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德尔本斯

孙德尔本斯孟加拉語羅馬化:Shundorbôn印地語),孟加拉語意為“美麗的森林”[3][4]。是由恒河、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梅格納河在孟加拉灣匯合而成的三角洲中的一個紅樹林區。它跨越了從印度西孟加拉邦的胡格利河到孟加拉國庫爾納專區的巴萊斯瓦爾河的地區。是世界最大的單塊潮汐嗜鹽紅樹林。該區域包含兩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編號452,位於印度西孟加拉邦的「」(Sundarbans National Park);以及編號798,位於孟加拉的「」(The Sundarbans)。該區域也是孟加拉虎的種群數量最大的保护区。[5][1]

蘇達班
Sundarbans
Sundarbans
Sundarbans
Sundarbans
位置印度西孟加拉邦
孟加拉國庫什納專區
坐标21.73318765°N 88.86896612°E / 21.73318765; 88.86896612
主管团体印度政府, 孟加拉國政府
官方名稱
位置印度西孟加拉邦
標準自然:(ix)(x)
参考编码452
登录年份1987(第11屆會議
面积133,010 ha(513.6 sq mi)
坐標21°56′42″N 88°53′45″E
官方名稱
位置孟加拉國庫什納專區
包括
  1. 孫德爾本斯西部野生動物保護區
  2. 孫德爾本斯南部保護區
  3. 孫德爾本斯東部保護區
標準自然:(ix)(x)
参考编码798
登录年份1997(第21屆會議
面积139,500 ha(539 sq mi)
坐標21°57′N 89°11′E
官方名称孫德爾本斯森林保護區
评定时间1992年5月21日
參考編碼560[1]
官方名称孫德爾本斯濕地
评定时间2019年1月30日
參考編碼2370[2]

地理

森林地圖

該地區是一個複雜的生態系統,包括世界上三個最大的紅樹林單片區之一。森林的印度部分估計約為40%,而孟加拉國部分為60%。南部森林與孟加拉灣交匯;東邊與巴萊斯瓦爾河接壤,北邊與密集的耕地犬牙交錯。上游地區的自然排水,除主要河道外,到處都被大面積的堤防和圩田所阻礙。它在大約200年前的面積約為16,700平方公里。現在它已經縮小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左右。今天的陸地總面積為4,143平方公里,包括總面積為42平方公里的裸露沙洲;其餘1,874平方公里的水域包括河流和小溪。孫德爾本斯的河流是源自恒河的淡水和孟加拉灣鹹水之間的過渡區域,孟加拉灣沿岸的環境已經通過上游沉積物的自然沉積以及潮間帶分離而演變了數千年。地貌以三角洲地層為主,其中包括無數與地表和水下堤壩、三角洲和潮灘相關的排水線。還有高於平均潮位的邊緣沼澤、潮汐沙洲和帶有潮汐通道網絡的島嶼、水下沙壩、原三角洲粘土和淤泥沉積物,地面海拔從0.9到2.11米不等。[6][7]

這裡的生物因素在沿海物理進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野生動物來說,已經開發出各種棲息地,包括海灘、河口、永久性和半永久性沼澤、潮灘、潮汐小溪、沿海沙丘、後沙丘和堤壩。紅樹林植被本身有助於新陸塊的形成,潮間帶植被在沼澤形態中起著重要作用。潮間帶泥灘中紅樹林動物群的活動形成了微形態特徵,這些特徵可以捕獲和保持沉積物,為紅樹林種子創造底層。風成沙丘的形態和演化受豐富的旱生和鹽生植物。蔓性植物、草和莎草穩定沙丘和未壓實的沉積物。泥灘位於河口和三角洲島嶼上,那裡出現低速河流和潮流。灘地在低潮時出露,在漲潮時被淹沒,因此即使在一個潮汐週期中也會發生形態變化。潮汐如此之大,以至於每天約有三分之一的土地消失並重新出現。[8]

