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
历史
寒山寺相传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武帝天监年间(502年-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唐贞观年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从天台山来此作住持,遂改名寒山寺。
寒山寺因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而闻名中外。宋朝太平兴国初年,节度使孙承祐建七层浮屠[1]。嘉祐中改“普明禅院”。绍兴四年僧法迁重建。明朝洪武、永乐、嘉靖、万历各帝都重修寒山寺。嘉靖年间,僧本寂铸大铜钟和钟楼。[2]。
清道光年间,寒山寺发生全寺僧侣香客140多人为方丈祝寿时误食毒菇死亡的意外,以至香火一度中断,直到数年后方得重建[3]。

寒山寺钟
寒山寺钟
据日本帝室博物馆(今东京国立博物馆)馆长股野琢在1908年记载于《苇杭游记》的说法,寒山寺的唐钟疑似在八国联军时被匪徒掠夺,被日本人大隈伯辗转卖到日本,后遭富山县某不识货的寺院熔铸新钟。1905年江苏巡抚陈夔龙向日方索讨,调查后发现无钟可还的日方只好含糊其词,于翌年铸新钟相抵。[4]
寒山寺现有两口百年老钟, 一为陈夔龙主导制造的大钟,另一为1906年日本制造的殿钟,镌有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铭文。2007年,寒山寺设置了在武汉铸造的一口108吨新铜钟,铜钟高8.5米,口径5.2米,钟面镌“古寒山寺”四个大字和《妙法莲华经》经文。[5]另有钟楼,目前开放给参观民众体验昔日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惆怅凄凉之感。
因其寺的闻名,甚至在中日战争当时,李香兰在自己出演的「支那之夜」里的歌曲「苏州夜曲」中的歌词「(响起的钟声回荡着/寒山寺)」亦有提及。
- 枫桥张继雕像
- 枫桥客船
- 寒山寺的佛塔
- 寒山寺法堂
参考文献
- (清)徐崧 张大纯着 《百城烟水·苏州》 ISBN 7806431012
- (清)徐崧 张大纯着 《百城烟水·苏州》 ISBN 7806431012
- (清)薛福成着 《庸庵笔记》卷四《蕈毒一日杀百四十余人》
- 寒山寺唐种早在日本一寺院熔毁了 http://www.suzhouculture.cn/dfwxjb/show.aspx?col=%E6%96%87%E7%89%A9%E5%8F%A4%E8%BF%B9&guid=5C340147-DC25-4FDC-A705-0D568A84828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苏州寒山寺108吨重仿唐铜钟从武汉起运 http://news.sohu.com/20070921/n252273836.shtm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