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瑋達
生平
異國婚姻
維奧拉·娜薩特茲為1917年生於土耳其,南斯拉夫與希臘混血[1]。
娜薩特茲在日內瓦大學讀書時,認識時任國際聯盟中國代表團祕書的宋選銓。宋選銓為貴州省郎岱縣橋樑堡人,原有一名論及婚嫁的瑞士女友,但因患肺病逝世。由於娜薩特茲與宋選銓都是天主教徒,又共讀一校,很快就成為情侶,於1937年在日內瓦結婚。[2]
宋瑋達隨丈夫來到中國,走遍中國東南與西南省份[1]。他們生有七名小孩,最大的為出生在貴陽,第二個出生重慶,第三個出生於郎岱,第四個生在花溪,五孩子生在南京[2]。宋瑋達會說華語,但不太會寫漢字[1]。後來,宋選銓談及異國婚姻時,感想是美、英等國種族觀念較重,法、西等國種族觀念較輕,當然娶以種族觀念輕的比較好些[3]。
逃離貴州
1949年冬,宋選銓正任駐巴達維亞領事,而宋瑋達住在郎岱縣的公婆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時,宋瑋達怕公婆沒人照料,就留在當地。1950年5月,宋選銓父親與弟弟因階級身分而遭處死,不久宋選銓母親也死去,家族財產被清算。宋瑋達兩名小孩,也因營養不足死去。[2]
在這段時間,宋瑋達名為「羅瑋達」[4]。1953年1月,宋瑋達再度申請外國人士離境[5]。原先當地政府以她是南斯拉夫籍,准許經苏联回南斯拉夫,被她說從西伯利亞旅費太貴,於是改批准從英屬香港離境[6]。3月9日,母子六人獲准以外籍人士身分離開,便從從貴州乘車,經廣州到香港[7]。4月10日早上9點,母子搭盛京輪抵達基隆港,與丈夫在二號碼頭重逢[5]。5月17日,她出席天主教女青年會茶會,簡短說明貴州的天主教狀況[8]。之後她又受邀演講,講述貴州的土改狀況,宣傳反共[9]。
宋瑋達將在貴州的經歷,以法文寫成回憶錄《Caverna Diablo》。《聯合報》報社在1953年4月24、25日先徵求中文書名,收到全臺灣各地達一千三百廿六封的讀者信件。27日,報社社論委員會決定以讀者宋堅所取的「紅劫歸來」為書名,類同者為基隆市公務人員陳智信的「紅劫歸來話酸辛」。[10]
參考
- . 臺灣民聲日報. 1953-04-13 (中文(臺灣)).
- 葉明. . 聯合報. 1953-04-07 (中文(臺灣)).
- 劉宗周. . 聯合報. 1965-11-06 (中文(臺灣)).
- 宋瑋達. . 聯合報. 1953-06-28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53-04-11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53-04-12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53-04-05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53-05-18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53-05-25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53-04-28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53-06-04 (中文(臺灣)).
- 何振奮. . 聯合報. 1961-05-10 (中文(臺灣)).
- 楊迪文. . 聯合報. 2004-01-09 (中文(臺灣)).
- . 聯合報. 1970-12-08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