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田烧
小鹿田烧(日语:[1])是指日本大分县日田市内,以皿山为中心的「小鹿田地区」所烧制的陶器。此陶艺技法在1995年(平成7年)根据日本「文化财保护法」第71条规定,被指定为国家的「重要无形文化财」;2008年3月,全区(约14公顷的范围)以「小鹿田烧之里」的名称,被选入为日本「重要文化景观」之一。

概要
「小鹿田烧」约从江户时代中期1705年(宝永2年)或1737年(元文2年)开始兴起。当时日田市属于「天领」(江户幕府直辖领地),而日田市的官派管理人(代官)为供应领地内的日常生活器物所需,于是从小石原(现属福冈县东峰村)招来陶工柳濑三右卫门,以及日田郡大鹤村的黑木十兵卫等开窑做陶。由于「小鹿田烧」的技法受到「小石原烧」强烈的影响,也被视为是「小石原烧」的分支[2]。
技法特征
「小鹿田烧」采用朝鲜系的「登窑」来烧制,其器皿的主要外型特征,是使用工具所刻划出的几何纹路,如「飞铇(飞び铇)」、「刷毛目」、「栉描」等。此外,釉料的使用方式,主要以「打挂(打ち挂け)」、「流挂(流し挂け)」等技法,并由于原料的关系,以青瓷色(绿)、饴色(褐)、黑釉(黑)为主。
窑场经营
一般来说,小鹿田地区是由10家窑场所共同组成,这10家窑场的成员家族包括:开窑时期从「小石原」招揽而来的陶工「柳濑家」后代2户,当初负责出资招募陶工的「黑木家」后代3户,以及提供土地的「坂本家」后代4户,加上从「黑木家」分支的「小袋家」1户。除了部份窑场拥有自己的「登窑」外,聚落中心的「登窑」,是由附近5家窑场所共同使用。
小鹿田的各家窑场,300多年来均采取纯手工作业的家族经营模式,并以「一子相传」的方式来继承。耗费体力的「练土」与「塑型」等工作由男性来负责,而女性则负责「上釉」与「入窑」等作业。
文化特色
「小鹿田烧」的各家窑场,自开窑以来均代代由长子继承,不外收学徒。因此从小石原所带来的传统陶艺技法,也被完整的传承保存了下来。而目前仍在营运中的九家窑场,全都是小鹿田开窑始祖「柳濑家」、「黑木家」及「坂本家」的后代子孙所经营。
重要无形文化财
为维护「小鹿田烧」的品质与形象,小鹿田的各家窑场协议陶土共同采集,并总量分配。且以「小鹿田烧」为共同品牌,严禁在器皿上烙印窑场或个人名称。这些特色,都是「小鹿田烧」在1995年(平成7年)被指定为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的主要原因。而由各家窑场所共同组成的「小鹿田烧技术保存会」,则被认定为是「重要无形文化财」的「维护团体」。
窑场所在的「皿山地区」与邻近广布梯田的「池之鹤(池ノ鹤)」,则被选定为是日本「重要文化景观」[6]。
参考数据
- . 日本経済新闻土曜朝刊别刷り NIKKEI+1(1面). 2019-10-12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日语).
- 唐桥世济着『豊后国志』1803年(享和3年)
- . 『西日本新闻』. 2017-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3).
- . 西日本新闻朝刊. 2019-02-19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4) (日语).
- . 产经新闻ニュース. 2019-10-13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3) (日语).
- 2008年に皿山地区と池ノ鹤地区约14ヘクタールが选定され、2010年には周囲の山林约225ヘクタールが追加选定されている。
- . 大分合同新闻. 2011-09-29 [2019-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03 (日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