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打

安打(Hit)是棒球运动中的一个名词,指打者投手投出来的球击出到界内,使打者本身能至少安全上到一垒的情形。但有两种情形之下,不计为安打:一是因为对手球员的守备失误才造成安全上垒。二是因为守备球员选择试图让其他垒上的跑者出局,才造成打者安全上垒,这种情形称作野手选择

成功打击安打后选手跑向一垒。

安打的种类

  • 安打可依照打者本身到达的垒包,可分为一垒安打二垒安打三垒安打全垒打四种。但如果因为防守方守备失误,造成的额外进垒,则以原来不失误的情形所应能上到的垒位来记录。如果是因为防守方传球到其他垒位试图阻杀跑者造成打者的额外进垒,则视为趁传进垒,即使没有守备失误仍以原来正常传球时所应能上到的垒位来记录。
  • 依安打到的位置,可分为内野安打、外野安打,其中内野安打由于球击得不远,多半是一垒安打,且多半是跑垒速度快的打者才容易击出,如目前在美国职棒大联盟迈阿密马林鱼的日籍球员铃木一朗就是经常击出内野安打的好手,2004年破纪录的262支安打中,就有高达60支内野安打。
  • 按安打球飞行的方式,一般可分为高飞安打、平飞安打及滚地安打。另有一种称为「德州安打」,是由一名德州棒球教练所发现,是指打得不甚强劲的飞球,刚好掉落在内野手及外野手之间落地而形成的幸运安打,又被称作「三不管地带的安打」。
  • 若在九局下半或延长赛下半,后攻队伍和对方分数相同或落后,而因为安打得分使分数领先时,比赛直接结束,后攻队伍获胜,而最后得分的安打就称为再见安打。
  • 在防守方没有守备失误的情况下,如果打者击出安打但是因为冒险进垒而在垒包上出局时,除了在一垒出局不记安打之外,如果在二垒出局记一垒安打,在三垒出局记二垒安打,在本垒出局记三垒安打。
  • 打者如果击出全垒打,但是在绕垒的过程中漏踩垒包而被防守方促请裁决判定出局时,则依据其漏踩的垒位记录安打种类。漏踩一垒不记安打,漏踩二垒记一垒安打,漏踩三垒记二垒安打,漏踩本垒记三垒安打。

安打的重要性

安打的出现,除了可让本身上垒,以增加得分机会之外,同时能推进甚至直接让垒上的跑者回本垒得分,因此是棒球中攻击方最重要的得分利器,连续的安打更是棒球比赛中大量得分很好的方式。因此球员击出安打的能力,最受到重视,也因此,除了打击率(每个打数击出安打的比率)受到重视之外,安打数最多的球员也经常能获得职棒的奖项,如中华职棒便设有安打王的奖项。

中华职棒记录

本表累绩至2015年9月13日,不包含台湾职棒大联盟的记录。 ※为现役选手。

名次姓名出赛场次安打全垒打球季球队
1张泰山18562134[1]2891996年-2015年味全龙兴农牛统一狮
2彭政闵18002044[2]1922001年-2019年兄弟象中信兄弟
3黄忠义142315821051993年-2008年俊国熊兴农牛
4高国庆118916711262004年-统一狮
5林智胜105915542912004年-Lamigo桃猿中信兄弟味全龙
6罗敏卿129012581111990年-2005年统一狮诚泰COBRAS
7张建铭10421229332004年-兴农牛义大犀牛富邦悍将
8王传家12641216781993年-1999年俊国熊兴农牛统一狮
9郑兆行12761203492000年-2015年兴农牛义大犀牛
10陈连宏124511961121997年-2011年中信鲸统一狮

美国职棒纪录

2014年球季结束为止。†为名人堂选手。

名次姓名安打球队球季
1彼得·罗斯4256辛辛那提红人1963年-1986年
2泰·柯布4189底特律老虎1905年-1928年
3汉克·阿伦3771亚特兰大勇士1954年-1976年
4Stan Musial3630圣路易红雀1941年-1944年、1946年-1963年
5泰瑞斯·史毕克3514克里夫兰印地安人1907年-1928年
6德瑞克·基特3465纽约洋基1995年-2014年
7卡尔·雅泽姆斯基3419波士顿红袜1961年-1983年
8Cap Anson3418芝加哥小熊1871年-1897年
9宏奴斯·华格纳3415匹兹堡海盗1897年-1917年
10保罗·莫里特3319明尼苏达双城1978年-1998年

日本职棒记录

2010年球季结束为止。※为现役选手。

名次姓名安打名次姓名安打
1张本勋308511落合博满2371
2野村克也2901金本知宪
3王贞治278613川上哲治2351
4门田博光256614山本浩二2339
5衣笠祥雄254315榎本喜八2314
福本豊16高木守道2274
7立浪和义248017山内一弘2271
8长嶋茂雄247118大杉胜男2228
9土井正博245219大岛康德2204
10石井琢朗240220若松勉2173

外部链接

  1. . Yahoo Finance. [2023-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7) (中文(台湾)).
  2. 中时新闻网. . 中时新闻网. [2023-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17) (中文(台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