sʰd͡zszkɡxɣ



现代标准汉语t͡ɕt͡ɕʰt͡ɕʰɕɕt͡ɕt͡ɕʰt͡ɕʰɕɕ
中原官话关中话
江淮官话合肥话
晋语太原话x
赣语南昌话h
湘语长沙话ɕt͡ɕ


江淮官话南京话(老派)t͡st͡sʰt͡sʰssɕ
岷江方言金仙话
岷江方言唤马话kxx
吴语苏州话zzt͡ɕt͡ɕʰd͡ʑɕɦ
闽南语台湾话t͡ɕt͡ɕʰt͡ɕɕɕkkhʔ
闽南语厦门话t͡st͡sʰt͡sss
闽东语福州话sx
粤语广州话t͡sʰt͡sʰhhh
客家语四县话t͡ɕt͡ɕʰt͡ɕʰɕɕ

尖团音对照表


参见

参考

  1. 宛东先生. . [2017-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9).
  2. 据《河南方言研究》:黄河以南东起郑州,西至洛阳、渑池,西南至西峡、东南至唐河的中间区域,绝大多数县市方言分尖团。河南东部诸如商丘、永城等靠近安徽省的部份县市也分尖团,黄河以北诸如范县、濮阳等靠近山东的部份县市也分尖团。
  3. . 中华民国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2017-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2)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