生態

紅樹林

該地區的北部是熱帶闊葉林構成的淡水沼澤森林,位於高地下恒河平原潮濕的落葉林和與孟加拉灣接壤的鹹水紅樹林之間,佔地14,600平方公里。三角洲的下半臨海部紅樹廣佈,是世界上最大的紅樹林生態系統,覆蓋面積達20,400平方公里,是種類繁多的植物的家園。[9][10]紅樹擁有厚厚的樹冠,灌木叢大多是紅樹林的幼苗。世界上發現的50種闊葉紅樹林中有26種在這裏生長良好。這裏的紅樹林植被與其他非三角洲沿海紅樹林和高地森林有很大不同,存在的森林種類包括紅樹林灌叢、沿海森林、鹹水混交林、微鹹水混交林和沼澤林。除森林外,還有大面積的微鹹水和淡水沼澤、潮間帶泥灘、沙灘、具有典型沙丘植被的沙丘、沙質土壤上的開闊草地和支持各種陸生灌木和喬木的高地。該地區已發現大約78种红樹,使其成為世界上紅樹種類最豐富的紅樹林。[11][12][13]

孟加拉虎

紅樹林是從海洋到淡水和陸地系統的過渡,為許多小魚、蟹、蝦和其他甲殼類動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地,它們適應食物和庇護,並在糾結的根系中繁殖,1991年的一項研究表明,森林的印度部分擁有包括至少150種具有商業重要性的魚類、270種鳥類、42種哺乳動物、35種爬行動物和8種兩棲動物。孟加拉國大約30%的爬行動物、37%的鳥類和34%的哺乳動物生活在這裏,並且包括現在在該國其他地方已經滅絕的許多物種。這裏是遷徙水鳥的重要越冬區,是一個適合觀賞和研究鳥類的區域。這裏有兩種兩棲動物、14種爬行動物、25種鳥類和5種哺乳動物瀕臨滅絕。[14][15][16]

這裏也是孟加拉虎的重要棲息地。根據2015年孟加拉國老虎普查和2011年印度老虎普查,這片森林大約有180隻老虎,其中孟加拉國106只,印度74只[17][18][19]。森林還為小型貓科動物提供棲息地,例如叢林貓漁貓豹貓。與其他棲息地不同,老虎生活在這裡並在紅樹林島嶼之間游泳,在那裡它們捕食稀有的獵物,如白鹿、印度麂、野豬和恒河猴。據估計該地區約有30,000只梅花鹿。老虎經常襲擊並殺死冒險進入森林的人類,每年死亡人數在30到100人之間。[20][21]

破壞

颱風肆虐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7年的一份報告“氣候變化和世界遺產案例研究”指出,孟加拉灣北部的海平面已因人為而上升45厘米,再加上其他形式的人為壓力,可能導致該地區75%的紅樹林遭到破壞。羅哈查拉島和南達爾帕蒂島已經消失在海底,古拉馬拉島被淹沒了一半。由德國海德堡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在2015年進行的一項研究認為,印度和孟加拉國政府的規劃不善加上自然生態變化正在迫使當地人逃離該地區。[22][23][24]

2010年8月,孟加拉國電力發展委員會(BPDB)與印度國有的國家熱電公司(NTPC)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決定在2016年之前在該地區附近修建一座燃煤發電站[25]。擬議項目佔地超過1,834英畝,位於保護區以北14公里處[26]。該項目違反了燃煤火電廠環境影響評價導則[27]。環保人士認為拉姆帕爾站的擬議選址將違反《拉姆薩爾公約》的規定。[28][29]

2014年12月9日,一艘載有358,000升石油的輪船在恆河口的航道和一艘貨船相撞沉沒[30][31]。截至12月17日,石油蔓延到350平方公里的區域,隨著潮汐蔓延到三角洲的河網,使海岸線變黑[32][33]。該事件發生在受保護的紅樹林區,這裡是稀有伊洛瓦底江豚和恒河豚的棲息地。對樹木、浮游生物、大量小魚和海豚非常具有威脅性。[34][35]

