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云经

宝云经》(梵语:रत्नमेघसूत्र,Ratnameghasūtra),收录于大正藏经集部的大乘经,其中关于禅定空观以及心性的内容,广泛征引于印度、西藏的大乘论着,如清辨月称莲花戒宗喀巴达波札西南嘉第一世蒋贡康楚[1]。本经梵本不存,然梵本《大乘集菩萨学论》中,有引用本经之部分[2],有藏译本。

题名

宝云(梵语:रत्नमेघ,Ratnamegha;藏语:དཀོན་མཆོག་སྤྲིན,dkon mchog sprin),megha是云或雨的意思。根据经文:「一切诸佛,兴大密云普注法雨,如其所说悉能受持,是名菩萨如地,普能容受大法云雨」,云、雨是诸佛所说佛法的譬喻,珍贵如珠宝,故称宝云,菩萨则如大地能受持诸佛佛法。

根据流通分,本经的经名为「除盖障菩萨所问」(或译除盖障菩萨之所受持、止一切盖菩萨所问法门),亦名「宝云」(或译宝雨法门),亦名「宝积功德」(或译宝藏),亦名「智灯」。

内容

来自他方世界的诸菩萨众于伽耶山(Gayā­śīrṣa)上拜见释迦牟尼。佛陀应除盖障菩萨所问,为众人开示菩萨道之次第,并解说菩萨的修持、功德、本质、证量与事业。此经对除盖障菩萨所问,都以「十法」来解答,并用许多譬喻来解释甚深教义,最后,诸天赞叹供养,叙述伽耶山神长寿天女事,劝嘱受持[1][3]

四本汉译本中,《大乘宝云经》末,缺少了长寿天女一段,反多了〈宝积品〉。〈宝积品〉的内容,与《古宝积经》(《大宝积经》的〈普明菩萨会〉)相同。《宝雨经》则在佛从顶上放光后,插入月光童子(Candraprabha Kumāra)授记[3]

地位

西藏佛教解释止观,如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所引用的论典是《现观庄严论》、《菩萨地》、宝作寂的《般若波罗蜜多教授论》(Prajñāpāramitopadeśa)以及莲花戒的《修习次第》;引用的佛经有两部,一是《解深密经》,另外一部就是《宝云经》[4]

译本

  • 《宝云经》七卷,历代三宝纪和彦琮录载为扶南沙门曼陀罗仙(梁言弱声)于南梁时译(据三宝纪,曼陀罗不善梁言,是和僧伽婆罗共译),法经录载为失译。
  • 《大乘宝云经》八卷,开元释教录和历代三宝纪载为扶南沙门须菩提(陈言善吉)于南陈时译。
  • 《宝雨经》十卷,据开元释教录,是菩提流志(本名达磨流支)于唐武后长寿二年(693)译。
  • 《除盖障菩萨所问经》二十卷,据景祐新修法宝录,是法护、惟净于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译,澄珠、文一笔受,简长、行肈缀文。

参考文献

  1. . [202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14).
  2. 佛光大辞典. .
  3. 印顺. .
  4. 雪歌仁波切. . [2022-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3-27).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