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
姜
姜夔 | |||||
---|---|---|---|---|---|
宋朝词人 | |||||
姓 | 姜 | ||||
名 | 夔 | ||||
字 | 尧章 | ||||
号 | 白石道人 | ||||
出生 | 绍兴二十五年 1155年 江南东路饶州鄱阳 | ||||
逝世 | 嘉定二年 1209年 临安 | ||||
|
父姜噩为绍兴三十年(1160年)进士,历官汉阳县,卒于官。[1]姜夔自幼随父宦,后寄居姊家,往来江西、湖北近二十年。屡试不第,一生未仕,家贫,无立锥之地。[2]精通音乐,会为诗,初学山谷之江西诗派,后被归类为江湖诗派。亦善填词,自度十七曲传世。范成大称其:“翰墨人品,皆似晋宋之雅士。”他的词对于南宋后期词坛的格律化有巨大的影响,姜夔和张炎并称为「姜张」。曾与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娶萧德藻侄女。约卒于嘉定二年(1209年)。[3]
词风
姜夔精于音律,自度曲颇多,词谱有定调,词前多有小序。题材上,多是纪游与咏物之作,其中偶然流露他对时事的感慨,更多是慨叹他身世的飘零和情场的失意。
姜词琢炼字句,喜用清淡生新的字句,追求清幽深邃、清空的意境,善于写景,咏物词则稍觉堆砌。
姜夔用江西诗派的创作方法来填词,讲究点窜前人诗句入词,间用拗句拗调,爱用典故,提倡「僻事实用,熟事虚用」,致使词的语意隐晦含糊,境界朦胧。姜词也讲求寄托和含蓄,喜用暗喻联想等手法。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 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 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
评价
- 张炎《词源》:“姜白石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又:“不惟清空,又且骚雅,读之使人神观飞越。”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过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
- 朱彝尊《词综·发凡》:“词之南宋始极工,姜尧章最为杰出。”[4]《黑蝶斋诗余‧序》:“词莫善于姜夔。”[5]
- 《四库全书》:“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
参见
- 格律派
注释
- 《宋史翼》卷二八
- 陈郁《藏一话腴》云:“夔气貌若不胜衣,家无立锥,而一饭未尝无食客。图书翰墨之藏,汗牛充栋。”
- 姜夔之生卒年尚无确考。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行实考》及《唐宋词人年谱·姜白石系年》诸文考定其生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至于姜夔卒年可定为1209年,陈尚君据韩淲的《涧泉集》有《盖稀之作乌程县》诗自注曰:“己未秋,潘德久、盖希之、姜尧章同往西林看木樨,潘、姜已下世三年矣”,此处提及姜夔与潘柽同年去世。又据徐照《哭潘德久》诗及《徐道晖墓志铭》知潘柽去世当在嘉定二年至三年间。(详见陈尚君《姜夔卒年考》,《复旦学报》,1983年第2期),又束景南《白石姜夔卒年确考》一文考定卒年于嘉定二年。(束景南《白石姜夔卒年确考》,《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2年第4期)
- 《词综·发凡》
- 朱彝尊:《黑蝶斋诗余‧序》
研究书目
- 杨荫浏、阴法鲁:《宋 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57)。
- 夏承焘笺校:《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 孙玄常笺注:《姜白石诗集笺注》(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 赵晓岚着:《姜夔与南宋文化》(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 林顺夫着,张宏生译:《中国抒情传统的转变——姜夔与南宋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 袁向彤着:《姜夔与宋韵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7)。
- 陈书良笺注:《姜白石词笺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
- 徐玮:〈论合肥本事与姜夔词的解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姜白石着;井土霊山日译「続书谱」『书道及画道第二巻第四号』
- 姜白石着;井土霊山日译「続书谱(二)」『书道及画道第二巻第五号』
![]() |
维基语录上的姜夔语录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