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流感

富流感英语:,来自富裕“”和流行性感冒“influenza”,又译富裕流感富裕病富贵病)是用于批评消费主义的术语。一本名为《富流感》的书将它定义为「痛苦的,传染性强的,超负荷的社会传播,债务焦虑及顽强追求下所产生的废物[1]。」所谓富裕流感也用于形容有金融特权的人,无法理解行动的后果,特别是关于伊桑·库奇的个案[2]

「富流感」是现代富裕社会的一个现象。

理论

英国心理学家奥利弗·詹姆斯指出,富裕流感的日益增加和因此带来的物质不平等之间的关系:越是不平等的社会里,公民有更大的不满[3]。参考万斯·帕卡德的论文,「隐藏的说服」,是用于广告行业的操控方式,詹姆斯声称人工需求刺激富裕流感的上升。为了突出富裕流感在社会中具有不同级别的不平等传播,詹姆斯采访了住在几个城市的人:包括悉尼新加坡奥克兰莫斯科上海哥本哈根纽约

詹姆斯也认为,在消费主义的国家里,精神障碍的比率较高,这是对财富过份追求的后果[4]。詹姆斯从多个数据源中创建一个图表,其中输入「任何流行的情绪困扰」和「收入差距」的数据,企图表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有近两倍的情绪困扰,相对于欧洲大陆日本:百分比是21.6%对11.5%[5]。詹姆斯将富裕流感定义为「把金钱,财富,外表及名气给与很高的评价」,这更成为英语社会中,越来越多精神疾病的基本原因。他解释富裕流感的发生率较高是「自私的资本主义」的效果 - 即自由市场主义的英语国家,与较少「自私的资本主义」的欧洲大陆相比的结果。詹姆斯声称,社会可以去除消费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在感知欲望的层面上追求真实的需要,通过将自己定义为具有独立的价值观的人。

在澳洲

克莱夫·汉密尔顿和理乍得丹尼斯所着的一本书,名为《富裕流感:拥有太多仍是远远不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经济表现一直这么好,为什么我们不会更快乐?」(第vii页)。他们认为,富裕病会导致过度消费,「豪华热」,消费者债务,劳累过度,浪费,和对环境的危害。这些压力导致「心理障碍,异化和痛苦」(第179页),令到人们「以改变情绪的药物自我治疗和过量饮酒」(第180页)。

作者指出,许多澳洲人都以「放慢生活节奏」对应 - 他们决定「减少收入及将家人,朋友和知己放在金钱以上,重新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人们的批判,导致这些澳洲人有需要找出一个「另类政治哲学」,而这本书总的来说就是「对健康的政治宣言」[6]

作为法律辩护

德州一名家境富裕的十六岁少年,因酒后驾驶撞死了四名路人,仅被判缓刑十年,不用坐牢,令受害者家属感到很不公平,外界议论纷纷。检察官原本要求法官判肇事少年伊桑·库奇二十年有期徒刑,但库奇的辩护律师请来心理专家在庭上作证,指出这都是其父母把他害成这样:他从小就想要甚么就有甚么,罹患了所谓的「富流感」。

这件案发生在2013年6月,库奇跟友人在饮酒后开车狂飙,结果撞死了四名路人,库奇的一名同伴伤重瘫痪,另一名同伴的脑部严重受损。库奇被拦下来作酒精测试,测出体内酒精浓度超标三倍,读数为.24。

辩方律师表示库奇必须接受感化,而不是坐牢。他所请来的心理专家,建议把库奇送到加州一所每年收费高达五十万美元的疗养院接受治疗,费用由他的父亲承担,期间不得和父母联系。结果获得法官批准,判他缓刑十年。受害者家属认为判刑太轻,对此感到愤愤不平[7]

商标

单词“AFFLUENZA”的注册商标,是由B.I.M. Imaging所拥有[8]

参见

参考文献

  1. Affluenza: The All-Consuming Epidemic, John de Graaf, David Wann & Thomas H. Naylor, ISBN 1-57675-199-6
  2. Dart, Tom. . The Guardian. 6 February 2014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30).
  3. James, Oliver. . Vermilion. 2007. ISBN 978-0-09-190011-3.
  4. James, Oliver. . Vermilion. 2008. ISBN 978-0-09-192381-5.
  5. James, Oliver. . . London: Vermilion. 2007: 344. ISBN 978-0-09-190010-6. 1. The mean prevalences of emotional distress for the six English-speaking nations combined is 21.6%. The mean for the other nations, mainland Western Europe plus Japan, is 11.5%.
  6. .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9).
  7. . [2014年10月27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8日).
  8. . [2014-10-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8).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