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泽
孙承泽(1592年—1676年),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上林苑监籍山东益都人。明末清初政治家、收藏家。
孙承泽 | ||
---|---|---|
大明刑科给事中 大顺四川防御使 大清都察院左都御史 | ||
籍贯 | 山东青州府益都县 | |
字号 | 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 | |
出生 |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一月初七日 | |
逝世 |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 |
亲属 | 曾祖孙钊、祖孙中良、父孙金(寿官) | |
出身 | ||
|
生平
孙承泽于崇祯四年(1631年)中进士,户部观政,授陈留县知县,六年调祥符县,十年行取,十一年钦授刑科给事中。在大顺政权中任四川防御使。入清后任吏部左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极受多尔衮的宠信,孙承泽批评说用满洲礼仪祭天不当,多尔衮仍听得下去。[1]顺治十年(1653年),因题奏保举大学士陈名夏担任吏部尚书,引起顺治帝不满,认为孙另有所图,于是承泽“引疾乞休,(上)允之”,隐居西山樱桃沟,顺治十一年(1654年)建退翁亭、闲者轩、砚山斋(今孙公园处)。晚号退。康熙十五年(1676年)卒,赐祭葬如例。[2]
安徽会馆原为孙承泽寓所“孙公园”的一部分。同治五年,安徽籍官员吴廷栋等75人倡议兴修安徽会馆,同治七年,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与湖广总督李瀚章及淮军诸将集资,购得“孙公园”的大部分,于同治八年二月修建安徽会馆。
著作
著述颇丰,有《尚书集解》、记载明崇祯朝典章制度的《山书》、著录书画的《庚子销夏记》、记明代京师地方沿革、名胜古迹、名臣行状的《春明梦余录》和《天府广记》等。
孙承泽精于品鉴书画,收藏甚富。[3]曾藏有孙过庭《书谱》、苏轼《苦雨诗》等书法名迹,名帖中有《宋赐毕文简淳化阁帖》、《定武契帖瘦本》等,名画有荆浩《匡庐图》、宋迪《秋山图》、崔白《芦鴈图》、赵孟坚《水仙图》、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等。所藏书画常用钤印有“孙承泽印”、“孙氏”、“承泽”、“深山闭户”、“退翁”、“退”、“退逸叟”等。同时代的收藏家梁清标曾赠诗“画图何让米家船,周鼎商彝不计年”(退歌)。
注释
参考书目
- 《中国人名大辞典、明清画家印鉴》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