參考資料

  1. . Ramsar Sites Information Service. [14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3).
  2. . Ramsar Sites Information Service. [14 February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9).
  3. Biswas, S. . . Calcutta: Sahitya Samsad. 2000: 1017 [202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4. Biswas, S. . . Calcutta: Sahitya Samsad. 2000: 717 [202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5. Pasha, Mostafa Kamal; Siddiqui, Neaz Ahmad (2003). "Sundarbans". In Islam, Sirajul. Banglapedia: national chakra encyclopedia of Bangladesh chakra. Dhaka: Asiatic Society of Bangladesh. ISBN 984-32-0576-6.
  6. Wahid, S.M.; Alam, M.J.; Rahman, A. . Proceedings of First Asia-Pacific DHI software conference, 17–18 June 2002. 2002.
  7. Katebi, M.N.A. and Habib, M.G. (1987). Sundarbans and Forestry in Coastal Area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Part II, BRAC Printers, Dhaka, Bangladesh.
  8. Shapiro, Ari. . NPR. 20 May 2016 [22 May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3).
  9. . 陸地生態區.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
  10. . UNESCO. [2022-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3-06).
  11. Khatun, B.M.R.; Hafiz, Syed. . Bangladesh J. Bot. 1987, 16 (1): 39–44.
  12. . 陸地生態區. 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
  13. Rahman, MR; Asaduzzaman, M. . Journal of Science Foundation. 2013-04-16, 8 (1–2): 35–47. ISSN 1728-7855. doi:10.3329/jsf.v8i1-2.14618可免费查阅.
  14. Scott, D. A. . Finlayson, C. M.; Moser, M. (编). . Oxford. 1991: 151–178. ISBN 978-0-8160-2556-5.
  15. Zöckler, C.; Balachandran, S.; Bunting, G.C.; Fanck, M.; Kashiwagi, M.; Lappo, E.G.; Maheswaran, G.; Sharma, A.; Syroechkovski, E.E.; Webb, K. (PDF). Wader Study Group Bulletin. 2005, 108: 42–46 [2022-01-2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8-09).
  16. Habib, M.G. (1999). Message In: Nuruzzaman, M., I.U. Ahmed and H. Banik (eds.). The Sundarbans world heritage site: an introduction, Forest Department,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Forest,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17. . The Guardian. Agence France-Presse. 27 July 2015 [202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2).
  18. . BBC News. 28 March 2011 [31 March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3).
  19. . Bangladesh Forest Department. Ministry of Environment and Forest. [6 Ma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7 December 2004).
  20. Khan, M. M. H. . Zoos' Print Journal. 2004, 19 (5): 1475–1476. doi:10.11609/JoTT.ZPJ.1101.1475-6.
  21. Goodrich, J.; Lynam, A.; Miquelle, D.; Wibisono, H.; Kawanishi, K.; Pattanavibool, A.; Htun, S.; Tempa, T.; Karki, J.; Jhala, Y.; Karanth, U.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 e.T15955A50659951.
  22. Case Studies of Climate Chan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UNESCO, 2007
  23. George, Nirmala. . Yahoo News. Associated Press. 24 March 2010 [24 March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9 March 2010).
  24. Foundation, Thomson. . trust.org. [5 June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05).
  25. Final report o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of 2x (500–660) MW coal-based thermal power plant to be constructed at the location of Khulna – India Environment Portal
  26. Rahman, Khalilur. . The Financial Express (Dhaka). 24 February 2013 [202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6).
  27. Kumar, Chaitanya. . The World Post. 24 September 2013 [2022-01-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28. . Dhaka Courier. 29 September 2013 [29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20) HighBeam Research.
  29. . The New Nation. 27 October 2015 [29 Nov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26).
  30. . Global Voices Online. [15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4).
  31. Krishnendu Mukherjee, Rakhi Chakrabarty. . The Times of India. [15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32. Phillips, Tom. . The Daily Telegraph. 13 December 2014 [15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12 January 2022).
  33. . The Hindu. [15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09).
  34. . Al Jazeera. 12 December 2014 [15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12).
  35. . Al Jazeera. 11 December 2014 [15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7).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孙德尔本斯
     南亚地理     
喜马拉雅山 | 西高止山 | 东高止山 | 阿拉瓦利岭 | 尼尔基里山脉 | 温迪亚山脉 | 萨特普拉山脉 | 格罗山脉 | 西瓦利克山脈 | 卡西山地 | 安纳马莱山地 | 豆蔻山地 | 苏莱曼山脉 | 喀喇昆仑山 | 兴都库什山 | 吉大港山區 | 德干高原 | 塔尔沙漠 | 玛克兰海岸 | 焦达讷格布尔高原 | 那加山脉 | 迈索尔高原
中央平原 | 印度河三角洲 | 恒河盆地 | 恒河三角洲 | 马尔代夫珊瑚礁 | 科罗曼德尔海岸 | 康坎平原 | 拉克沙群岛 | 安达曼尼科巴群岛 | 孙德尔本斯 | 喀奇湿地
主要地区 印度 | 巴基斯坦 | 尼泊尔 | 不丹 | 斯里兰卡 | 孟加拉国 | 马尔代夫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